旅途中的那些事

有些是随兴而发的感言,有些是深思熟虑后的想法,不一而足.
打印 (被阅读 次)

二.跟不上的行李

 飞机航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会误点。一旦需要倒机且留给前后两架飞机货物交接的时间不够,就会出现托运行李不能随人同到的状况。如果是回程,行李晚到不是问题,在家等就是了。但如果是去程,就有可能给旅行带来很多不快的体验。我们一般的情况是下了飞机直奔目的地,很少在机场所在城市停留,除非到机时间太晚。因此,如果行李没跟上,紧跟着的安排就会有麻烦,会把原计划搅得一团糟。如果行李箱中有旅行必需的物件,丢失的行李更可能毁掉一次旅行。我相信出门多了,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糟糕的体验。下面的故事我相信对常旅行的人不会很陌生。

 2.1行李追着我们跑

 2004年夏,我俩带着女儿参加了巴黎一家华人旅游公司组织的法、意游。那是我们出国后第一次到北美以外的国家去旅行。全程是加航的飞机,但要在蒙特利尔倒一次飞机。那时还没有经验,飞机在蒙特利尔机场衔接较紧,具体时间已记不清楚了,大约在两个小时左右吧。飞机从多伦多机场起飞时晚了一个多小时,这两个城市相距不远,因此耽误的时间无法追回来。到达时衔接的飞机已完成旅客登机,开着门在等我们。我们从到达口下飞机后马上从紧挨的登机口上了另一架飞机。我们一落座飞机就开动了。这么紧的衔接人可以做到,但行李就不可能了。到了戴高乐机场自然没提到行李。我们在加航行李管理处做了登记,被告知行李会在下一个航班到,到后会给我们送过去。我们在巴黎停留一晚,第二天要参团报到出发,如果我们在出发前拿不到行李,就会有麻烦。我们把旅行社地址给了他们,满怀希望地期待出发前能看到我们的行李。

 第二天登上旅游大巴前,行李没有到。失望之余,毫无办法。我们的旅行一直在流动中,每天换一个城市,出发前没有拿到行李,后面就难了。这样我们开启了一场缺衣少物的旅行。之后的几天几乎是天天和行李处通电话,商讨如何把行李送到我们手里。常常是问好我们下一站到哪里,并承诺按时送到。而到了下一站,行李却没到。第二天,又一个承诺,又一个失望。就这样,行李在一站一站地追我们,却总是慢一拍。一直追到了意大利。行李处给出的希望泡泡一个一个地破碎。追了半程,行李处发现追不上了。因此放弃追赶,要我们回程时在戴高乐机场再取行李。这样我们不仅拿到行李的希望破灭,为做这些无用功还花了不少冤枉的漫游费。那时的电话系统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漫游费并不便宜,我记得好像是每分钟两块加币。没有换洗衣服,旅游团行程又紧。我们只能在旅行的空隙添置一些必要的衣服。大部分还是每天能洗就洗一下,凑合混过了十一天的旅行。

 回程到机场时,去行李处找行李,被告知别提了,已经给你们托运了,到多伦多再提吧。就这样,我们自多伦多出发离开行李后就再也没见到过,行李追着我们跑了一路,再见到时还在多伦多,就跟它根本就没离开过多伦多似的。

 回来后马上与加航谈赔偿事宜。加航要求提供消费单据。东拼西凑了几张,加航接受了,开出了700多加元的代金券。按说这笔补偿已是很慷慨了,因为机票才一千左右。但对我们来说却形同没有,因为代金券的要求一般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一般是一年)花在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订单上。若是现在,很容易实现。而在当时,我们并不经常旅行,无法为了使用它而特意安排一次出行,最终还是废掉了。

 疫情刚结束时旅游呈井喷状,听说加航出了很多问题,误点、行李丢失问题频现,旅客怨声载道,数次上了新闻。我们还好,那期间多次出行,再没给我们添麻烦。

 2.2 莫名其妙进了小黑屋

 今年一月底到秘鲁北部旅行。飞机在利马中转。办入关手续时我被带进了甄别室,也就是网上常提的小黑屋。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一头雾水。想想有可能黑名单上的名字与我的相似,需要做必要的甄别。工作人员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让我离开了。果然没我什么事。到候机厅不久有一个Latam的空姐找上来,核对完姓名后告诉我,我们的行李无法跟上,要晚一个航班才会到。原来如此,按民航规定,行李是要随人走的,如不能随人,就要确保安全,也就是要保证托运人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这才有了前面的安全甄别。其实这次对我的甄别并不需要。我在前面已乘坐过他们的航班了,人和行李的分离是因他们的操作所致,不是我刻意为之。这种情况还要死按照规章执行有些教条了。

 这次的行李延误本是可以避免的。首先连接的两个航班都是Latam的,这是我避免行李延误的一种订票选择。在去程的航班选择上,为避免行李延误,我宁可在中转港多停留几个小时,也不愿衔接太紧。而且衔接的尽量是同一个航空公司,这样,即使前一个航班有所延误,后一个航班也会对此知情,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人与行李的分离。对于乘邮轮这种不会等人或象去福克兰群岛这样一周只有一个航班的,我还会安排提前一天到达,以免因飞机误点不能在出发前到达或是行李无法跟上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此次飞秘鲁前后两机的衔接时间是两个小时多一点,本很安全。前一架飞机晚起飞一个小时,但是在路上又追回半个小时。算起来还有约一个小时另四十多分钟的倒机时间。利马不是一个特别繁忙的大机场。在发达国家,这些时间用来倒行李应无问题。但是在这里就成了问题。

 我马上问,下一航班多久后到。她回答,一个半小时。我想了一下,不太长,还可以。可随后我看了一下电子牌,却发现下一个航班要两个半小时后才会到,显然她给的信息不准确,也许是以免我着急,故意把下一个航班往近了说。到达目的地机场后租车行的人正在机场外等我们。机场很小,只有一个到达厅和一个出发厅。租车行的人必须在机场外的收费停车场等我们提车。如果我们晚到一个航班,就见不到车行的人了。只能打电话现联系,而该机场根本没有卖电话卡的,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幸好我们准点到达。

 办完提车手续就坐在机场外36度的高温下等下一个航班。该机场到达飞机大多是从利马过来的,有三个本地航空公司在使用该机场。查看电子牌,上面的航班信息和在利马看到的又不一样,Latam的飞机到的还要晚许多。只好找他们的员工再询问。值机柜台无人,航空公司的员工在没有航班起飞的时候是不会出现在柜台的。等的数小时内,到值机大厅找过他们多次,都不见人影。好容易因有航班要飞出现值机人员了,赶紧询问,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没一个人能给你准确的答复。Latam是南美的大航空公司,但服务水平却是第三世界的,没有人会为你负责,没有人有能力为你提供准确信息。电子牌上的信息也不一致。好在终于有一位值机员工答应我飞机到时会在柜台等我帮着查行李。

 我们要去的地方位于四小时车程外的山区,下了公路后无正规的道路可通达,我出门常带的车载Garmin导航仪遇到此种情况就无法给出行走的路线。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我们去的地方一般都是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最后一公里往往是谷歌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土路,去年在哥斯达黎加就出现过谷歌地图带着我们乱走的现象,好在我们随身携带的车载Garmin导航仪可以协助纠错。

 等了四个半小时后终于又有从利马飞来的Latam航班。不过因是到机,值机柜台上还是没人。原先答应过我们飞机一到就帮我们查行李的人也不见了。原来他们的各种承诺都可以不算数,还得靠我们自己自救。我只好在值机厅里转来转去寻找可能出现的Latam员工。终于抓着一个。他答应说帮我们查一下。过了一会说系统显示到了,问了行李的颜色,就让我们在值机柜台通往停机坪的门外等着。等了半天也不见动静。我心想,帮我们取一趟行李不至于这么费劲吧,若让我们自己进去取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我只好又截人帮助拿行李,但无果。过了好一会,才见那位答应我们的人推着我们的行李过来了。再次见到我们那行李格外的亲切,谢天谢地,终于可以离开机场了。

 原来的计划是中午到机,下午4-5点到达目的地。白天山路好开,到达目的地附近时也是白天,找预订的旅馆就容易。结果因行李延误耽误了近五个小时,进城办完手机卡天就快黑了。给余下的行程带来了不少麻烦。晚上十点多才到达谷歌地图导航的终点处,公路旁什么都没有,一片旷野,一片漆黑,若不是在路边找到一个热心人带路,凭我们自己几乎不可能找到住宿地。至此,因行李延误导致的不确定而悬着的心才彻底安定下来。不过这种不快感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后面的经历是愉快的。

 

 当2004年行李追着我们跑的那次遭遇之后,我在对不同飞行路线的挑选上会尽量避免去程时托运行李延误的问题出现,因此之后的几十次出行除了一两次回程时行李没跟上外,大多再没出过麻烦。最近的这次延误实属Latam的低水平操作所致,本不该发生。撞上了实属自己运气不好。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有的信用卡给报销丢行李买衣服的费用
见不得不平事 发表评论于
所有评论的朋友们都是不玩严肃摄影的人,所以无法理解。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我们这次从美国到澳洲,又坐游轮去新西兰,上岸在新西兰又玩几天,都是一个carry on, 很久旅游都不托运了。随身箱有轮子,手提包还可放上面推,省力省心。托运变数太大,不明白有些人出行要带那么多又大的行李箱?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与“ 顶级朋友”一样,能不带交运行李就不带,即麻烦又耽误时间。
顶级朋友 发表评论于
我们经常旅行, good advice-不要check 行李,我们都随身带行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