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呓語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闲云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发,自娛自乐,也求高手斧正。
博文
(2023-11-08 04:00:48)
我非常喜欢旅游,偶尔也会灵魂拷问自己:“旅游的意义是什么呢?”仅仅是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吗?所谓的诗不外是诗句的迷幻动人和诗人的浪漫情怀,而未知的远方又最令人想往。这就使旅行成了人人热望、周而复始的一生爱好,尤其是退休族相对有钱有闲有热情,更是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只要健康状况许可,他们“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准备旅游中!&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我们夫妻俩在2017年时申请到回国十年签证,不知为什么,当时我的签证每次只能在华停留90天,而我先生的签证却可以停留180天,因为俩人的签证都是他去洛杉叽中领馆办的,签证官没提醒,先生也没仔细看,回家后告诉我可以回国每次住半年。我这马大哈也根本没去查看自己的签证页,先入为主认为可以在国内住满半年。当时先生在青岛任教,我提早退休了去陪伴休闲。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晚要从厦门直飞洛杉矶,所以上午打出租车去福州火车站坐动车,盘算着中午到厦门还可以找朋友吃饭和小聚,提早一小时到了火车站,一下车马上有个戴红帽子穿红马甲的小个子中年男子过来搭讪:“我是小红帽行李员,你们需要帮忙吗?“,我和先生对视一眼,的确这次四个行李箱加二个提包上车会忙累点儿:遂问“多少钱?”,“五十块就行,我给送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女儿在中学阶段,八年级一开始达到最低可打工的年龄,每周六整天都去波士顿现代博物馆当讲解员,一直到高中毕业,算是开始工作交税。她每天下课后还常常主动无偿辅导低年级学生功课。
此外基于中产阶层的独生子女容易娇生惯养、不食人间烟火的担忧,在高中有两个暑假,我们鼓励女儿去参加有偿的暑期中学生社区劳动,我找来了资料让她选择,她参加了一个“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在小学阶段,为了给女儿“素质教育”,开头我们也不免落入俗套,有一段时间也不考虑女儿的兴趣爱好,什么时髦让学什么,琴棋书画样样试,但最后发现发自内心喜欢并有点天份的是绘画,大约是DNA起作用,毕竟爸爸是挺不错的画家。于是慢慢的推掉其它业余爱好班,课余只专注中文和画画。这两样得以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在剑桥中文学校学中文时,贝贝表现还不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我家女儿从哈佛大学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其间有许多亲友总问起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把她送入哈佛?希望分享经验。我和先生也曾讨论过:我们做对了什么?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培育经验?结果我俩回想良久,先生讲:“还没爱够,她就一下子长大了,我们也没怎么教育她呀!”是的,我们不是那种狼父虎妈,我们所做的只是用爱、陪伴、尊重和因势利导,与孩子亦师亦父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是个很爱做梦的女人,而且反反复复的梦境就是那四类,最经常做的梦是回到幼年的家桃园裡向外婆和母亲撒娇,频率次高的梦是再现慈爱的薛姑姑的各种往事,在这两个梦境中常常知道她们已经去世,挽留不住,经常哭醒;再就是上山下乡在山区里度日如年的各种窘境、其次是刚工作时向单位要求分配住所被拒绝。前二类梦是亲情深植于心里的自然流露,属于日有所思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兰兰并沒有血缘上的亲哥哥,可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家里长辈却让她叫过三个男子哥哥,而这不同来历不同身分的三个哥哥,都是很有时代感很有故事的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領域里,给了兰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帮助,在她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深浅不同的印痕。 兰兰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家里常有客人来,有一回来了个高大英俊的男生,外婆让她叫“步基哥哥”。在小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一直在犹豫这篇文章是否能归类于“故乡轶事”系列?一来此文所写不是“故事”,而是二三个月前发生的一件小事,二来所要写的主人公是真正的“低端人口”农民工,他的事儿能称为轶事或逸事?思来想去,不管了!我想写能令我心动的小人物,在我心目中,人无尊贵和低贱之分,人的品德与本质才是顶顶要紧的。
五月底的南国福州,天气已经是非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我的故乡是在江南的一个美丽小城里,历史翻回到半个多世纪前初夏的一天,彼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尚未爆发,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小城里的人们大都按步就班,过着平静懒散的日子。那天午后家里花园传来蝉声一阵阵,“吱吱吱”的叫声使人愈加昏昏欲睡。突然门铃响了,阿姨领进一行三人,原来是有亲戚来访!领头的是母亲家族里的堂侄儿昌华,他当年二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