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本人出生上海企業家家族,祖父1901-1972,父親1924-2008,本人1945-,三代百年家史
博文
(2024-05-25 21:03:48)

我走來的路(81)走好,James 前天凌晨,我的老朋友JamesWood走了。 我稱他老朋友有兩層含義﹐一﹐我們相識二十多年了;二﹐他比我大整整四分之一世記。 抗戰勝利時James廿五歲﹐風流倜當﹐風華正茂﹐在上海洋行任職﹐不算富有﹐但生活優雅﹐下午三四點﹐一群年輕朋友溜達在霞飛路﹐出入於百樂門舞廳(ParamountDancingHall)。他的朋友吉米金(JimmyKing)﹐畢業於St.John’sU﹐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05-25 20:58:35)
我走來的路(80)擦鞋老伯尖沙咀彌敦道匯豐銀行側﹐地鐵出口旁邊﹐花壇角落一個兩米見方的小空地上﹐長年有位老者﹐以擦鞋為生。匆匆而過的路人﹐未必見到他﹐來往購物的遊客﹐以為他是乞丐﹐但在他那裡擦過皮鞋的人﹐多半會再來﹐我也是十多年前擦過一次之後﹐每月必去一次。坐在破舊的折椅上﹐背後是金馬倫道的車流﹐面前是匯豐銀行的人流﹐這裡是一個安靜的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05-25 20:55:42)
我走來的路(79)夢.咖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好的十年。被革命粗暴切斷了的歷史軌跡,重新嫁接上了。上海的自我意識被喚醒,記起了辣斐德路的梧桐蔭,霞飛路的咖啡香,上海,上海,上海本該是這樣的……但是,曾經在霞飛路上喝咖啡的一代,已經老去,生長在紅旗下的迷茫一代,需要重新學習喝咖啡的品味和風度。1989年上海第一家「和世界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走來的路(78)通往香格里拉的天橋 步出深圳邊檢大樓,踏上通往香格里拉酒店的天橋,就無法擺脫乞丐的糾纏。 有人忠告我:給了一個,就圍上來一群,叫你脫不了身;有人警告我:這些討飯的都是扮可憐,不要同情他們;有人勸告我:你救得了一個救不了一群,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更有人正告我:共產黨的天下,叫他們找共產黨去! 四十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走來的路(77)兒子上學去 兒子在TorranceNorthHigh中學畢業了,全家去參加畢業禮,運動館裡兩邊看台上坐满家長,中間場地裡是應屆學生的座位。前面從高高的天花垂下一面巨大國旗,旗幟下一個女孩在三角鋼琴上彈奏着輕快的樂曲。校長和教師入座,典禮開始,一支學生組成的樂隊奏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著名的「加冕進行曲」,學生魚貫進場。 女孩彈奏起美國國歌「星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走來的路(76)哦,自由了八十年代,看什麼報紙,代表你什麼身份,看《信報》的是金融界,看《明報》的是知識分子,小市民看《東方》和《成報》,看《今夜報》和《田豐馬經》更下一層,所以我看《明報》。《明報》有兩個專欄我必看,一是哈公「怪論」,一是張文達「三山人語」。現在兩位文壇奇才都已離開人世。四十年代張文達在上海《新聞報》做採訪部主任,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走來的路(75)海風﹑陽光﹑午餐肉 三百五十元港幣買的二手「SanyoM-4500」收錄音機的鬧鐘開在7點半﹐每天一早﹐車淑梅﹑鄭丹瑞的「晨光第一線」節目把我叫醒﹐七十平方呎的斗室﹐一床一書桌﹐一隻單門小衣櫥﹐十分鐘就出門﹐大樓正對佐敦道碼頭﹐五毛錢買一份《明報》﹐登上駛往灣仔的渡輪。 從佐敦道渡船角到灣仔的航程要半個多小時﹐鯉魚門上空的太陽把開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24 21:49:16)
我走來的路(74)SilentNight 我此生第一次過聖誕是1947年,抗戰勝利,美國文化成爲時髦,聖誕節就是其一,全家在家慶聖誕,同吃聖誕大餐。一年半之後,上海被「解放」了,聖誕節,和一切非共產非革命的事物都成了「反動」。只偶而在電影上見到西方的Christmas,想象中是一個盡情的狂歡節。 三十四年後,我的第二個聖誕節在香港。華燈初上的平安夜,乘天星小輪過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24 21:48:11)
我走來的路(73)風繼續吹遠年的記憶常有一個窗口,打開這扇窗,瞬時就返回了那個年代。我的這扇窗就是1981年的電視劇《前路》,我剛到香港時正播放,甄妮唱的主題曲「東方之珠」雖聽不懂,但那曲調和歌詞成了我心中八十年代最強烈的印記:「極目望困惑而傍徨,可喜的是眼前繁盛現狀,新的生活新的奮鬥,鬥志化為強勁力量,此小島外表多風光,可哀的是有人仍住陋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走來的路(72)金風起秋意濃 我們這代人,「解放」時才四五歲,文革結束時已經三十多,一生没開過眼界,没見過世面,離開大陸時,和三十年前沒什麼變化。1981年9月底我到香港,見到電影院書店,心砰砰亂跳,如剛走出沙漠的疲憊旅人,踉蹌撲向水池。但一看書價只好翻看幾頁放下,最後咬咬牙買下在香港的第一本書,台灣出版的白先勇《台北人》。 第一份工作在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