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你们猜猜这段中国历史解惑是哪个AI(gpt,deepseek,grok,gemini)提供的

动什么别动感情 2025-03-19 08:52:04 ( reads)
我问:《西汉全史》这么说的:一位术士给王莽献了一个计策,让王莽找120个妙龄女子,共同修炼房中之术,以此来打通升天之道,进而解决大新朝遇到的危机,王莽采纳了。 这是历史事实还是演绎?
 
TA答:

《西汉全史》提到的这个故事——王莽找120个妙龄女子修炼房中之术以“打通升天之道”来解决大新朝危机——听起来更像是后世的演绎或传说,而非确凿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从历史背景、史料依据和王莽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 1. **历史背景与史料依据**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西汉末年建立新朝的篡位者,他以“复古改制”闻名,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恢复所谓的“周礼”制度。然而,他的改革措施(如土地国有化、货币改革等)导致社会动荡,最终新朝在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反抗中覆灭。

关于王莽的记载,主要来自《汉书·王莽传》,这是班固撰写的正史,较为可信。《汉书》中详细描述了王莽的政治生涯、改革措施以及新朝的兴衰,但并没有提到他找120个妙龄女子修炼房中之术的记载。此外,其他史料如《后汉书》或《资治通鉴》中也没有类似的描述。

“房中之术”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一种养生或长生术,涉及性修炼,旨在通过阴阳调和达到长寿或升仙的目的。这种思想在汉代确实存在,尤其在道教兴起后更为流行,但将其与王莽联系起来并称其为解决国家危机的手段,缺乏直接史料支持。

### 2. **故事的来源与可信度**
《西汉全史》并不是一部正史,而是一部现代人编写的通俗历史读物。这类书籍往往会引用正史,但也可能加入一些民间传说、野史或作者的推测以增加可读性。文中提到的“术士献策”“120个妙龄女子”“修炼房中之术”“升天之道”等元素,更像是后世对王莽的妖魔化或文学化加工。

在汉代以后的史书中,王莽常被描绘为一个失败的篡位者,甚至被丑化。例如,《汉书》中说他迷信符命(通过符瑞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喜欢搞一些形式主义的礼仪和改制,但这些行为更多是为了政治宣传,而非真正追求长生或升仙。关于“房中之术”的说法,可能源于后人对王莽的讽刺,或者是将道教长生术的元素附会到他身上。

此外,“120个妙龄女子”这样的具体数字,以及“升天之道”这种夸张的说法,更像是小说或民间故事的风格,而非正史的严谨记载。类似的情节在古代野史或笔记小说(如唐宋时期的志怪小说)中较为常见,但不能作为历史事实。

### 3. **王莽的性格与行为分析**
王莽虽然被后世批评为“伪君子”,但从史料看,他是一个极度重视礼制和儒家思想的人。他在位期间,试图通过复古改制来解决社会问题,表现出一种理性(虽然不切实际)的政治思维。他对符命的迷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不是追求个人长生不老。

“房中之术”更多与道家或方士文化相关,而王莽的施政理念更接近儒家。他虽然也曾受方士影响(例如相信天命符瑞),但没有证据表明他沉迷于长生术或类似的神秘主义实践。况且,在新朝危机四伏、起义频发的背景下,王莽更可能专注于军事和政治手段来挽救政权,而非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升天之道”。

### 4. **类似故事的来源可能性**
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世对王莽的讽刺或文学加工。汉代以后,道教逐渐兴起,长生不老、升仙等思想流行,许多历史人物被附会了这类传说。例如,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的故事在史书中都有记载,但也经过了夸张和演绎。王莽作为一个失败的篡位者,很容易被后人编造类似的故事来丑化他。

此外,“120个妙龄女子”这样的情节,可能受到后世文学作品(如《封神演义》或《西游记》)中关于妖道惑主、荒淫无度的常见套路的影响。这种叙述模式在古代小说中很常见,但不一定是历史事实。

### 5. **结论**
综合分析,这个故事更可能是后世的演绎,而非历史事实。以下是理由总结:
- 正史(如《汉书》)中没有相关记载。
- 故事的细节(如“120个妙龄女子”“升天之道”)带有明显的文学夸张色彩,符合野史或小说的风格。
- 王莽的性格和施政重点更倾向于儒家复古和政治宣传,而非道教的长生术。
- 类似情节可能是后人对王莽的丑化,或受到道教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如果你对《西汉全史》中的其他内容有疑问,或者想了解王莽的真实历史形象,可以进一步探讨!

跟帖(3)

浅水鱼

2025-03-19 08:52:58

DS?

刚来刚来

2025-03-19 08:54:00

+1

京男

2025-03-19 08:54:56

你应该回答, 你说的不对, 全汉书里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