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简美术史》(15)——18世纪的“洛可可”(1)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洛可可艺术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
让·安东尼·华多,法国18世纪洛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他画了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而且还发明了一种浓郁的富有哲理的爱,而且都有背景相衬托。
《热尔桑的画店》让·安东尼·华多作
1720年,他开始创作《热尔桑画店》,这是画家的最后一件作品,这张画虽然是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好朋友热尔桑,但却不是由任何人委托,而是华多自己主动创作的。画家华多一生虽然画了许多耽于享乐的贵族生活的作品,但他本人的生活并不愉快。自从他获得绘画声誉后,他的肺病日益严重,经常胸痛,一度转到伦敦去休养,不料病情更加恶化,回到巴黎后不久便病死,享年仅37岁。
或许,画家本人也已经预感到这一点,于是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这张画里,向自己崇敬的前辈展开一场竞赛。画面横向展开,它的构图引人入胜。由于作品原打算像招牌一样挂在热尔桑画店的外面,所以画家巧妙地从顾客的视角,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幻觉空间。这在我们理解起来好像有点困难,但当时的人都能注意到,画面低处铺着砖石路面,那是一条大街。而左边露着背影的女子迈上路边的台阶,正在进入画店,一位彬彬有礼的男士伸出手来迎接她,就像在舞池中邀请她跳舞一样。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这和邀请自己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目光被吸引到画店里面,中心处一层套一层的窗户显示出它略带神秘的深度空间。在画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名画,其中不乏鲁本斯和凡·代克的佳作,或许,热尔桑不一定真有这些画,但它们挂在外面,无疑是不错的广告吧。画店里的伙计、顾客、老板都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俨然是生意兴隆的景象。然而,这些都还是直接从画面中就能看到的,作品的深意并不止于此。如果仔细观看,我们会注意到这张画仍然延续了华多擅长的情爱主题,只是它表现得更加含蓄。画店的展品大多是激发色欲的人体,而人物的活动呢,两位穿着时髦的男子趴在一幅圆形大画前,津津有味地盯着画里的内容,旁边的柜台附近聚集了不少人,店主拿出一个小镜子给他们看,可以想象,上面画的东西一定很私密,而且也很吸引人。而在画面最左边,几个伙计正把一张路易十四的肖像放入箱子里,此时,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8世纪的人不再关心神,不再关心永恒的秩序,而是关心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华多不愿意做过多道德上的判断以及形而上学的陈述,他在可辨识的环境中创造了现实的人。他们沉浸在情爱的世界,色彩本身也传达了新鲜的兴奋和狂热的活力,红色、黄色、闪亮的银灰色和粉红色……不知不觉中,我们看到了提香与鲁本斯的影子,但是一切又凝固在特定的时代里。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弗朗索瓦·布歇,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
《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弗朗索瓦·布歇作
布歇以惯用的手法,描绘了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的裸体,丰满健美、曲线柔和、饱满流畅、造型严谨、色彩丰富,极富艺术感染力。但是,这件作品有着画家布歇一向的通病--娇艳与刺激。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32—1806)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其代表作品有《秋千》《读书女孩》《闩》《狄德罗》等。
《读书少女》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作
这是一个做奴仆的少女,在劳动间隙中忙里偷闲地读书。少女因劳动而疲惫,但并未能阻挡她求知的欲望。室内道具说明,这是在厨房之内,猫儿闲适的陪伴着她。这是画家面向生活、关注普通人命运的表现。
据传,画中少女是弗拉戈纳尔妻子的妹妹,年近十四岁的玛格丽特·热拉尔,因母亲去世前来巴黎投奔姐姐。此时弗拉戈纳尔与结婚六年妻子感情淡漠,而天生丽质、窈窕迷人、多才多艺的小姨子的到来,使家中宛如增添了一朵娇艳盛开的鲜花,自然强烈地吸引着充满激情和才华的画家的创作欲望。因此,当玛格丽特到来不久,画家便以她为模特儿,用清新自然的写意笔调,描绘出对少女的爱意与温情。画风一改往日惯用的轻巧、华丽、琐碎的罗可可风格,构图,造型和色彩都表现出读书少女端庄、文静与专注,弗拉戈纳尔通常喜爱的黄色在这里不但没有轻浮之嫌,反而犹如洒在少女身上的一绺温暖而耀眼的阳光,使少女的美更加自然纯情,又如春天复苏萌动的生命,闪耀着青春的活力。有评论说,在弗拉戈纳尔笔下,油彩不再是颜料,诗意已从中翩然起舞。在造型和构图上,画家也摈弃了罗可可艺术所擅长的以曲线造型为主和动荡不稳定构图的特点,在扶手位置和深色的背景右边增加了平行和垂直的线条,形成了画幅之中的长方形,并使少女的侧身像置于其中,给人以稳定平静之感。而这种直线的分割,恰与古希腊时期盛行的“黄金分割律”相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作品形式风格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的趣味,更重要的是是否体现出他对所描绘对象的情感的态度。
弗拉戈纳尔以前的作品,大都具有矫情艳丽的虚饰风格,而《读书的少女》则一反往昔的矫饰之风,以直率挥洒的笔法、简洁概括的显露出画家的才情和艺术功力。轻快飞舞的笔调犹如画家激情飞扬的心动,在画面上笔笔铺排,准确而有节奏,为画面注入了清纯与生命的活力。肯定而有力度的笔触刻画出少女清晰娇美的面部轮廓,神来之笔在少女那弯长的眼睫毛上,一笔挑出,看似随意,却最见画家的功夫。顺着少女专注的眼神看去,握书的右手如兰叶交错,自然而富有表情,那是画家以最简洁笔法一挥而就。整幅作品笔法利落、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读书少女的优雅神情跃然而出。画中所散发出的娴静与知性之美,不仅在于美丽少女的读书姿势不懈不怠,重要的在于少女玛格丽特本身所具有的喜爱读书、学识丰富、聪慧敏感,后来成为一名女画家的内在气质,以及弗拉戈纳尔对这种美感的认识与表现,浑然粗放与精致刻画巧妙结合,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形式相结合,充分显示出弗拉戈纳尔非凡的艺术才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