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书法话题
魏晋风流。
没错,尤其是晋人的风流,确实让人钦佩,至少让我感叹其博大神奇和不可复制。王羲之书法中那种坦腹东床的不羁,绝非从唐代开始的蝇营狗苟的书法能比拟。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如果没有他们所达到的书法的高度,中国书法就绝对不会这么吸引人,就不会出现无数跨越时间和空间后来者前赴后继学习书法,书法也不会在东亚广泛传播。。。
但另一方面,当代很多书法爱好者言必称晋人,却令人遗憾。我以前常用来举例的一个网友,闲原,他是某书法大省的省书协会员,他曾靠小楷一举入展第某届国展,却发誓也要写好行书,言必称学二王,他总是让其他人不要学其他行书大师,只学二王。他说他天天临二王,而且能三天一小悟,7天一大悟,其用功令我钦佩。但跟他相处的十多年,他学了十多年的二王,他的行书几乎没有任何长进,依然惨不忍睹,仿佛十岁童,常被网上书友嘲笑,甚至到了后来,他自己竟然偷偷学当代的所谓大师,其目标竟偷偷从学晋人堕落到了学今人的快餐书法,令人唏嘘。
闲原这样的书友,绝非少数,任何对书法发过烧的人,都会认识不少这样的言必称晋人,张口大王,闭口小王的书友。但往往他们很快会堕落到写流行体的快餐书法,或去写江湖书法,更多的是干脆放弃了书法这个爱好。
晋人书法确实高妙,但问题是没有真迹。当代人甚至大多数古代人,根本没见过王羲之的亲笔字。流传下来的摹本,东一榔头西一棒,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却很难让人追溯其本源。最著名的兰亭序神龙本,虽然书法本身很精彩,但内在问题和疑问繁多纷乱,历史遗留的疑问太多,很多甚至很致命,不敢让人细究。而最被人追捧的近代出现的丧乱帖摹本,明显是古代日本人学王羲之的风格,带有很深的大和书法特色,跟清廷保存的刻本比较,二者差异甚大,日本人的摹本让清廷的刻本相形见绌了太多,差到不忍目睹。到底哪个更真实保留王羲之的原貌,只有天知道。至于姨母帖寒切帖等等,虽然精彩纷呈,但很难证明没有带上摹者的风格。米芾临的很多二王帖,又是明显的米芾的风格,虽然精彩,甚至比皇室的刻本更精彩,但行家一看就知道那其实是米芾笔法的精彩。。。所以晋人书法的精彩,如果能剥去摹者的风格,其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在没有看过晋人书法真实面目的情况下,学晋人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也难怪大多数言必称晋人书法的书法爱好者,最终会失去对书法的兴趣。书法和任何兴趣爱好一样,无法提高就会失去兴趣。只能从最初的真心热爱,很快堕落到放弃或去唬人,这是另一话题,暂时按下不表。
askerfor
2025-04-04 16:03:23唐以前的书法作品很难保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