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胡杨雪地遇险,冬日将临,一点雪地驾驶浅见
OK,首先我想把这个分成两部分。
我撇开四驱不谈。
很多东西是积累的经验,经验这个东西请不要跟我刨根问底问为什么,很多东西正如1+1=2,为什么等于2,我无法解释。
第一部分:公路上的雪地驾驶。
我们居住的城市的公路上,甚至周边的高速公路,我们基本上不会碰到深达几英尺的积雪,城管一早就把公路上的积雪铲走了,绝不会任其积累达到数英尺厚(如何对付几英尺的厚雪,第二部分会谈到)。因此,实际上雪天公路驾驶考量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车重。公路上的积雪基本上都很浅,新雪松软,只要车够重,车轮就会很快刨到水泥地,车就会前行,所以很多皮卡在下雪的时候后斗都会放上沙袋。第二:轮胎的抓地力。这涉及到轮胎的种类,第一个方面:轮胎总的来说只分为三种:HT公路用胎。AT全地形胎。MT泥胎。HT花纹多,但是浅,小,具有一定的抓雪能力,但是深一点的雪就应付不了。AT花纹一般,但是深一点这是雪地驾驶最好用的花纹。MT花纹最少,但是最深,花纹少就导致了好像光板一样滑,但是花纹深,大,可以提供良好的排水,排雪功能,可以更快的抓住实地。第二个方面,轮胎的材质,冬天,轮胎越软越好,所以有冬季胎这个品种。轮胎软就可以提供好的扒雪能力,鹅卵石一定比面团在冰上滑得更远。所以冬天我们提倡冬季胎,但是普通轮胎也可以通过降低胎压来达到这个效果。第三个方面:轮胎的宽度,大家应该都知道,轮胎越窄,压强越大,在公路层面的积雪中驾驶,刨到实地是王道,所以窄的轮胎占优势,这和滑冰鞋有大概的相同之处。最后谈到雪链:雪链的作用就是帮助轮胎刨开积雪,让轮胎下陷到可以抓住的地方,我以上所说的都是公路上的驾驶,如果积雪太深,雪链只会让轮胎越刨越深,最后车子架在积雪上,那时大罗神仙也回天乏术。也正因为是公路驾驶,大部分陷车情况,可能一脚油门,让轮子刨开雪,车也就开出来了,但是很多情况下车重,轮胎的组合并不能让你刨到地表,也就开不出来。
所以公路雪地驾驶要求:车要重(如果陷车了,让车上多坐俩人,兴许就开出来了)轮胎要软(冬季胎,或者降低胎压10psi左右)轮胎窄一点(降低10psi胎压不会对轮胎的宽窄造成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野外雪地驾驶。当然这里估计没几个人能经历过。
野外不比公路,公路积雪天天清,野外积雪无人清,一年到头,所有的雪都在这里堆积着,在冬季,别说三四尺的积雪,就是十三四尺的积雪都有。我没有敢尝试过十三四尺的积雪,还没活腻歪,但是齐腰的积雪还是尝试过的,我们在去年的六月份在whipsaw就遭遇到了平均深达4尺的积雪。而且野外的积雪是累积的,越到下边密度越大,你可以认为越是底层的雪就越硬,就是冰。如此深厚的积雪,彻底颠覆了公路雪地驾驶的方法,而且是截然相反的驾驶方式。在可以没过轮子的积雪厚度的情况下,是坚决不能使用雪链的,原因我在前边讲过了。第一方面:车重。在如此深厚的积雪上,你是绝对不可能让汽车轮子刨的到地表的,如果你刨到了,我猜你的车轮子一定巨大无比,你需要的是在积雪表面上驾驶。那么这就颠覆车子要重的观点,车子要轻你才能轻松的“浮”在积雪表面。第二方面:轮胎,这里已经不是软硬的问题,而是要尽可能的瘪,我刚刚说过,常年积雪的底层是密度非常大的冰,而只有表面的松软一点的雪才具有一定的抓力,如何能够让汽车在雪面上浮着,你需要极大的延展你的轮胎的宽度,对了,胎压,也是在去年,我们将轮胎气压降到了6psi,惊人么?我们的轮胎好像瘪了的气球,宽度延展了将近四寸,我们35寸乘12.5寸的轮胎变成了坦克履带。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轮胎是越宽越好。第三方面:驾驶技巧。正因为你再也无法刨到地表了,所以一味的加油,猛冲除了能让你陷的更深,滑得更危险,对于前行,脱困没有任何帮助,这时的你,需要慢!对,如果有低四,挂上低四,让轮胎自己靠怠速转动,去扒住表面的积雪,如果没有低四,缓缓的给油,甚至需要刹车的配合来控制车轮的转速。
最后,奉献几张去年的whipsaw之行的雪上照,大家共勉。
阿芙乐尔
2011-10-22 08:08:50你小时候是南方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