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选车时,你是挑硬车,还是选软车(组图)
原野青蛙
2015-10-01 22:03:43
( reads)
买车选车时,你是挑硬车,还是选软车(组图) 长久以来就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把车坛第二热门的话题,总结归纳一下。 硬车和软车之间的争论,以及由此引申出去的车坛第一热点话题,谁家的车最好,由来已久。有人靠直观,有人靠科学,有人靠感情,有人靠嗓门,争论延续了十来年,看似至今还没有个大家口服心服的定论。 在人类有车的六千年历史中,前面五千九百四十年,是没有硬车和软车之争的。直到二次大战之后,随着轿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公路的延伸,车祸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以前的汽车,在结构上和速度上与马车没有太大的区别。刚性的结构在低速撞击时,不会太致命,硬的车还占点少修车的小便宜。
![]()
当车速比马车快许多时,问题来了。许多车祸发生之后,车子没有多大损失,但是车里的人却挂了。就像十几年前,Dale Earnhardt 的 NASCAR 车祸一样。这时脑子快的大奔和 Volvo 的工程师们,开始想办法,让人在中速的车祸中,存活下来。方法就是将车的前后端,在被撞击后,做成有次序的收缩折叠,也就是所谓的 Crumple Zone Concept,以吸收动能。
![]()
除了这个,挡风玻璃前面所有的部件,被撞后长度缩短了两三尺,但是只许上下左右移位,不能向后走。方向盘,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也不能向后走。实际设计中,蓝色部分是要做成坚挺的笼子,黄色部分是 Crumple Zone。
![]()
这是卡车的情形。
![]()
做得好的车,撞完后黄色的部分稀巴烂,但是蓝色的笼子不能变形。
![]()
后面也是同样的要求,但是因为政府只测试前面,后面偷工减料的不少,包括出口到中国的车,将后面的保险杠拿掉的小人行为。下面这辆车是诚实的。
![]()
设计好的车,撞完后 A 柱不移位,这样车门才能被打开,人才能逃生 。A 柱一后退,前排乘员的腿,胸,和头就受直接威胁了。车门也变形打不开了。
![]()
以前没有 Crumple Zone 的车,撞上电线杆子后,是这样的。
![]()
现在有了 Crumple Zone 的车,撞上电线杆子后,是这样的。车子短了三尺多,但车门还是开关自如。
说到 Crumple Zone,不能不说保险杠。保险杠位于 Crumple Zone 的外面,唯一的作用是将所有的撞击力,通过自己,传到后面精心设计的有序收缩的结构上,以保证乘员的安全。所以保险杠不能先屈服,也不能比车窄许多。
![]()
下面这辆车的保险杠,大灯底下黑色的钢柱,不是地上的塑料外壳,设计和用料都不错。
![]()
下面这辆车的结构,花了许多功夫来设计,但是在保险杠上小农了。宽度只有上一辆车的一半左右。支撑点外侧的保险杠,如 TBz 大侠所述,是一条不考虑重力的悬臂梁,外侧受拉力,内侧受压。作用是保护右行司机的左腿,和乘客的右腿,这辆车全省了。但是毕竟这是一辆不错的跑车,设计者靠着加固前轮和 A 柱之间的结构,来部分补偿保险杠放弃的空间。
![]()
这个图看得更清楚,保险杠放弃的空间,占了车宽度的一半。
![]()
下面这个图不是玩笑,因为汽车大灯底下是空的。自行车的钢圈,当然比塑料的汽车外壳强度要高许多。
关于如何提高在不可避免的车祸中的成活率,这篇文章还是值得一看的。![]() +++
|
TBz
2015-10-01 22:41:43硬车Volvo和“软车”雷诺的对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