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源无力支持中国达到人均发达国家水平
以表面人均GDP和收入水平计算,人均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加上一些零碎的资源型小国家比如北欧诸国挪威、丹麦、瑞典,以及其它资源型小国家比如新西兰、南非,还有特殊类(金融、避税等等)小国家和地区比如瑞士、卢森堡、新加坡、香港等等,总人口不超过8亿。其中,美国的人均收入不算最高,但人均生活质量最高,因为美国的物价最便宜,住房面积最大,人员可流动性最好,普通人的工作机会也最多。新加坡和香港则走到了另一极端,虽然貌似人均收入很高,但生活质量最不好,因为人口密度太高。
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实际人口密度都比中国高(中国人口集中在北京-成都两点所连直线的南边,90%以上人口集中在宜居的1/3国土上),其中,日本人口密度比其余四国高一倍。在这些国家,住房和私家车的成本比美国高出很多,但舒适度却低很多,因而,这些硬碰硬的发达国家与美国相比,在发达国家日常生活的这两个重要指标上,性价比低出很多,还不如资源型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私家车在过去十年逐渐普及到中国的大中城市。但以北京、上海为例,很多私家车平时几乎不动。交通拥堵只是一方面,车辆的平均油耗也证明车辆的年平均行驶里程非常有限。这说明,有车和用车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根本就是两回事,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然而,即使如此,中国的能源供应已经很紧缺,也无法持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令人无法忍受。这其实还是说明了人均生活质量差,这有限的生活质量还是靠了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带来的规模成本相对低达到的,否则,比如,人均能源成本更高。原因在于,人口太多,人均资源少。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即,中国和大印度)占有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是发达国家总人口的四倍以上。这注定发达国家要封锁并限制这两个主要亚洲地区的发展,因为,世界的总资源是有限的。
对于亚洲人(包括日本人),为个人和后代着想,最好的方式就是移民到发达国家。能力强的来美国,因为在美国各个方面都执世界牛耳;能力差的去资源型福利国家,比如北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再次是加拿大。
人文严重落后、科技严重落后、人均资源少、人口严重过剩,在现代通讯和交通迟滞基本为零的年代,落后国家想追上来几乎不可能。比如,鸦片战争时,烧煤的英国军舰从英国航行到中国至少要4个月,从印度到中国也需要1个月以上,还有煤的补给问题;而现在核动力航母、卫星通讯和real-time军事发展计划和军力评估,使得不会有任何误判或侥幸的可能性,都得老老实实按实力在谈判桌上遵守规则地说话、办事(德国闪电战奇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都不会在发生了;中国人擅长的虚虚实实[所谓的以弱胜强]也根本就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了);军事和经济侦察容易,军事和商业情报获取和传递都相对非常容易,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秘密,军事力量投放迅速,不需要实际打仗,Pre-emptive军事威慑就能解决问题。
几乎任何事情都是透明的,发达国家会精确控制这种差距,以并保持Consistent and progressive优势。
知人知面
2013-06-07 13:48:11顶。写得不错。非常简单的道理,不过很多人不懂。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