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Up 的监听问题 (图)
Blow-Up,是一部1966年的电影:
由知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对了,就是那个把江青同学给蒙了的意大利人,1972年在江同学的许可下在墙内一通镜头探索,把“一派大好”的“革命形势”给图示的很不堪。
电影是古纸兄介绍的(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是古纸兄介绍的,但古纸兄介绍的一定是好电影,*_*),故事的主题说摄影师在野外现场拍片子,回家放大了看,发现其中有在现场没注意到的细节。这里,“Blow-Up”是放大的意思,不是那个“搞破坏”的意思,^_^。
电影是哲理片,因为涉及“阴谋论”到底是“阴谋”还是“理论假设”的“大是大非”问题,电影的事儿就说到这儿,有需要辩论的请去找古纸兄,^_^。
借着这个“Blow-Up”给朋友们讲讲“监听”的原理,*_*。看图:
就是一条四色的船在桥塔的点缀下由雾阵中穿过。
这是“原图”。“Blow-Up”后会怎样?看看:
桥塔正上方,有什么?
桥塔正上方的左侧。
桥塔正上方的左左侧。
桥塔左侧的“九点三十”。
照片最左端“九点三十”那个起飞弧线。
当时在拍船与欣赏色彩美,只有经过这个事后的“Blow-Up”,才显示出海军的六位高手也在欣赏色彩美,^_^。
“Blow-Up”与监听的关系?
比如那位学位最大的博士同学,总觉得“绝对忠诚”的个体没有“绝对不忠诚”个体多。可是,人人都说自己是“绝对忠诚”的,让博士同学常态性的识人有误。
怎么解决呢?
全记录!空间无空,时间无缝。像上面那个“Blow-Up”前的图一样,每时每刻每地每个人的每一条电子通讯,全录。
都录下来可以,但是每一条电子通讯都“欣赏”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无缝,太多了。“全记录”的用处在何时对某幅图某东经某北纬那个点上的电子通讯感兴趣,“Blow-Up”,看一看是否有六位海军高手在欣赏色彩美,^_^。
这是事后的“Blow-Up”。
要是事前就知道“你”就是那个要找的“敌对分子”,省事儿多了。不再等事后“Blow-Up”,先“Blow-Up”,定点记录:
连你项链掉漆都知道,*_*。
连你早就忘了的街坊都帮你记着,*_*。
“Blow-Up”的信息内涵。
朋友们周二开心。
polebear
2023-10-17 02:57:24传人兄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