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化的以色列,往后再翻了翻,看到了大家讨论的“弱”。发散一下,联想到vulnerability, 联想到最近听完的Mitt Romney的回忆录Romney: a Reckoning.
以世俗的标准来看,Romney非常成功。可是他在2016年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很多很多的自我怀疑,甚至一次次陷入抑郁的情绪中。在竞选失利后,他迷茫了挺长时间的。如果这么driven and successful 的个体都会有这么多的自我怀疑,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再比如多年前他的大一是在Stanford 上学的。摩门的规矩是要去年轻人要求去传教2年。于是他暂停上学,被派到法国贫民窟传教2年。一去就水土不服拉肚子。而且贫民窟的人们没有解决温饱,怎么可能对传教有兴趣。再碰上一次车祸,死里逃生,而邻座死去。他在这两年里一次又一次在痛苦中追问自己信仰的why. 传教结束后回到美国,他马上从Stanford 退学,转学去了他们摩门教的大学BYU.
他所展示的这种真实的“脆弱”,普通人如我才能找到关联感,会让普通人感受到了被他人读懂以及想去读懂他人的感动。他的脆弱,反而会给普通人鼓励,让他们硬着头皮也要把自己不轻松的路走下去。倘若他的传记高高在上,那么他的光鲜跟他人又有什么关联呢?
大概10年前有一个非常红火的Ted talk: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有时候有些议题就像种子,10年前这个Ted talk听下来觉得空洞,现在却若有所悟。其实我的一个体会是,人跟人的真正的链接,开始于一方可以放心的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另一方,而不用担心被嘲笑。比如老公可以跟老婆诉说自己工作上的委屈和挫折,比如孩子可以让父母帮改大学申请的作文。最深的链接,会不仅是灿烂阳光下树枝和花瓣间的致意,更会有暗无天日的土壤深处,丑陋根须的互相触摸。
木有文化
2023-12-26 18:02:02嗯,这篇写的很好,真是这样的。盗用 Alexander Pope 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