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山的问题
陶陶三是个牛人,他的先辈兼偶像陶渊明,也是个牛逼人物。这位大牛,除了那一篇《桃花源记》,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了。当然,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历代读书人心中的隐士情怀,更是千古传诵。不过,为什么是见南山,而不是见东山,西山,北山,或是中山呢?陶三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个中缘由,且听俺细细道来。
要破解这个南山之谜,关键是要参透那前一句的采菊东篱下。这短短五个字,文笔简练,意境脱俗。不过呢,它具体表现了一个什么动作呢?对了,重点是:采花!
好了,有了这个突破点,我们再来仔细探究一下陶潜前辈的动机。首先补一下历史课,五柳先生是从彭泽县令的位置上辞官归隐的。彭泽县在江西省,位于长江以南,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个地方。这里最有名的是鄱阳湖,鄱阳湖古称就叫彭泽,是属于云梦泽的一部分。云梦泽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几千年前,相当于地中海那么大的一大片古湖泊,覆盖了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大部。重点来了,彭泽县以前是湖区,那里地势平坦,周围几百里根本就没有山。所以,这个南山,肯定不在陶潜老兄的老家。
不瞒各位说,陶渊明也是俺的偶像。他这么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好好的县太爷不做,又不肯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家乡隐居,那他到底图什么呢?这里就需要联系到我们前面所分析的,他想要 —— 采花!
一提到采花这个词,很多人立马联想到的,多半是采花大盗。那个谁,你别跑,说的就是你。采花大盗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一般人还真做不了,不过呢,榜样还是有几个的,比如说《三侠五义》里面的花蝴蝶花冲,还有就是盗帅夜留香的楚留香。这几个当然是提不上台面的落后分子,其实采花也可以是高雅的。比如说老毛写过《蝶恋花》,意境很不错吧。那个斗酒诗百篇的风流才子李白同学也写过: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那么,陶渊明是属于哪一类的采花人呢?我的看法是两者可能都有那么一点。食色性也,人之常情,这不是什么丑事,用不着躲躲藏藏的。当然,陶渊明在东晋是大名士,他还是需要注意一点社会形象的。我估计他当时心里一定想到了诗和远方:伟大的祖国啊,我陶潜热爱你,请您告诉我,哪里的花儿最美呢?
这个问题要是放到现在,那就是个火药桶,经常会在网上打得头破血流。俺一个老实巴交的秃头大喇嘛,每天要念一万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往下面引申了。只想讲一句扣题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要说米脂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出妖精。中国有四大美女,其中那个闭月的貂蝉,就是来自米脂的女子。陶渊明饱读诗书,对此当然更是了如指掌。
好了,米脂在哪里?它在陕西!我们现在打开上帝视线,来回溯一下当年陶同学的艰苦历程。他满怀着憧憬和梦想,千里迢迢,从彭泽一路向西,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陕西地界。当他翻过了八百里秦岭,来到了一个叫做太乙宫的地方,在那里见到了一位叫做小菊的姑娘。他终于找到了梦中的归宿。
我们现在知道,太乙宫是在终南山的北麓,这里离米脂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可是陶渊明同学主攻的是文科,他对地理课不太上心,是个严重偏科的典型。再加上和陶三一样,他是个道家弟子,讲究的是道法自然。俺仿佛听到他在心里说,米脂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美女;哪里有美女,哪里就是我的家。他老人家从此在终南山下安居乐业,每天在辛勤采花之余,他喝上一口小菊姑娘炖的鸡汤,远眺那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终南山,提笔来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可谓是妥妥的性福生活呀。
同学们肯定会问,陶渊明同学只是地理不行,他又不是不识字,这终南山和南山到底是不一样的呀?这里要补充一下,终南山是我们现代的叫法,在汉晋时期,它叫太乙山或是中南山,不过当时的老百姓,大多和俺一样没读过什么书,为了图简单干脆就叫它南山。大家可能还记得有一句寿比南山,那里面的南山,就是终南山。
好了,这桩历史悬案算是被俺给破了。不过呢,俺意犹未尽,就道家和终南山这个话题再多扯两句。我们都知道,道家多隐士,古有陶潜,今有陶三。其实,比陶渊明更早的时候,在终南山也出了众多的隐士。司马迁同学写《史记》,其中提到过“商山四皓”,又叫“南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几位因为不愿意辅佐汉高祖刘邦,逃匿到终南山中,义不为汉臣。只不过,这四位隐士,都是八十几岁的皓首老翁了,每天晒晒太阳,见见南山啥的,没什么问题;可是这采花的本事,估计是怎么也赶不上陶渊明了。
最后问一个问题。除了见南山,历史上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子见南子,讲的是孔夫子的故事。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见东子,西子,北子,或是中子呢?
陶陶三
2024-06-21 15:13:06哈哈,平兄动作很快啊。知道你“有点小想法”,没想到你想得这么多。:-)好文,文笔娴熟,思路开阔,天马行空,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