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解读统计数据?

来源: 开冒邱 2024-01-20 06:07: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07 bytes)

统计数据发布,往往引发网民的群嘲,这是因为网民没有掌握正确的解读方式造成了误读。梅超风没有玄学修为做基础,误读了《九阴真经》,把自己读偏瘫了,教训惨痛啊。

把统计工作如何归类是正确解读统计数据的关键。如果盲目引进西方经济理论,把统计学当成一种科学方法,那就混淆了东西方不同的科学观和逻辑观,忽视了国情和特色。有些网民受西方腐朽统计方法的影响,认定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状况,人们从数据上能找到真实的生活感受,这就刻舟求剑了嘛。从统计数据里找真实经济感受,跟从老婆饼里找老婆、夫妻肺片里找夫妻没啥两样,就算色情狂也不会从“国民性”“理性”这些词里找性生活吧。归类错误是误读的第一步。

东方特色的统计工作应该划归文艺类,相比于民间的曲艺,是高大上的“正艺”。把统计当做文艺就豁然开朗了,比照一下《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统计工作与文艺创作高度吻合,把“文艺”字样换成“统计”,立论都能成立——文艺(统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鼓舞人民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工具,明白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歌颂谁、暴露啥也就门儿清了。统计数据肯定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数据必须是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要歌颂自己暴露敌人,鼓自己的劲泄别人的气,统计局是文艺战线上的特种兵。

统计做为特种文艺,也有“自然主义”的创作冲动,想要客观、露骨地描述现实。但统计数据必须要鼓励群众对光明未来的向往,描述现实生活的美好,“总想让你明白,你的心情该多么豪迈,总想对你提示,你对生活该多么热爱。”所以,决定了大国统计工作只能走“祥瑞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

现在的统计创作铭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教训,在人均数据上很下功夫,统计出人均收入、户均收入、人均支出、人均产值、人均怀胎等一系列的均。但很多低于“人均”的网民很恐慌,觉着自己被“均”出局了,打破了传统的平均梦,进化成“不患不均不患寡,只患人均没有他”。这就人为地制造了社群撕裂,让人均线以上的和人均线以下的互抛白眼,不利于和谐嘛。

2024.1.2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别把人均贪污拉下了,这个统计类别的发明是可以竞争某经济学奖的 -Timberwolf- 给 Timberwolf 发送悄悄话 Timberwol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1/2024 postreply 12:50: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