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大格局以及中国的历史,现实及未来定位

来源: 北美很美 2024-04-05 23:45: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060 bytes)

首先抛出笔者认为当今世界的二个基本定律:

第一条,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第二条,美国是国际秩序的定海神针

这可以说是判断一切国际合作与争端,分析世界经济问题的天条。在可见的未来,这个铁律不会有大的改变。无论哪个国家,凡是顺应这个天条行事的,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反之,就会出乱子。现在回头想,邓小平当年的一个重要领悟,“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换来了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其历史意义,在今天看来仍然不过时,反而更加从反面佐证了这个天条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运,哪怕是大如今天的中国,违法了天条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为什么这样讲?有人会说,你把这么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用这么简单的二句话概括了,是否有点过于武断?过于简单化了?

非也。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着重论述第一条。关于第二条美国对维护世界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所有人都承认美国是世界警察,无论是赞扬还是诋毁美国的作用。

什么叫引擎?我们简单地理解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即便是不增长,起码也要维持现有的经济规模不出现大规模衰退,因为人人都盼着年年收入增加,日子越过越好。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非常骨感,仅仅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实现起来超乎想象的困难。尤其是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增长乏力的时候。假如你是做服装生意的,今年销售100万,明年争取达到120万,客户在哪里?市场在哪里?钱从哪来?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比如说,在中国有一个开饭馆的,老板希望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那么问题来了,他的增长点在哪里?好像并不难,希望食客越来越多,最好菜单还不断涨价。涨价不利于竞争,先排除,只剩下流量的增加,也就是食客越来越多。

流量增加也不难,这是现实世界中每天发生的事,有的餐厅就是比其它的生意更火爆。但问题又来了,假如一个地段有五家餐厅,火爆餐厅的流量是来自其余四家餐厅的流失呢?还是街坊们餐饮消费越来越高,或者它从地段以外吸引的纯增量?大概率是挤垮了其它的餐厅。

有没有一种情况,所有的餐厅都同时火爆,即第一家餐厅火爆,其余四家也同时生意兴隆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在社会的总财富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人们的总体消费水平提高了,天天下馆子,而且都在点高档菜品,餐饮业整体就比较好做。

改革开放40年,其实中国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经济蒸蒸日上的繁荣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好像干啥都赚钱,随便开个饭馆,不管开在市中心,或者开在工厂边,肯定赚钱。但现在情况变了,赚钱变得很难了,饭馆开在哪里都不赚钱,连浦东机场都门可罗雀,饭馆肯定要关门。

假如有人告诉你,餐馆不赚钱,是因为跟美国的关系搞砸了,你信吗?即便是你愿意相信,但总免不了心生疑窦,中美关系这么宏观的问题,它是如何触及像一个面馆,特别是一个小县城餐馆这样微观层面的呢?

这里提出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的“钱”,归根结底来自美国。特别是每当你想明年比今年的年景更好,必须靠美国这架经济引擎的拉动。简单来讲,只要美国有钱,全世界都能赚钱。反之,假如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其它国家也就没钱了。

这个结论是否太武断了?过于粗糙了?不是。世界经济的增量,无一例外的来自于美国。没有美国经济的强力支撑,世界经济连维持现状都费劲。

何以如此?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一个基本概念:一切的经济增长都来自于创新,而且只有创新才能拉动经济。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动力能够拉动经济。起码,印钞不能拉动经济,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不能拉动经济。

道理非常简单,站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人的消费欲望及能力都是固定的,明天或明年不可能有任何的增长,无论是你的饭量或荷包都不支持年年增长。比如,你今天每顿吃一碗饭,不可能明天吃二碗,第二年吃八碗。假如没有创新,一个成年人大概率长期会维持每顿饭二碗米饭的饭量,这就是他的消费能力。全世界的GDP永远会维持在今天的水平,不会有任何增长。

有人会说了,你胡扯,在我的生活中,吃饭是次要的,手机才是我生活中最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电子产业。那么好,假如是这样,会产生二个问题:

首先,手机是谁创造的?

其次,你买手机的钱是哪里来的?

            回答第一个问题,手机是美国创造的。无论是早年的模拟信号手机(Motorola),还是今天的智能手机,无一例外的是源自美国。手机的问世,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问题,背后其实是强大的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庞大的资金支持,没有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即便是你有天才的Idea,它也很难产业化,商业化。有人会说了,不对,中国有华为!没错,所谓创造,是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发展,那都是增量,况且即便是增量,也是美国的企业实力最雄厚,华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美国的六大市值超万亿美元的公司,加起来近十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德国加日本的GDP!!!

            讨论第二个问题,有人说了,钱是我挣的。没错,要么你是工资收入,要么你是企业家,你的增量收入来自于社会财富的总量和增量。但是,创造这个总量的第一动力必须来自美国,而不可能来自中国。这个推理很简单。如今中国政府在努力拉动居民消费,说明了什么?背后有二个问题,第一,原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是靠内需拉动的,起码仅仅靠内需还不够,否则不存在突然要刺激消费的前提。第二,国内消费不可能拉动中国经济。假如消费能够拉动经济的话,用不着政府去刺激,“有肉不吃豆腐”,自古以来的生理消费诱惑,还用你政府去刺激吗?所谓刺激消费,前提是百姓有钱不肯花,你确定百姓有钱?你确定他们即便有几个余钱,花钱没有顾虑?

再用一个极端推理,比较容易理解。回到文革时代,那时候人们同样勤劳勇敢,同样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为什么日子总是苦哈哈呢?简单回答,没有美元,也挣不到美元。中国当时还是那片天,脚下还是那块地,苦于没有钱,为什么?因为没有被一个强劲动力的火车头牵引,这就叫引擎。假如1976年后中国延续文革的做法,吃饭没有问题,但想过好日子,没门。今天的朝鲜就是活例子。中国所有的钱,都来自于外向型经济,即外贸,即美元。

今天的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主要有这“三板斧”:

政府敢印钞,

百姓爱消费,

有足够的高端产业,到全世界去把买买买花掉的与超发的美元不对称回收。

这三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也是完善的闭合循环,缺一不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美联储不印钞,老百姓就没有钱,老百姓不消费,中国就不会有订单,中国没有订单,老百姓就没有钱,美国的苹果手机也卖不动,美国的产品卖不动,经济就会更差。

这个链条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呢?比如说,中国人民先买苹果手机,美国赚到了钱,美国人再去消费?不可能,因为中国人买手机的钱是出口服装赚到的。

那中国可不可以先发明一个产品,领先世界,拉动经济呢?更不可能!下面这个假设,恐怕连小粉红也认为不可能,比如中国发明一个橘子手机,赚了很多钱,然后给美国下单,让美国人做鞋子,出口中国。

            所以,美国的作用是发动“第一桶金”,靠印钞去让全世界去生产数量巨大的低端产品,然后,用少量的高端产品销往持有美元的国家,实现外汇平衡。当然,美国也并非胡乱印钞。

            众所周知,美国的强大主要依靠以下,且不仅限于以下几个因素:

            国家体制极其稳定,科学合理,且相互制衡;

            强大的教育及科技实力;

            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体系;

            强大的高端支柱产业,

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

其它国家,哪怕是占其中的一二条,就算是世界强国了,可惜,中国一条也不沾边。

就以上标准而言,中国,无论其制造能力有多强,产业链多么完善,最多也只能挤进二线国家,回头来看,中国甚至从来也没有挤进二线国家,虽然GDP总量排名第二。

其它不讲,单说中国的作为制造大国的发展模式,其命运只能是为一线服务,因为你没有自动力,你的所有产品必须有销路,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没有销路的产品就是垃圾,最后只能是Closeout。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过美国,就像一匹骏马,无论它奔跑又多快,后腿不可能超过前腿,屁股不可能超过头。美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二个必要条件,第一,产品创新,第二,国民消费。创新是马的头,消费是马的前腿。没有美国的创新,中国没有新产品可以加工,同时,中国出口产品的天花板是美国的消费。假如美国需要一亿双鞋,中国只能出口一亿双,假如你想出口三亿双,剩下的那二亿双鞋卖给谁?

所以,中国超越美国永远是一个伪命题!

有人说了,跟美国关系搞砸了,我们向欧洲出口。这更行不通。要知道,欧洲的经济也依赖美国。回想一下,近40年来,有哪些新兴产业是欧洲人创造的?就等于说,假如没有美国,中国单单靠与欧洲做生意,中国今天的发展水平大概相当于1980年代。中国不可能有GDP每年二位数的增长,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不错了。

就体量而言,失去了美国市场,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根本吃不饱,其它国家市场的总和加起来也不如美国,况且,你去分散地开拓一些零散市场,经济上极其不划算。

有人又说了,不要总是拿高科技说事,中国国民通过多多购买服装,多下馆子拉动经济总可以吧?这个推论又掉入了前面的死循环。回到原点,中国人本来是没有钱下馆子的,假如没有外贸订单的话,中国人比任何人都会省钱。美国是靠高科技去回收释放出去的天量美元。

假如以上分析是对的,那么今天中国面临的困境原因就不难分析了。除了习近平瞎搞之外,整个中国对国际局势的误判更是重要的原因,在中国起飞以后,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把“补差高速”误以为是经济的后发“优势”了。

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具备基本的发展要素,得到红利后,初期都会出现迅速增长,这种增长笔者称之为“补差”高速,而非“原动力”,由于补差,发展会显得格外快,这种快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天花板在那里,你发展越快,撞到屋顶的时间也越快,一旦你快到连美国也无力支撑了,你的速度就会掉下来。假如你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会一泻千里。人们反而会更痛苦,甚至比原来没钱更痛不欲生,没钱等于0,而高速发展时突然失速,一定会让大批人负债,你的资产会是负数,比0还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跳楼。

不存在所谓中国模式,只有补差,没有模式。逮住机会,很多国家都有高速增长期,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包括今天的越南,印度,印尼。所有这些高速,最后都会跌下来,无一例外。中国的认知误区,就是把补差高速的“现象“作为”线性“,沿着过去的路径画了一个延长线。大错特错!今天中国好比是一架飞机,飞到半空,突然燃料不足了。有坠机的极大风险。

中国曾经自豪地称自己是世界经济的引擎,那是自嗨。从来也不是。这个判断,仅仅用中国官方媒体的一个用词便可找到答案。比如,中国经常说“卡脖子”,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中国从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创新,假如中国有创新,应该是中国卡美国的脖子。没有创新,你就不可能当引擎。而且,所谓“卡脖子”,指的是美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殊不知,这种保护实质上是保护了中国的经济。这里推理一下,美国保护技术,就是在保护“拿一架飞机换一亿件衬衫“的不对称实力,这种实力恰恰是确保美国能够给中国下单一亿件衬衫的基础,假如美国不去保护它,美国就没有去支付一亿件衬衫的资金,中国就不能得到订单,中国的工厂就会关门,工人就会失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可惜国人的思维总是违背常理。

在现实中,这种不对称实力不能反转,二种情况均不可能,第一种,让美国的一架飞机贱卖,那美国就没有钱去订购一亿件衬衫,降到一半,中国的工厂就只能生产五千万件,一半的服装厂会倒闭。第二种,中国生产一架飞机,换美国工人一亿件衬衫,卖给中国,更不可能,因为中国尚不具备生产一架飞机(也可以理解为高端芯片)的资金与技术。

顺便提一下,今天中国盲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来会有多么惨。汽车是欧美的传统产业,你大量山寨,把它搞垮了,欧美没有不对称产业去回收外汇了,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没有钱,你就没有钱了。中国的电动汽车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西方一定会从技术与市场二个角度去掐死你。

今天的中国,拿任何一个单一产品来分析,比如,汽车,比如服装,比如新能源,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是以内销市场为动力的。有人说了,餐饮业可以立足于国内市场吧?是的,但是,餐饮业属于经济的尾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也就是有钱了多吃,没钱了少吃,它从来也不是经济的引擎。

经过观察,笔者还发现,不仅后发国家的经济不可能超越美国,就连收入水平也不能高于美国,比如台湾,台积电那么牛叉,台湾人的平均收入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韩国人的收入也不及美国,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工资必须高过世界其它地区,否则美国人买不起你这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你这个国家的外贸就完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必须做好长期低收入的思想准备,中国人的收入不可能太高,甚至接近美国人都不行,因为你的产品是为了让美国人买得起。

有人说美国本身也是问题一大堆,一点也不比中国少。是的,美国并不完美,有些缺点比中国更严重,但,本文的观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自哪里?毫无疑问是美国,是那个并不像它的中文名字那样“美“的国家。

今后中国的最佳选择,更是一个理智路线,只能跟在美国后面,甘做马后退,永远不冒充前腿,更不能去当“马首‘。当年邓小平提出“决不当头”的国策,绝非处于谦虚,而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决不当头有二层含义,一个是在他的概念中,中国不太可能会超越美国,第二层概念是,即便是GDP超越了美国,也不当头。可惜呀,他老人家去世没几年,谆谆教导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实力已经不允许我们谦虚了”,这种头脑发昏的错觉,其结果必然是“误判已经不允许中国再发展了”。

经济学家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文试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史实: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以中国副总理的身份访美,陪同出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李慎之在飞机上问邓小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回答说:“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不是东升西降?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6/2024 postreply 06:40:19

美国才多长的历史,还基本定律呢! -nalinali- 给 nalinal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7/2024 postreply 06:20: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