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看去全球化
人类财富的终极标准在于消费。不被消费的财富是没有价值的。小麦不被人吃,就是野草。石油不被人烧,就是脏水。所谓西方文明掠夺世界,很大程度上都是扯淡。没有西方文明开放出来消费需求,落后文明的原材料矿产之类,本来不过是荒郊野外的无用废物。更不用提没有欧美开放出来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手机电脑等等,世界人民也不觉得自己生活有多么贫穷落后。或者说如果白左不去挽救世界,世界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挽救的。人就怕一个比。所以全球化让很多人更富了,也同时让他们更穷了。于是问题矛盾更多了。所以川普发扬光大美洲孤立主义,其实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生产其实永远赶不上消费。产能从不过剩,只有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之所以不能,就是因为生产不出来。总体而言,就是个体生产能力满足不了个体消费欲望。在工业化以前更多是总体生产力不足。在工业化乃至全球化以后,则更是生产和消费在具体消费方向上不匹配。而最大效率匹配生产和消费就是经济。
理论上说,一个五万人左右的城市或者生活圈就可以基本上做到比较完整的社会分工,自给自足。这还是现代社会分工更细致的前提下。古代几十几百人的部落村落也多有相当独立的生态圈。一个五十万人的城市就更完备,可以支撑一些文化娱乐等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行业了。甚至五百万人的范围就是上限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生活范围其实都超不过五十万人圈。五百万圈也就是支撑比较阳春白雪的市场。五百万圈以上在现代已经完全没有正面意义。因为往往少数跨圈交流并不需要发生在同城,而更可能是地球另一面。就好比万维网让人更接也近更遥远一样,全球化也一样让人更接近也更遥远。一方面让地球像个村。另一方面让地球也更加村落化,去都市化,去中心化,去全球化。
从消费和生产的关系就可以见一斑。以美国中产的平均消费而言,大体可以分为30%的秩序消费或者安全消费(相关税务),包括国防治安司法等必须的基本政府秩序。20%的居住,10%交通,10%教育(含相关税负),10%医疗,5%旅游娱乐,5%温饱, 5%家具家电日用, 5%其它。其中绝大部分是本地属性极高的消费。居住的极少部分建材,交通的一部分,旅游的一部分,温饱的一点点,家用的一大部分是比较容易全球化的。不超过总消费的10%,一般在5%左右。压缩到0%也不是不可以,本地也不是不能生产,成本略高而已。
实际上这个成本也未必真高。就好比上公校并不是真比私校便宜一样。差别只在这成本怎么算怎么收的。全球化的成本其实是不低的,要建立和保障全球贸易通道,从海运到金融都是要靠各种武力或者非武力的手段解决各种地方军阀的斗争的。全球化深层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美国的税收,欧洲日本贡献得都不足,中国俄国那更是负数。但是所有人都从全球化里面得到了好处。只不过美国的好处不足弥补其负担,因为只有美国负担。这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党为代表的全球大资本深层政府从弹劾到抹黑到封杀到缠讼到暗杀,一定要用黑暗手段干掉川普。因为解决不了这种利益上的根本性问题,只能先扬汤止沸,先解决提问题的人来拖一拖。
但是迟早美国也是无力也不乐意赔本维持全球化。而美国一撒手,更没谁能接得住。地域性经济循环在北美会越来越火热。在欧洲南美澳洲日本也能凑合。而亚洲尤其中国会陷入极大的混乱。本地经济秩序越强,自发经济循环越强,从全球化中得益越少,在去全球化中也就受得打击越小。反之则反。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党就是干不掉川普。于个人而言的确有点运气有点天意,也有点斗志和毅力。但是于历史大势而言,也是滚滚洪流,堵住了川普,还有沪普,粤普,晋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tz2000
2024-10-01 10:26:04确实是,9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会逐步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