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发言正好证明了我的感慨:中国人就是想不开。

来源: 咪呜 2011-07-13 15:12: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380 bytes)

那次遇到那对美籍华人夫妇,我们谈到中国人,都说中国人就是这样,能省点儿就省点儿了。其实有时候也不为什么,就是想不开。比如他们夫妇,就一个女儿,都大学毕业,工作,结婚了。那女的自己在上海的老父母都去世了。他们真应该是好好享受享受的年龄了。否则就太晚了。但她说,我们经济上也没有问题,更没有任何负担。当然,也不是钱多得都漫出来了。但中国人就是想不开。她老公居然还在上班,他们也是坐的inside cabin,也不跟excursion,就自己随便玩玩。她老公本来也想坐我们的那种cabin,但她硬是舍不得。

我几年前工作的公司傍边,有个中餐馆,有lunch menu。我比较常去吃,就熟悉了。老板夫妇是广东人,有三个女儿。老板娘是厚道实在人,也是实话实说。她说,唉,我们中国人命苦。想不开。什么都为儿女。挣的钱,自己不享受,全用在小孩身上了。过去我们也是兄弟姐妹几个。但现在,三个孩子,每人要个房间,每人要个电脑,每人要个手机,她们哪懂得什么和兄弟姐妹共用啊!还要不断换新的。我们华人毕竟是少数族裔,总是希望自己孩子到哪里都体体面面,不要被人看轻了。唉!人家鬼佬才不管呢!自己先享受。我们中国人就是命苦。

你看看,她们的感慨是不是和你写的东西很吻合?不过,你好像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是“命苦”。

我们住的地方,离比利时的相当于英国伊顿公学的学校比较近,比利时的王孙王孙女都上这个学校。我们的一个邻居,美国惠普欧洲销售总裁,他女儿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他是丹麦人,因为布鲁塞尔是欧洲的中心地带,为工作方便,他全家搬到比利时。他女儿的学费由惠普承担。他女儿后来大学毕业后,在汇丰银行(巴黎)工作,她丈夫是英国人。我们本来想,如果我们有小孩,也上这个学校。但听说一年学费2万多欧元。我还没来得及说“太贵,不上了”,我老公就说,你忘了这事吧,我绝不是付钱给孩子上这种学校的。哈哈哈哈,看到了吧,这就是老外和中国人的不同。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说你们每年付3万英镑给孩子上什么私立学校。如果是,我真觉得不值。真的!可能你老公是中国人,或者你外国老公全听你的——因为我不相信一般人家的老外,会愿意花钱干这事。当然,还有可能你们家就不是一般人家。实际上,就是不是一般人家的老外,也未必干这种事。我们是老百姓,但不幸认识一些不是老百姓的人,比如三代都不用上班的贵族后代,她本人和我同龄,在她书房的一面墙的世界地图上,标着她去过的国家:三分之二了吧。再比如从来不工作,靠家族财产生活在庄园里伯爵老爷——他的庄园就紧邻着我们的别墅区,他爸爸老伯爵是“中比友好理事会”的名誉理事。我有一天回家从他的庄园里走过,心想,他一定很怕死,因为他就生活在天堂里,不用等到死了再进天堂。他爸爸的庄园更是不得了,进去前先加好油,免得还没找到他的城堡,汽车就没油了。就是我的那贵族后代女友,还有这个伯爵家的孩子们,都没上那个什么捞舍子的2万欧元一年的比利时“伊顿公学”。我的那个惠普欧洲销售总裁的邻居,如果不是惠普掏钱,他也不会让他女儿上那学校的。因为我们的邻居,差不多都是和他一个“级别”的,无论儿女多大年龄了,没一个上的。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虽然重视教育,但自己掏钱上那种学校,和中国国内的人买LV,可能有类似的心理,至少可以类比。

“这些钱拿去坐游轮,可以坐到你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 —— 你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儿情绪啊?没必要的。我也就是泛泛而谈,发发感慨而已。3-4万坐邮轮,就是坐inside cabin,船上不花一分钱,也还不至于跑得远得家都找不着了——不是有指南针嘛!更不要说坐suit,更不要说坐6星级的邮轮了。花钱还不容易吗?又不是非要cruise。你拿钱来,我帮你策划,保证你花得花样繁出,有滋有味,生活充满乐趣。呵呵。我就是缺钱,不缺花钱的主意。呵呵

好了,不回复了。你不要有情绪,我没有特别针对你什么,更没有炫富——我要有富,有就炫了,可惜没有。自己没本事,还嫁错了人。现在人老珠黄,想改嫁又来不及了!悲催的...

所有跟帖: 

想不开, 也是一种选择 -淡淡奶茶香- 给 淡淡奶茶香 发送悄悄话 (622 bytes) () 07/15/2011 postreply 04:56: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