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公司一纸承诺,真的能遏制大数据杀熟吗?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04-10 01:48: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48 bytes)

美团、滴滴、携程等10家企业作出承诺:不会“大数据杀熟”。

4月8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称,在联合市商务局召开的有关“大数据杀熟”的行政指导会上,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签署《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10家企业分别为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横跨外卖平台、生鲜电商、在线旅游、网约车等行业。

唯品会、美团等10平台签署承诺书

除了不会“杀熟”的承诺外,10家企业作出多项关于价格和竞争行为的承诺,具体包括不低价倾销、不串通定价、不哄抬价格、不价格欺诈;没有正当理由不实施掠夺性定价等,均为近段时间公众关注的议题。

重点“疑似区域”

10家企业都处于大数据杀熟的重点“疑似区域”。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学者张敏告诉《21CBR》记者,大数据杀熟现象非常普遍,在电商网站、网约车软件、外卖平台、在线旅游服务等平台上尤为突出。

大数据杀熟往往针对低价格、高频次的产品或服务,平台的“溢价”不高,但累积下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比如,平台在配送外卖时,可能将每次的配送费用提高一两元,不易被消费者察觉,造成的长期影响不容小觑。”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对《21CBR》记者表示。

一边,消费者“杀熟”指控频繁出现;一边,巨头们声称从未有此类行为。

2020年12月,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爆款文章指出,在美团的同一家店铺,用同一个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高,其所在位置附近所有外卖商家的配送费,都高出非会员1-5元。

美团外卖方面回应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偏差,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

2018年开始,携程频频受到酒店等板块存在“杀熟”的指控,官方表态始终如一: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行为。

至今,未有互联网企业因“大数据杀熟”受到执法机构的调查和处罚。

承诺书空有其名?

隐秘却普遍的“大数据杀熟”,真的能靠一纸承诺书得到遏制吗?

刘旭告诉记者,以前互联网企业也签订过类似的承诺书,承诺书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即便企业违反了相关承诺,也不会对执法造成额外影响。“承诺书没有法律约束力,更多是一种仪式性的东西。”刘旭说。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告诉《21CBR》记者,目前国内法律对“杀熟”行为的规定较为模糊,且该现象涉及多部法规的交叉区域,需竞合执法,过程更为复杂,不易认定。

刘旭表示,目前适用“杀熟”行为的法律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和《反垄断法》,前两者的处罚金额较低,对于巨头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后者的处罚力度大,处罚金额上限为企业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0%,可以没收违法所得,但首先要评定平台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举证难、调查周期长,因此适用该部法律的门槛非常高。

现阶段,反垄断机构的执法重点主要在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反垄断调查,以及对大量未申报的经营者集中案件的审查,对于“大数据杀熟”倾注的时间和资源较为有限。

不过,巨头们的垄断行为,往往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对网约车、外卖平台、在线订票和在线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并购都进行严格的反垄断审查,恢复有效市场竞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大数据杀熟’。”刘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