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随笔
关于死亡的随笔
清明节前一天,阳光如往常一样,洒向后院的森林,勾勒出生命的气息。在这温馨的午后,朋友的电话打破了宁静,凌女士不幸去世。我与妻子默默相视,轻声叹息。当年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如今在异国他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世界 。
我与凌某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在市翻译协会导游培训班上课。班里一位安静优雅学员坐在教室一隅,那双明亮眼睛透露岀聪慧而专注。23岁小凌是市委机关的翻译。她是上外86届毕业生,语言能力出类拔萃。培训结束后,小凌和几位同学曾来我家拜访。
十年后,我在奥兰多与小凌重逢,她已嫁为人妇,在地区大学做财务工作。妻子邀请小凌夫妇参加聚会。那晚,小凌单身而来。我注意到她很沉默,眼神暗淡,这是我们最后见面。此后,小凌仿佛与世隔绝。她不参加任何华人社交活动,没有微信交流,悄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两周前,朋友介绍了凌女士的近况,她出租房和凌相邻。凌女士患了乳腺癌,做了双乳全切手术。不幸肿瘤复发扩散,生命岌岌可危。凌决定放弃治疗,在生命最后时光,选择有尊严离去。她留下遗言:不愿任何人探望,也不想有任何悼念活动。她的年迈丈夫也已去世,丧事由两刚成年女儿操办。60岁凌女士的生命故事,就这样静静地画上了句号。
最近几月,我沉浸在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美剧《六尺之下》。这部长达63集的电视剧,以一家从事殡葬服务的家庭为核心。每一集都从一个人的生命终结揭开序幕。死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意外,搶杀,病逝,甚至是荒诞不经和色情的。剧情描绘了生者与死者对话,展现了人间的冷暖,反思生命的短暂,探讨人生的哲理。
剧中所描绘的人物都充满艰辛和挑战:外遇、婚变,同性恋、抑郁,精神创伤和疾病。每个角色都经历不幸和痛苦。在复杂的人生旅途中,无法控制生命的曲折和长短,但人们仍然努力活出真实的自我,感恩每一天的平凡和存在。
西方文化认为个体的存在不仅是肉体,还包括灵魂。他们相信除了眼前的世界,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种超越和升华。我曾参加女婿家人去世的追悼会,感受到亲人对逝者的不舍。他们的悼念并不像东方人那样充满悲伤。仪式上,人们回忆逝者生前点滴,气氛相对轻松。
华人传统认为死亡轮回重生,佛教向往涅槃,进入极乐世界。道教强调生与死是一体的,人死后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思考死亡,彰显其意义和价值。我们平时情感表达比较内敛。然而,面对死亡,尤其是失去重要亲人时,我们不会掩饰心底的哀伤。我在父亲的葬礼上,悲伤痛哭,流露真实的情感和思念。
其实,在多文化背景交织中,生命的故事是相互交融。电视剧主角最后突然去世,他不信基督耶稣,选择在参天大树下土葬,回归大自然,兄弟悲痛欲绝。而凌女士仿佛是《六尺之下》的死者。她的生命轨迹与剧中众多角色一般,匆匆而过,生命暮年,平静离去。
凌女士的离去触动我思考。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如何度过每一天,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困境,坦然活出自我,以微笑迎接每天清晨的太阳。
此时,我与凌女士的孩子们同在,愿你们尽快走岀丧失双亲的悲哀,早日恢复平安的生活。愿凌女士安息!
写于2024年清明节
[Photo]
fuz
2024-04-22 03:23:42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