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父母两签通过经历

redwest 2011-12-01 12:42:19 ( reads)

总是在移民坛受益,老想找个机会回报一下,这次总算找到一个机会了。

我父母都是聋哑人,我之前在论坛里请教过关于聋哑人是否可以免面谈,但结果是不能免。第一次签证是去年11月,被拒,后来我才意识到在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以前,最好不要让老人去签证,也就是说不要去做碰运气的事情,拒签一个对老人体力和精神上都是一种伤害,二是再签难度会更大。准备工作既包括材料的准备,也包括精神、面谈以及旅途的准备。

这里我还是想说,在准备去签证之前,先看一下自己和被邀请方有没有硬伤,如果有的话,还是别去的好。当然如果愿意碰运气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材料的准备其实是最容易的,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以参考,做一个目录比较容易检查和查找。

面谈的准备最困难,我第一次给我爸准备了问题和答案,后来发现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这些问题,我说的理解不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上我也是在拒签之后才开始思考,第一我试图理解签证官作为一个职业必须遵循的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他想给你签证,你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这个可以阅读美国领事馆网站非移民签证的信息,签证官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问你一个问题,虽然每个个案不同,他也应该在遵循一定的程序,我们知道美国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既是非移民签证,那就必须没有移民倾向,那就可以从各个方面推敲出是否有移民倾向的问题,推敲得越仔细,信心就越足。

我花时间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第二次签证,另一个为什么我父亲没有房子,这个是他的硬伤。由于第一次我在邀请信上写明我父亲可以阅读汉字,签证官一共写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去过其它国家,其次是在国内有什么财产,最后是有没有别的孩子在国内。我父亲只能非常简要地回答是或不是,有的甚至跑题。其中在第二个问题,我看到在国内有什么财产比如汽车字样,我就有了为什么要第二次签证的答案,签证官实际上问了一个不合适的问题,面谈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之前communication可能是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自己来谈。房子问题的解释是我父亲作为聋哑人,抚养三个孩子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我甚至提到即使在美国,他们的生活也未必容易。言下之意这个问题可能适合普通人,但未必适合我父亲。

事实上,我还准备了谈话的措辞和语调,如果不顺利,该怎么尽力挽回,是谦和还是强硬,最后采取是软中有刚,以沟通和理解为主,但也稍稍表现出对他们第一次签证中服务的不满,和父母的感情在谈话中其实是会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来的。面谈的准备还包括精神上的准备,建立信心,不要患得患失,我花了很长时间让自己来接受失败,如果签证再次失败,我能接受吗?只有在心理上能够接受,才可以去。最后的结果是,我觉得我如果做了这么多努力还是失败的话,我能接受,无怨无悔。面谈时精神要饱满,是双方愉快地沟通,不是去祈求签证,即使不顺利,也要建立彼此之间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这样其实也有助于以后的再次签证。

比较幸运的是,我的英语交流没有任何问题,遇到的签证官也非常有耐心和nice,我感觉他从本意上说还是愿意成全我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子女,要帮助父母理解签证和建立信心,多做一些思想上的工作。我们的父母其实也是见过很多世面、经历过很多事情,他们在国内办个事,未必办不成。但有可能砸在老美身上,说白了,就是不习惯,稍一慌张,就没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发挥出来。不用慌,更不用怕,有理有据,如果语言沟通不好,就慢慢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随便放弃。我们有权利要求签证官提供有质量的服务,不能两、三句话打发人。

上海领事馆签证的具体位置和过程我就不重复了,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我也看到很多父母在里面手忙脚乱,子女多做一些工作吧。还有就是领事馆的中方工作人员态度一般都不太好,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要和他们计较,也不要被他们影响情绪。要有蔑视美国的姿态。

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我的经历对父母拒签的人有一些帮助,我很理解在国外的子女对父母的拳拳之心,此文也是为了给自己做一个纪念。我看到我妈妈在家里的地毯上做针线活,甚至在地下室吃完饭后正走和倒走,我真的是留下了眼泪。妈妈每年越长越小,越来越迟钝,她的眼睛里除了善良以外什么也没有,而我每年能回去看她的时间屈指可数,现在终于至少每年可以接她过来住一段时间。顺便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怜天下子女心!

跟帖(1)

redwest

2011-12-05 08:35:51

补充一句:阅读pjiang的相关博文及相关链接和检索这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