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生物科技股的"捷径"
投资生物科技股,风险极大。一般来说,新药从研制到批准上市平坸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其间要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 I 到 III,然后专家会评审投票,最后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决定。所以长期持有这类股要经历多次类似生与死的二元事件 。这种高风险的投资显然不适合于保守的投资者。我之所以再去关注这类股一是现在要稳定地从短期交易中获利越来越难;二是这类公司财务简单并且公司发展不受宏观经济影响:三是我找到了一种快速筛选这类公司的所谓"有效简便方法"。
其实我关注生物科技公司是被"逼上梁山". 既无本事做企业又无能力当地主,被联储的低利息政策逼得只有继续闯江湖(股市)。江湖险恶,风云多变。虽有武林盟主(联储)号令天下,不时做法,呼风唤雨,但各教派(大教派比如资源教,下分金属教,能源教等)自有其教规门道,兴衰周期。我虽闯江湖多年,仍解不了各大教秘籍。只好考虑投身由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组成的年轻教派。因为一般而言,这类小公司不受宏观经济影响,没有产业周期,财务简单,我的短处恰好是它不用的:我对宏观经济一知半解,不会预测行业周期,读不懂财务报表。但是,这个产业又是一个真正需要尖端科学,雄厚资本,严格审批的旭阳产业,一个体现了美国真正超强实力的产业。接下来的问题是:一个医药界的门外汉如何从中选股?我的做法是:在刚与大药物公司签有合作协议的小公司中去初选。这相当于让大公司替我做了DD(due diligence)。这种协议通常包括
1 预付款和将来的里程碑付款
2 支付部分或全部药物实验的开支
3 将来的利润分成。
生物科技公司是烧钱的主儿,所以不时通过増发股来筹资。如果一个协议能够确保在中短期内这个小公司不需再融资,那么就棑除了因増发股而引起股价大降的风险。下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类似生与死的二元事件?我目前的䇿略是:不去赌这些事件,事件前出货。事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
投资者有时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否定自我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看到自己的短处有时比清楚自己的长处更重要。知道了自己的短处,有助于避险,而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则有利于冒險。避险是人和动物的生存本能。避险第一冒险第二。应用到投资上,就是保护资本第一,资本増值第二。
说上千次不如实践一次。今年目前为止大致是按这个想法投资的。下面是一个IRA 账户 上半年的结果:
Traditional IRA
Month. Return(%)
Jan. 13.9
Feb. 8.2
March. 4.8
April. 3.1
May. - 7.3
June. 22.4
Total 51.9
二月份的回报主要基于这样的生物股THLD而六月份的回报则主要基于生物股ECYT。
baohulu
2012-07-13 21:09:02谢谢分享。good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