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送别】版本,1935年原声
最早的【送别】版本演唱者叫龙珣。那时他是童声,分辨不出男童还是女童。
龙珣就读于北师大附小,1935年应百代公司邀请,演唱这首歌。这也是该歌曲最早的演唱版本。
这一版是现存所有演绎版中歌词最全的,与丰子恺先生的版本同样,也是“一瓢浊酒尽余欢”,而不是后来的“一斛浊酒尽余欢”,印证了这句歌词的正确性;唯独将“别离多”演唱成了“别离浓”。同时,该版歌词中“问君此去几时来”一句,也与另一个记录版:《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在著作中记录歌词的相同,与其他手抄版中的“问君此去几时还”不同。从韵律角度,现代汉语读音“来”和下文的“徊”同属ai韵脚,比较押韵。林海音在北京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的厂甸小学,与龙珣巧合的都属于北师大系统,不知是否同一间小学。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几句,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勾勒出李叔同先生的心境。在国家危亡的时代,真正意义的“送别”要比当今无病呻吟的别离更令人感动。
不过,龙珣当年还是垂髫稚子,所有也有人说,听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听出了时代的孤寂。
唱片灌于1935年,两年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龙珣也参战,此后音信全无。自此以后,中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不知他是否成功熬过? 以上关于龙珣的生平是我从搜狐中转帖来的。也有说龙珣建国后为内蒙古的厅局级干部,2004年去世。 无论如何,感谢有唱片的存在,让我们听到了这首歌曲的完整版本。
龙珣那时虽然是小孩子但他的歌声有深深的时代感,对比现在,可以感受到唱歌技巧的变化,如今的歌唱多了很多修饰与发声的进步,如今现代人再用龙珣的唱法会让人觉得“没心没肺”,但那种纯真再也回不来了。
阿尤
2024-10-28 17:54:20童声,也许就是鸟鸣山更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