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研】滇缅风云榜(1)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之后不久于8月13号悍然进攻上海,爆发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这一战老常投入了手里大部分主力精锐部队,大约60万正规军从全国各地陆续奔赴上海抗战。但是面对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日本国,已经军事技战术现代化方面远超中国军队的侵华日军,这一战损失惨重。日军在这一战中首次演练了陆海空立体化战术配合,通过空军(包括海航),海军舰船,以及地面装甲部队和步兵的步机配合,把数目虽然庞大但是兵种单一,武器落后,缺乏训练,同时指挥混乱的中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甚至于溃败。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当时的民国第一首都南京并且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
图-1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中国举国一片惊恐,愁云惨淡。老常唯有抓住当初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一句狂言在激烈抵抗下并未能够实现来稳定军心民心。老常此刻还不想就此投降,一方面希望英美等列强出于自身的在华利益来出面调停制止日本的继续入侵。另一方面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很早就研究过将来日本全面侵华时的战略,指出利用国土幅员纵深大来以空间换战斗力。逐渐通过国土消耗并稀释侵略日军的力量最终形成相持,并且积蓄后方力量以待反攻。然而这两条计策实际上都有些失算。
1937年的欧洲,小胡子已经上台四年并不断的搞事情。他大笔一挥就抹去了英法一战为德国划下的红线军队进占莱茵河非军事区。这让一战后疲态毕现的英国时不时的心惊肉跳,无暇东顾。同时英国在远东的主要利益和势力范围并非中国,而是印度,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所以对于小日本的疯狂侵华并无心也无力约束。美国同样,它在亚洲的干儿子是菲律宾。况且在华商业利益并未因为日军入侵受损。相反的,日本侵华反而给美国带来很大商机。双方都需要军火,钢铁,能源等战争资源。而美国此时是隔岸观火还两头赚钱。
图-2 蒋百里(左),保定军校首任校长。右为其女蒋英,女高音歌唱家,后成为钱学森夫人。
而关于国土纵深换取稀释日军力量的战略只有前一半应验。经过一年多的惨烈且顽强抗战中国军队确实消耗掉一部分日本精锐力量,并且暂时在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沿线形成对峙。1938年底日军攒足力气强攻并夺取武汉之后确实难以在短期内发动进一步的有力进攻。这时候日本发现中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击败,尤其是其军事行动剧烈消耗的资金物资并未从占领区取得足够回报,继续对华作战变得ROI很低。日本此时在钢铁,石油,粮食等大宗物资进口方面深感到被盘踞东南亚的英美荷三国大敲竹杠。所以日本人开始动了夺取东南亚的心思。而对中国改变成为绞索战术。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军事封锁物资进口断绝中国军队获取军火,军工物资,和粮食。以此迫使中国弹尽粮绝而败亡。收紧绞索,勒死中国。蒋百里虽然是军事家,但是并不是经济学家。他也不曾料想近现代战争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范畴,而是一场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任何一环的失利都有可能影响战争的胜负。
1938年底的中国几乎陷入绝境。当时民国时期的薄弱工业95%都建立在临海城市。而此时都已尽落于日本掌握。虽然有少数工业随老常大撤退来到西南大后方,但是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无一不需要进口。而日本人已经夺取了所有沿海口岸,并且通过海军实施严密封锁。中国当时的民族工业普遍在沿海设厂有着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生产和运输成本最低,有利于企业发展。此时这成为了一剂毒药。失去了工业的中国显然无法继续抗战,因为一旦枪炮没有弹药,凭着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作战与自杀无异。中国此时唯一还能与外界物资沟通的口岸却不在中国境内,而在越南的海防港。越南彼时是法国殖民地,从越南到昆明有一条滇越铁路。而这条为中国吊命的生命线也岌岌可危。日本此时气焰嚣张,早已不把欧美列强放在眼里。同时日本又深恨被这些殖民地列强大敲竹杠,不但被榨取钱财,还经常被揪着耳朵警告不要越线,否则就随时掐断石油供应。
图-3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过的著名滇缅公路照片。实际上这段公路属于滇渝公路,叫二十四道拐,并非滇缅公路的路段。
1938年-1940年的中国就在凄风苦雨中独自苦苦支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一幸运的就是日本在东北和华北均未发现石油。当时的日本应该也不具备石油开采技术。就算找到油田如果被技术封锁自己也无力开采原油。
也是在1938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给老常上书建议修建滇缅公路,给自己多备一根救命稻草。这条路从起点昆明,穿越横断山脉和热带丛林到达缅北重镇腊戍。而进口物资则能够从更加安全和低成本的仰光卸货,通过火车输送至腊戍,然后经滇缅公路送达昆明。
荒木
2024-12-12 22:25:56老常是 Chiang Kai-sh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