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之枇杷
今天下雨,天气预报说是100%!
俗话说: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 北加州,这五月份的雨,百年一遇啊。
那么,闲的,一边听雨,一边说说枇杷。
第一次是在洛杉矶,听到我们的西裔美国邻居说它是 "Loquat"(同粤语音:芦橘),说是自己咳嗽好些日子了,要摘几片叶子泡茶饮用,字正腔圆的两个粤语音“芦橘”,我一听心里有点儿疑惑,嗯?!
记得有一年我的花粉症状是猛咳,结果我将一树的枇杷都吃了,每天耐心的剥皮去核喂自己,咳嗽仍故,从此以后我对枇杷果治疗咳嗽的神话故事有了我自己的认知。枇杷叶没敢试,我没有尝百草的伟大理想。
扯远了,回来继续讲枇杷树。
在我们小时候,这果树不是叫枇杷,而是叫芦橘(橘,粤语“骨”音)。粤语的柑橘,也是用“骨”音。我这里的“柑橘”两个字就是用粤语注音输入的。
第二次在三藩市湾区,邻居家的一个白人小姑娘,她爬在枇杷树上玩,看到我就问,你吃 Loquat吗?
于是乎我就来了兴致,去查一下这个芦橘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儿。
维基百科的资料: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oquat
。。。原来哦,芦骨还有这样的历史,即使这个水果在中国的名称被称为枇杷,近千年的水果名称“芦骨”就是这样被印在了历史记载中。
网上找到这位博主的视频,详细介绍了洛杉矶种植枇杷树的历史。有趣的是,这位仁兄除了芦橘,还知道柑橘(音:柑骨)!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哈,我不喜欢点开别人贴子里的视频。不过呢,要讲故事,我就截图用他的配图讲故事啦,今天也是闲的,加州的五月份竟然下雨。
可查的最早记载,枇杷,1870年的报纸上可见它的名字“Loquat”。
猜测是由日本裔将芦橘带入洛杉矶,然后是唐人。再然后由西语裔居民的广植,于是乎,芦橘就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园子里的风景了。
因为土壤、气候条件合适,洛杉矶遍地都是枇杷树,难怪我们的西语裔邻居知道“芦骨”,他还知道它对咳嗽有疗效。
三藩市湾区的街头巷尾总有那么几棵枇杷树,有的被种在了马路边人行道上,成了两层楼高的街树,果熟时落了一地。这也难怪我们邻居的小姑娘会请我吃“Loquat"。
芦橘在洛杉矶老有历史啦。
。
视频作者用的柑橘图片,他说,芦橘与柑橘不同一属。这,想当然吗,发音相同就是同属?芦橘跟玫瑰倒是表亲关系。
这种柑橘,小时候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一棵盆栽柑橘作装饰。现在每年唐人街的春节街会,也有摆卖的,春节时的盆栽入室,取它的好意头,“金桔”。
我们的邻居老华侨土著家种了一棵柑橘,20年前刚开始种的时候,小树第一次长岀来几粒果,兴高采烈的拿了两粒给我分享。后来很快就长到两层楼高,他们一把年纪的自己都摘不了,每年都是让教堂的人来帮忙摘果。
视频作者还知道大名鼎鼎的川贝枇杷露,我也曾在洛杉矶的西人家,在他们厨房里见到他们的瓶装枇杷露。
有兴趣读一下百多年前老华侨把枇杷果带入洛杉矶历史的,可以点击以下视频,很有趣味的话题:
。
军大衣
2024-05-04 09:08:29法语完全不是同根的,叫nefle,第一个e还有个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