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 毛泽东在保护中医上还是有功的
2024-01-09 13:50:18
在建国之后,中医有一段争议历史的,多数人还是偏向于西医的,在这一点上,毛主席也在观察中,没有立刻给出定论,直到1954年7月9日,他生气了,说“西医有宗派作风!”
孰优孰劣,他不急着给结论,他说的西医有宗派作风,就是你可以干你的工作,没人阻拦你,但偏偏搞西医的一伙人,整天说中医不行,说是封建巫医之类,要把中医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西医直到现在,这种德性还是死不悔改,不放过一切攻击中医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这和美国的宗教有关系,他们的宗教有三个特点:搞钱(信徒捐款)、淫乱(猥亵他人)、排他(信我者昌,不信我者亡)。
他们的神教体系渗透在美国各行各业,都是以这三个理论为支持,连杀人的军火业也是这样,搞钱、淫乱、排他。金融行业也脱离不了这个理论,神教附体之后,整个国家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魔窟。
自然西医也不例外,美国的前10大高薪职业全部来自于医疗行业,在发达国家中,他们的人均寿命是倒数第一,在他们的眼中,“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不存在的,比如他研制降低胆固醇的药,给你胆固醇降低了,必然引起肝病,然后又给你治疗肝病的药,最后肝癌了,他又给你上化疗。整个西医我用一句话来总结:“他治好了一种病,却导致了另外一种病的产生。”
老祖宗说过一句话比较客观,说是药三分毒,哪怕是中医,要是不从通盘诊断,也会导致此病好,彼病又产生。然而西医的道德观是,希望你产生新的病,这样他才好卖新的药。
毛主席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轻易发话,他说,戏子都解放了,现在我们叫人民表演艺术家,而中医一直没有解放。而中医怎么解放,他就挨个地找中医人士聊天,然后也找西医人士聊天,他前期做的调研工作很长,也包括对病人的调研。
比如董必武三叉神经痛,用西药除了短暂镇痛,啥用没有。西医的概念就是你如果觉得痛,我让你失去痛觉就行了,但这个是自欺欺人啊,第二天还是痛啊!中医朱琏用针灸给他彻底治好了。董必武还特地写首诗给他,“万里传针灸,能人遍市乡。随身带工具,行箧即药囊。大众皆称便,孤贫更不忘。我邦古医术,赖尔好宣扬。”
毛主席了解朱琏用针灸治好了很多病患之后,他说道,“针灸是中医里的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发展前途很广。” “针灸有大名堂,你们不要觉得针灸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将来各国都要用它。”
毛主席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他为何不直接下道命令,让全国人民搞中医,他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针灸上,他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他鼓励朱琏办“针灸学院。”
而中医也有糟粕,从民国开始,多数文人清一色的反对中医,民国卫生部打算在五十年内逐渐消灭中医,一是任其老死,让中医自然消亡;二是不准办学,使中医后继无人。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要搞搞清楚。
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就说过要重视草医草药,那时候我军多数也是用土方子治疗的,让他认识到,中医学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一无是处。在1940年的时候,针对人们说中医不科学,他又再一次提出了谨慎的观点:“那么中医可以科学化嘛,但西医也要中国化嘛!”
建国之后,中西医有很长一段时间争论,挺西医的还是占上风的。
1955年,中医章次公先生被调到了卫生部做中医顾问,林伯渠生病了,章次公前往医治,仅用了三副中药便将他治好,毛主席听闻卫生部新来了一个老中医,治好了林伯渠的病,他听后很开心,说,中医并不比西医差嘛。
后来他又找了很多医生来探讨中医的事情,以及民间老百姓对中医的看法,他说:“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太好也是错误的。” “我看中医和西医应该结合起来。”
不能为了老传统而丢弃新东西,也不能为了新东西而完全废除老传统,虽然毛主席不是医生,但是他看问题都是用辩证法来看的,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并不顺利。卫生部门发出了《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通知》,可以说,这个初心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授课时,讲述的内容大部分是西医的课程。
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中医的现象,毛主席纠正道:
“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世界最多,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仍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错误一定要纠正。”
此后他就一直力倡中西医要团结,西医那种宗派作风要不得,这是搞霸权主义,和你西医讲的不一样的,你就要把人打倒,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在他的推动下,到1958年,全国已经建立起300多家中医医院。
那么中医有没有解放呢?直到毛主席走了,哪怕到了今天,中医仍然没有解放。
2006年,西派”专家“”学者“再一次盯上了中医,其中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的一篇《告别中医药》文章为代表,再一次掀起了灭绝中医的浪潮。 方舟子、张功耀、何祚庥等人策划组织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成立所谓“反中医联盟”,欲彻底毁灭中医。
就这样中医在夹缝中生存,跌跌撞撞走到2020年,再一次遭到网红医生们的围堵,这一次不是学术之争了,而且资本家出钱出人来灭中医!
张伯礼在一档节目当中说到,“原来我不太信,这次通过武汉抗疫才知道,还真有海外的跨国集团在收买一些中国人故意抹黑中医药,为什么?利益!中医药的产业已经一万亿了,中医药健康产业三万亿,西方的一些跨国集团生产的化学药物,分了他的蛋糕,动了他的奶酪,所以他就要花出一点钱来收买我们的一些败类,去故意抹黑中医药!你发一条,然后就给你能拿到多少钱,发一条就能得多少钱,所以让人感到很悲痛!自己的国人怎么能做这种事?”
朱琏故事分享
朱琏(1909-1978年),女,现代著名女针灸学家,18岁学习西医,1936年,朱琏担任石家庄正太铁路医院医生。1937年9月,朱琏离开石家庄西去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工作。在根据地的朱琏先后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副部长兼野战医院院长,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拜任作田老先生为师学习针灸后一生为之奋斗。
学初心:医者立壮志
朱琏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历经6年,沿着她的人生足迹,走访她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从她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直的人格品行和伟大的使命担当中感悟一颗闪亮的初心。
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中西医座谈会上,来自延安的民间针灸医生任作田恳切地说:“我愿意贡献出自己30多年的行医经验,希望能让西医界深入研究针灸治病的道理。”与会的医生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在报名学习针灸的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朱琏便是其中之一。
在《人民日报》刊载的《我与针灸学》一文中,朱琏回忆道:“自己已经去过任老先生那边十四天,学了学手法,抄了个手本,画了几张经穴图,但我仍抱着怀疑态度。然而实行针灸以后,效果甚至让人目瞪口呆,无法解释了。”
战争年代,在临床实践中对针灸疗法的不断感悟,让朱琏敏锐地意识到,针灸有着疗效好、节省药品等特点,是在当时艰苦条件下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在用针灸服务人民健康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和研究它的合理内容,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这便是朱琏的“初心”。
1951年3月,朱琏编撰的《新针灸学》出版,受到国内外对针灸的广泛关注。同年8月2日,由朱琏主持创建的中央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当时,全所共用一个露天水龙头,夏天治疗室患者多时,实验所就临时搭建一个大天棚用来候诊。虽然条件艰苦,但在朱琏锲而不舍的带领下,大家充满着热情与干劲,不断丰富着针灸领域的研究。
悟使命:针者扬其用
1955年4月13日午夜,朱琏匆匆从北京抵达杭州,被安排住在离毛泽东下榻处刘庄不远的一所招待所。15日晚上,朱琏被邀请去和毛主席一起吃晚饭。在跟朱琏谈天的时候,毛主席说起了《新针灸学》一书。原来,这本书他不但全看了,而且颇为赞同其中说到的针灸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的关系。不仅如此,在开宴举杯之际,毛主席还指出:“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世界各国都要用它。”
1958年3月~4月,朱琏赴广东会诊治病。4月19日,朱琏接到通知,要她现在就去见毛主席。主席一见面就握住朱琏的手,张口第一句话便是:“办了针灸学院吗?”朱琏回答说:“还没有办,现在只有一个针灸研究所。”接着,他又向朱琏详细询问了针灸治疗疟疾、痢疾、血吸虫工作,及针灸在各省市开办训练班的情况等,朱琏均给予认真汇报。一番交谈下来,毛泽东不断点头,又重复地说:“针灸大有名堂!”
经过2次会面,朱琏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对发展针灸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对自己的使命更加明确,在针灸的教育、科研、临床、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得启迪:学者常谋新
“但凡朱琏所到之处,都会留下她的革命足迹与赤子之心。”刘兵介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朱琏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不放过任何创新的机会,她所发明的“艾卷悬起灸”“埋针”等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当今针灸学科的发展。
1951年夏,朱琏去外地出差,在列车上突发急性肠炎。她想用灸法自治,却又没带艾绒,于是她从兜里掏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根点燃,对准穴位悬起熏烤,结果病症得到很好的缓解。香烟卷熏灸的疗效让朱琏感到其中大有文章,她马上指导针灸疗法实验所开展研究,把艾绒卷成香烟的形状,接近皮肤悬起施灸,朱琏将其定名为‘艾卷灸’。结果表明艾卷灸法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在温度的调节上也比艾炷灸法优越,这也正是大众熟知的“艾条悬起灸”的来源。
chufang
2025-03-29 12:05:58不是说中医一无是处,不过今天生病,有几个人是去找中医的?头痛,拉肚子,伤筋断骨,是去中国城看中医还是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