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后,她禁食四十天,完成了这部关于爱情与生死的书稿
这段旅程中有高山,也有低谷,有刻骨铭心的爱,也有撕心裂肺的痛,有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也有着和死亡面对面的凝视。人生的意义,在触摸到死亡这道坚厚密实确据的墙之后反弹,碰触到生命的最深处,灵魂居住的地方。曲艺写下了贴近死亡之后用生命体验出来的那种感悟--不是思考,是生命的感悟。是触及到死亡,才有的背死向生的通透、清明和冷静。她和丈夫在生与死之间疼痛着倔强伸展的爱情,也因之而感人至深。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从小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长大的过程中,随着对人生阅历体验的一步一步加深,不断地演化。
十几岁少年的时候,语文课老师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人生的目的》。我写了一篇文章,引用了美国人韦恩-戴埃的一句话(并不知道韦恩-戴埃是何人):“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寻找快乐。为了这快乐,我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我曾被这句话吸引,并引导我生活多年。当然,这句话里的“快乐”,要做深层理解:一种在心灵上的愉悦和自由,而不是浅显的暂时得到享受的快乐。
但是渐渐地,在孩子出生之后,在生活的重压下,在不能控制局面,自由选择寻找快乐的时候,我感到了迷惘。这时候,杨贝,一个到了退休年龄还在工作的韩国同事兼朋友和长辈,跟我说:“人的一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自己快乐,一个是繁衍后代。”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希腊文,目的是可以读新约圣经的原文。他的话给我之前的理解,加了一个维度。无怪乎我会迷惘。在生活的重压下,我没有心灵上的空间和自由,让我看到我该如何快乐和如何寻求快乐。
繁衍后代,是神给我们的一个使命。神喜欢生命,祂亲手创造了生命。生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每个人生来都有的使命感。我的人生目的除了寻找个人的快乐,加上了和它等重的部分:责任。对于我个体之外的他人的责任,也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再后来一次的演变,是出自于圣经学习小组学习的一本书——《生命的目的》。这本书里说,我们一生的意义,就是努力做到像耶稣。耶稣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神,但是为什么他要来到世上做一个人?他是为了给世人做一个榜样,让人可以学习他的样式。当然耶稣是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人能完全做到像他一样。但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可以设定为学耶稣的样式。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把这句话真正读进了多少,也不知有多少时刻真正这样去实践,但至少,之后长长的一些年,在个人的快乐得到满足,繁衍后代的任务暂时完成的情况下,这句话给了我生命和生活态度的指导。像是找到了一个楷模,可以追随着一个人的脚步,而不需要一直辛苦地走在开创先锋的路上。即便如此,我不知道自己行了多少,忘了多少。
活着的人,不管是多么睿智,多么通达,多么深沉,经过多少的思索,都没有一个贴近死亡、或者经历过死亡的人,对人生意义思考得彻底、通透。不管多么努力思考,读过多少书,和多少个智者对过话,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都没有那些真正触及死亡的人,用生命去体验出来的那种感悟。不是思考,是生命的感悟。是触及到死亡,才有的背死向生的通透、清明和冷静。
面对确据可靠,如一面厚实沉重,密不透风的墙一样的死亡,生活中世界上的杂音全都消散。这时候剩下什么呢?人死了就消失了吗?对个人来说,灵魂去了天堂,与上帝在一起了。但对于这个世界呢?我们的存在,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紧紧抓住、切切不舍的这个世界,如果一个人死了就真的消失了,不在了吗?那人生的存在,就是出生到死亡之间的存在吗?目的为何?意义为何?
在最后这一年,朝辉常说的一句话是:“无所谓了。” 很多的事情,一些是这个好还是那个好的纠结,一些在世上的争执、烦恼、细节,都无所谓了。然而,对他来说,他认为有所谓的事有两件:一件是读经祷告,寻求神,为要到神那里去的预备和确信;另一件是他还可以影响到别人,可以关心到别人。俗事、钱财、物品,对他都无所谓了,他丝毫不关心不在乎。但他在乎他是不是还可以给别人有好的影响。
人生的意义,在触摸到死亡这道坚厚密实确据的墙之后反弹,碰触到生命的最深处,灵魂居住的地方,碰触到真实的灵魂,它在讲述人生真正的意义。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能影响他人的生命,和爱神。这是从朝辉的生命里,我看见的真实。
在亚利桑那的日子,我们的好朋友令杰受忧郁症的折磨,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交流。朝辉给令杰发信息。朝辉说:“神爱我们。但是祂也是对我们有要求的……” 朝辉鞭策令杰努力振作起来。如果换上任何别的人,不是处于朝辉的状况,严厉的话听起来都像居高临下的指责。可是,因为朝辉的经历,只有他敢和处在忧郁症中的孩子讲这样的话。他为自己能够影响到别人而高兴。
生命还有一个意义,是爱。而爱,是爱他和被他爱的人,延续生命的力量。
抗癌一年多以后,他很沮丧地跟我说:“我觉得现在活得像一个影子。孩子们有事情都不来找我了。”
我说:“可是,只要你在,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孩子们就踏实。你是一个有价值的影子。”
在爸爸的追思礼拜上,Leo讲的故事很美。爸爸坐在沙发上,他为爸爸弹奏了爸爸写的最后一支曲子。爸爸对Leo竖起拇指,清晰地说:“谢谢你,Leo。”
Leo说:“那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谁知道他为说出这句‘谢谢你,Leo’做了多大的努力,花了多大的力气。但是,他仍然要让我知道,他为我给他弹奏这首曲子高兴,我也为能让他高兴而高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做一个让他骄傲的人。”
那句“谢谢你,Leo” 是爸爸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李叔同,后来法号“弘一法师”,辞世前写了一幅字:“放下”。字写得拙朴归真。浪子李叔同,在39岁皈依佛门,放下了俗世。但是临终所写的“放下”,也许同时意味着,放下俗世、佛门清净半生的他,却没有真正地放下,一直到临终的时候。即使身在佛门苦心修行,人的头脑和思考,却还在行动。不像苦身,身体做到被管束容易,头脑被管束却更加难。苦身的一个目的是寄希望于通过管束身体,约制头脑的自由聪明和自行其事。
临终,却是真正的放下。做到真正的放下也是不易。谁会没有牵挂?
最后的日子,有一天夜里,我们挤在他的病床上抱着睡觉。一整夜,他一刻都没有睡,不停地抚摸我,摸我的肩膀和胳膊,一直一直摸。在精神最好,也是最后的那一次,他特别地清醒。
他吃了东西,说了很多的话。我问他:“你放心我的,对不对?”
他很快很清晰地说:“不放心。” 他失去了表达能力,讲不出话。但是这句话,他说得特别顺特别快。
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他右肩下装了一个输液港,在锁骨的右边一点点,突出来一个小突起。就算是疼痛的小点滴,也是温暖,是甜蜜,是肌肤相亲的亲近。
有一个和我神交的同病朋友圆圆,比我刚好小十二岁,她的妈妈在照顾她。她说她卧床了,需要买可以翻身的床垫。我突然说:“她的妈妈能这样照顾她,多幸福呀。”
不在我的位置,可能都理解不到我说的幸福。从一个世人的眼光看,也许看到的都是她妈妈的不幸。可是我却感觉可以坦然地全心全意地去爱、去呵护、去照料,这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
听说人会心痛到无法呼吸,人会感觉自己就要疯掉。可是无法呼吸,也是在呼吸。就要疯掉,却也不真的会疯掉。一个人的聪明和理性,同时是来自于神的惩罚,是原罪的一部分,最初就是偷智慧果而来。
那天,我去看那棵红木,我和朝辉将要安息在那里的那棵红木。天气很舒服,阳光很暖。有两只黄翅膀的蝴蝶,一只逐着另一只,另一只返来逐着这一只,绕着弯地左飞右飞。
又有一天,在家里坐在朝辉平常坐的位置想他。又看见那两只蝴蝶,大黄翅膀的蝴蝶,在窗外花园里互相追逐着飞。我不禁想:灰灰,是你的灵吗?
因为我的聪明,我的理性,我的自鸣得意,这些让我无法解脱,无从摆脱的我的罪。
因为爱,所以牵挂。生命的最终,还是放不下。有一首很老很老的乡村歌是这样唱的:
我要放下我的重担,在河边
我要放下我的剑和盾牌,在河边
我要放下我旅行的靴子,在河边
我要穿上白色的长袍,在河边
曲艺,机械工程博士,资深机械工程师。出生成长于山东蓬莱。2000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赴美,并遇见同年赴美的一生挚爱孙朝辉。2020年,孙朝辉被诊断为晚期结肠癌。在身为生物学家的先生的指导下,曲艺凭借多年理工科训练的基础,大量阅读癌症医治和抗癌饮食文献,希望用实践找出一条治愈之路。2022年,孙朝辉放弃治疗离世。次年,《与你同行》出版。
《与你同行》已经在amazon、B&N等网络书店上市,点击购买。
欢迎关注壹嘉个人史系列
无数个个体成就历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咖啡珍珠
2023-04-15 14:08:13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