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作战”让美国转向苏联
“豫湘桂战役",日方称之为“一号作战”(日语:一号作戦)或“大陆打通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末期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于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攻势。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实际上也就开始的两年打的比较激烈,也就是1937年和1938年。其实从1939年开始,大型的会战就很少见了。原因是啥?小日本打不动了。日本本来是想速战速决逼迫中国投降。没想到蒋委员长也是个硬骨头,决心以空间换时间,从南京退到武汉,又从武汉退到重庆,老子就是不投降。一边跑还一边喊,“真正的战斗刚刚开始”,直接让日本人懵的一逼。
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上百万兵力,一听挺多,架不住中国疆域大啊,这百万兵力要攻占中国,就跟在大海里撒了一车沙子差不多。你这打仗得需要兵力吧?在攻占的城市驻扎需要兵力吧?总之,日军人数不够用的了。再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国力跟不上了。日本是一个岛国,本身就缺乏资源,特别是石油橡胶啥的,全靠从美英那儿买。慢慢的国库里本来就不多的那点钱就消耗的差不多了,美国就有点不想搭理他了。这石油橡胶对日军来说是必需品啊,一旦这个玩意缺乏,基本上就玩不大转了。总不能让日军天天赶着毛驴拉着大炮去打仗吧。
后来日本发现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时间在中国这边啊,再这么耗下去早晚让中国给耗死。不是没有石油吗?不是没有橡胶吗?东南亚有啊。虽说东南亚是欧美的势力范围,但日本人已经是慌不择路了,决定干票大的,在1941年12月偷袭了珍珠港,直接跟美国就干上了。
平心而论,珍珠港偷袭是成功的。这是次非常复杂的作战,大舰队万里偷袭,竟然那么运气,没被发现,如果是现在卫星满天的条件下,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以舰载航空兵为主战武器,这是海军作战史上的创举,其中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而其长期的训练准备阶段,竟然不为美国所察觉,这也是奇迹。最后一点,虽然让美国的两艘航母逃脱了,但其后大半年,美国舰队没法在太平洋地区出没,这为日本一连串从越南打到澳大利亚边界的作战成功创造了条件。
想象一下,如果中美开战,中国能够在半年以内,打下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夺取印度尼西亚油田和橡胶园,兵锋逼近澳大利亚,下一步目标是封锁澳大利亚直至占领它吗?恐怕中国最野心勃勃的设想也只是打下台湾吧?所以不能小看了日本人,他们当初的成就是巨大的!
但到了了1943年,二战的局势开始反转。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经过惨绝人寰的决死奋战,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苏军开始由守转攻,成为二战的一个转折点。在欧洲战场,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欧洲战场的局势也开始逆转。意大利人一看局势不好,直接把墨索里尼抓了起来,也不管其他轴心国的伙伴了,自己先投降了事。至于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海军精锐尽失,太平洋上已经失去了制海权,美国海军也开始了打地鼠游戏,日军的运输船只出来一只打一只,直接把日本海军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了。
对日军来说制海权的丧失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是东南亚的石油橡胶运不出来,那就支撑不了战争的继续进行。第二个问题是给养运不进东南亚,驻守东南亚的50万日军困不死也得饿死。东南亚的日军不仅要面对美国的海上封锁,还要面对中国远征军的陆上攻击,已经开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眼看着德国进入守势,意大利直接投降,日本人知道不能再等了。等到德国战败,到时候盟军就能抽出身来群殴自己了,那时候铁定完蛋。所以,趁着美苏还没有从欧洲战场抽出身来,赶紧把东南亚的日军救出来,成了日本的当务之急。海上交通线已经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而这条交通线,就是连接平汉铁路、粤汉铁路、湘桂铁路的一条线路。只要这条线路打通,即使海上交通走不了,也可以通过陆路和东南亚连接起来。
再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必须要摧毁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陈纳德建立的飞虎队咱们都知道,当时对中国抗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此时飞虎队已经成了美国空军正式建制,其实力在美国的直接供应下已是今非昔比,可以直接从中国起飞攻击台湾,破坏日本到东南亚的运输线。美国已经开始装备可以飞行三千公里的B29, 以后可以从中国机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和满洲,这对日本来说是很致命的。于是,发动一场战役打通中国的陆上交通线,解救东南亚日军和摧毁美国空军基地,成了日军大本营的紧急课题。
这场战役,在日本被称作“一号作战计划”,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豫湘桂战役”。日本要连接的交通线,就是下图中黑色的虚线。
1944年的日本,连年的战争消耗早已让财政不堪重负,以战养战的策略又未能实现,国内早已经是穷的一逼。实际上到这时候的日本人也基本已经看明白世界形势了。意大利已经玩完,德国已现颓势,要翻盘几无可能。到时候收拾完德国之后,美国、苏联、英国,加上自己以为能三个月搞定却搞了7年没搞定的中国,哪个也不是好相与的,不用说群殴了,随便提溜出一个,就能搞定自己这个落水狗。要实施这样规模的战役,并不容易,但日本硬是干成了。
豫湘桂战役,就是日本人最后的孤注一掷了,也由此开始了日本国内有史以来最痛苦的战争动员。此时的日本国内早已是惨不忍睹,连饭都吃不饱了。为了准备这次战役,把压箱底的存货都拿了出来。油料、武器弹药、汽车、舰艇、医疗物资、粮食,甚至慰安妇都全部出动。国内的青壮年早已经征召的没剩几个人了,这次又硬着头皮在国内征召了十几万人,加上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的精锐,勉强凑齐了五十万人马。至此,国内的男丁除了十六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中间基本上是没啥人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日本为了这次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动员规模超过了当年的“日俄战争”,堪称史上空前。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赌博,是一次彻底掏空日本战争潜力的赌博。日本人就像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豁出去了。其实想想也是,日本人估计也想明白了,能用的都用上吧,即使这次不用,估计以后也没机会用了。最后一把梭,万一赢了呢?至于即使侥幸赢了以后如何面对盟军的群殴,似乎不在这个赌徒考虑的范围之内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中国方面呢。此时的战争局势,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很明显的看到了曙光。欧洲战场盟军已经进入了反攻,胜利是迟早的事;而在印度换上全套美械装备的中国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的战事也是进行的相当顺利。蒋委员长此时的心情大好。国际上的地位已比肩三大巨头,国内的威望也一时无两,在日记里发牢骚多年的蒋委员长,似乎已站到了人生巅峰。
他对此时的对日战争策略,是“固守待援”。拼了这么多年,终于不用再拼了。他设想的是,一方面牢牢守住重庆,保住中央政权;一方面让装备美械的精锐远征军肃清东南亚日军以消除后顾之忧;至于剩下的,就等苏美搞掉德国之后,从欧洲战场抽出身来介入中国战场。这时美国罗斯福,对蒋委员长寄予厚望。欧洲战局,苏联出血最多,自然也要得到多。因此,战后,东欧基本要给苏联了,但在亚洲苏联没出过力,迄今还和日本保持中立,战后苏联是没脸来要东西的。但美国也不能自己来占整个亚洲,因此扶植蒋介石,日后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抑制苏联势力的扩张,这是个对美国很有利的局面。
但蒋介石太小看日本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人还有那么大的力量,把他的老脸都打到十八层地底下了。他没想到,这场战役的失败,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和他五年后败走台湾,有直接的联系!
豫湘桂战役”历时八个月,作战区域非常广。按照作战区域,又分为了三个会战,分别是:
1.豫中会战~~在河南(豫)
2.长衡会战~~在湖南(湘)
3.桂柳会战~~在广西(桂)
1、豫中会战。
豫中会战的国军指挥官是汤恩伯,对,就是那个被称为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一的汤恩伯,带兵30万,对阵冈村宁次指挥的15万日军。这个人蒋介石很信任,但能力不行,导致部队腐败层生,战斗力低下。再加上备战不足,虽然国军在洛阳保卫战、许昌保卫战中做了激烈抵抗,甚至连三十六集团军上将司令—川军将领李家钰也壮烈殉国,但是最终没有抵挡住日军的进攻,洛阳最终陷落。
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第一个是37天丢了38城,可谓是丢脸丢到太平洋的大溃败。第二个是在溃败路上经常被当地老百姓打黑枪,还发生过被老百姓缴械的事。汤恩伯吏治腐败,加上部队军纪败坏,老百姓民不聊生,非常仇视这支部队。在冯小刚的“1942年”电影中有过描述,老百姓饿的地主家的大小姐只要一个包子就把自己卖了,但国军还不救灾,轮到日本军给饥民发粮,以至发生河南人民箪食壶浆以迎皇军,把国军绑了,杀了(人数达5万,一个整编军了)献给皇军。正不知道要夸这些人民呢,还是把他们列为叛徒。
战后蒋鼎文和汤恩伯被撤职。鉴于军事实力的巨大差别,失败不丢人。丢人的是一触即溃,丝毫没有给蒋委员长争口气,让委员长在国际上丢了大人。
2、长衡会战。
长衡会战的主要战场是湖南的长沙和衡阳。镇守长沙的就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战神”薛岳。这老兄确实在抗战那几年表现优异,发明了“天炉战术”,愣是打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次不一样了。天炉战术简单来说就是中路边战边退,把敌人吸引到设定的决战区域,然后由两侧进行合围,聚而歼之。这个战术的前提条件是,人数必须要比敌人多,而且要多很多。
这次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是横山勇,为了对付薛岳的天炉战术,调集了三十六万兵力,去对阵薛岳的三十万人。你不是靠人数优势么?我人比你还多,看你的天炉战术怎么玩?战斗结果也确实如此。薛岳根本没想到日军来了这么多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守了好几年打败三次日军进攻的薛岳,这次顶了不到一个月,长沙陷落,落入敌手。
倒是后面的衡阳保卫战是一大亮点,堪称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血战衡阳的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方先觉。谁也没想到在薛岳失守长沙仓皇而逃之后,守卫衡阳的方先觉竟然能以一万八千人,对抗了五万之众的日军整整47天。美中不足的是方先觉为了不放弃伤兵,率众投降了。但不管怎么样,方先觉绝对不失为一个抗战英雄。所以即使他投降了,战后老蒋还是奖励了他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老蒋这点比老毛好,瞿秋白只是写了篇语焉不详的文章,只到老毛死后四十年才平反,文革中还被灭族挖坟了。
3、桂柳会战。
这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后一站—广西。这次会战国军表现比前两次会战更渣,所以就不多说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号“小诸葛”的白崇禧竟然在开打之前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三十一军和四十六军调走了。剩下的部队也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白崇禧这是保存自己实力,直接就军心涣散了。一开打脚底抹油的比坚持抵抗的还要多,导致日军根本就没遇到激烈的抵抗,轻松拿下广西。再一个原因就是在印度带领中国驻印远征军的史迪威,没有同意蒋介石的意见,从日军后方发起进攻策应一下广西战场,即使不同意出兵,给广西缺枪少炮的部队送些装备也行。对老蒋一肚子意见的史迪威统统拒绝了。
总之,1944年12月,广西陷落。为期8个月的豫湘桂会战以中国的大溃败告终。
为了本次攻势,日军悉心投入了410,000名的步兵、加上800辆战车和将近70,000匹马,于2,400公里的战线的总攻击,这也是自日本工业化后,日军首次进行这种规模复杂度的动员,故也做了详尽的准备,以发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经过多年战争,日本军的平均身高降到140mm , 都没有枪高,这些部队也尽是二流部队,日本的一流部队都已经在太平洋喂鱼了。 日本军官和士兵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勇敢精神,相比中国官兵那种一战即溃,一溃千里的架势,不可同年而语。所以,尽管日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在其它国家的评价不高,但在中国的评价却很高,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认为“日军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军队”,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经常以日军举例,指责国军作战的不勇敢。
战役的失败让中国在全世界丢人丢大发了,更让巨头之一的蒋光头大光其火。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开始全线溃败。盟国中的主要国家中美苏英,苏军、美军、英军都是势如破竹的进入了反攻,但是国军展现给世界的依然是大溃败(此处汗颜、尴尬……)。估计国军各将领也都无感了,反正打了这么多年也基本都是败仗,也不差这一仗了。他们可没想到这会影响到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相比于盟军的勇猛表现,中国国内战场的拙劣表现,让盟军的几大巨头及其生气加鄙视。罗斯福本来对中国以积弱之国拖住日军主力这么多年还有一点敬佩之情,还拉着蒋委员长参加了开罗会议当了一把巨头瘾,这一下子别说敬佩之情了,剩下的全是不满和鄙视了。他也意识到,中国没这个力量打败日本。因此,豫湘桂战役后,美国开始调整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政策,减少对中国军队的直接军事援助,转而加大对苏联的援助。美国希望苏联能够在远东战场上对日军发动进攻,迫使日本投降。
于是,就有了后续的《雅尔塔密约》。为什么叫密约?就是把中国抛一边,美英苏三国把战后的大事给定了。实际上中国作为对抗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说,都是有权利参加这个会议的。但是没有。为啥?人家就是瞧不起你,不愿意带你玩了。为什么瞧不起你?豫湘桂大溃败,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别不服。尊重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不信你看看朝鲜战争之后的中国地位是如何变化的。就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尊严,然后才有了苏联的156项的全面落实,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中国的尊重。
国民政府和国军的表现,显然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也把我们中国给坑了。作为战胜国,除了得到了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他一点好处没得到不说,还让苏美英三国给坑了一把狠的。收拾完欧洲战场,就得收拾日本了。看着还在中国国内耀武扬威的日本军队,罗斯福不想让美国兵去当炮灰,就怂恿斯大林上。斯大林说让我上可以,我要外蒙古维持现状,我要租借旅顺和大连港,我还要中东铁路……
罗斯福一看这大胡子没完没了,赶紧说行行行,你想要啥给你啥,就怕老蒋不同意。斯大林说那你别管了,只要你老罗和老丘没意见,剩下的交给我去做就行。罗斯福和丘吉尔一商议,管他妹的,反正损失的也不是我们的,让老蒋头疼去吧。
就这样,雅尔塔协议就把中国给卖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方外居士
2024-03-06 11:01:10国军不争气,也难怪日本人不觉得自己输给了中国。雅尔塔上中国利益被出卖与豫湘桂大溃败关系太大。自己不争气,怎么能指望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