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新疆古代史(下,原创)--晋文公是半个维吾尔却不是突厥?!
我把三期“新疆之歌”古代西域历史节目发到城里,令大家至少可以了解如下冷知识:
1 爱因斯坦所在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即名流最多的一支欧亚犹太裔)其实是可萨突厥人--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基于母系信仰的文化族属)也是突厥语系的历史上可萨帝国流亡欧洲的后裔(基于生物学血缘),哥萨克也是他们,可萨帝国人民的民族属性有突厥语部落、波斯人、乌戈尔人、斯拉夫人、哥德人和高加索人等等;
2 山西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即公子重耳,他是半个华夏族半个土生维吾尔,但不是突厥---晋文公家的事情最能说明为什么维吾尔的起源不是突厥!
3 山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上古三皇五帝创造华夏文明之光的重镇,也是夏商周三代到先秦两汉时期,九州大地上原住民里两大力量---即农耕的华夏与游牧的草原原始印欧部族交战与融合的边界,从这里直到新疆三山两盆的广袤大地,都是他们相爱相杀的舞台,直到汉武帝青年时期,在今天的山西朔州还发生了被匈奴军臣单于识破的马邑之战,虽然功亏一篑,但刘彻凭借马邑之谋结束了汉朝自汉高祖刘邦时期以来对匈奴奉行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
----------------
(接着上期)虞系包括加入虞系的原先夏系的亲戚羌戎与夏系的文明交界线就在如今的山西----太原即大原,大原之戎狄的地方。这里就牵涉到赫赫有名的晋文公重耳的血统了。
戎也是华夏老家保留地的古羌,与西边的白人邻居吐火罗人通婚,继续优生学的漂亮后代--最著名的就是周王室,一个西戎部族;他们姓姬,可以追溯到羌夏最早的姓氏之一轩辕。
晋文公重耳这个山西著名人物却是周天子按照周礼禁忌的同姓通婚的近亲产物。他妈妈与他爸爸家族都姓姬,但是却属于不同部族,根子都是羌夏的分支西戎。他爸爸家族是华夏化了的,遵循周礼的,父系农耕文明的姬姓周王室后裔。他妈妈家族是依旧母系社会的游牧畜牧文明的姬姓赤狄部族后裔,类似女王---古代人的姓表示血统,氏表明自己主宰的地方,所以晋文公妈妈是狐氏,以狐狸为图腾的母系戎狄部族赤狄的女王公主--赤狄与白狄只是表示他们混血程度不同。白狄也就是鲜虞,后来战国时代中山国建立者保留狄人塞人的白种血缘多些;赤狄则偏羌夏多些,戎狄少些。
历史上这狐狸图腾的青丘戎狄部族美女特别多,夏代的王后妹喜,大禹的王后涂山氏,N多个骊姬王后妃子,甚至烽火戏诸侯的周天子王后褒姒都有此血统,后面三国时期著名美女甄洛(无极中山国后代)也是如此。
晋文公他爸爸妈妈各自部族同姓为姬的亲上加亲,贵上加贵的传统不是个例,比如释迦牟尼佛的爸爸妈妈都是释迦族同姓不同氏族;古埃及等甚至为了保证王权,有亲兄弟姊妹形婚制度,共同执掌不同氏族封地的王权。
晋文公他爸爸妈妈的祖先大概是一对西戎姬姓的兄妹,各自在本家的父系部族(黄种的羌夏为主)当男王,在本家的母系部族(包括羌夏与戎狄)当女王,然后彼此再象林黛玉贾宝玉那样姑舅通婚(在父系社会一方看来)---生下来的男孩纸继承父系的姓与王权,姓姬;女孩纸继承母系的姓与女王权,也姓姬。
这样看来,周天子亲如兄妹的戎狄母系女王西王母也应该是姬姓狐氏这样的可能性不小(下一期我们讲到现在如火如荼的话题---大麻的过去与现在之我见时候,楼主我会说到这位西王母,先打个预告广告)。
晋文公他妈妈舅舅的老家赤狄来头不小,属于著名的大原即太原戎狄中赤狄,后来更是改名为大名鼎鼎的回鹘,维族的祖先。所以晋文公他妈家是维吾尔,当时他妈妈家说一种上古华夏语与印欧语系吐火罗语或者东伊朗语系混合语言,晋文公还是重耳年代,有十几年都躲在舅舅家流亡,肯定也会这种方言--现在山西方言还是有很多这种混交语系的词汇。回鹘变成说突厥语的民族是最近一千年的事情。
而土耳其等是被突厥帝国征服的原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特洛伊、希腊以及亚美尼亚人后裔,此后才开始说突厥语的,他们喜欢乱认爹不管了;
这里要说说同样被突厥压迫的回鹘,也就是维族祖先,尽管语言变化了,但历史归属感还是华夏的--维族也就是回鹘王与大唐帝国联手,第一平定了安史之乱,第二灭了曾经几乎灭东罗马拜占庭的突厥帝国。
晋文公家里的山西话是真正的虞夏以来中国华夏整个历史源流真正的活化石,比粤语客家话还要久远且绵延不断的活化石,最近这些年山西话研究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语言历史以及国际汉学界的一门显学了。
晋语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扬雄《方言》中所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西夏官方语言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中可以看出很多痕迹都与晋语都有切合。昨天叫夜来,早晨叫早期,黄昏叫黑将,中午叫烧窝;
在古代,“床”是游牧民族家具---晋中方言保留了床的原始意义。如晋语“有块小床床咧,圪坐圪坐再吃饭哇。”“窈窕”也是山西话里面的古代词汇。
恓惶这个词汇也是古华夏语与游牧民族语言交汇的痕迹---山西话里面保留的。还有一大堆戎狄胡话,鸽子叫楼楼,猫头鹰叫凸丝怪,松鼠在山西话里是“圪蜊”(跟沿海客家话“蛤蜊”一个音,跟蒙古新疆少民语言也一样),蚂蚁是毛太祖诗词里那个古典的“蚍蜉”,雀斑跟客家话与西北少民话一样叫“蚕沙”,拳头叫“圪都”,山西有些地方管爸爸叫哥哥,这是鲜卑人叫法,管母亲叫姐姐,这是羌的说法。
膝盖叫个其,被子叫盖窝,还有山西话跟很多新疆蒙古语是一样的--圐圙 kū lüè又译为“库伦”,指土围墙--将某东西圈起来可以说“把它圐圙住”。读“kuo luan”。做名词时一般加儿化音,读“kuluaner”。如月晕,可以说“月亮四周有个圐圙儿”。
呼啦圈也是山西话里面的胡言乱语----即“环儿(huár)”之反切,意与“环”同,通常写作“胡拉儿(hú lar)”,作为前缀时作“胡拉(hú lā)”,如“胡拉圈儿(hú lā quār)”。
张海在《怀姓九宗研究》中,论证了晋文公他外公家的狐氏赤狄所属的怀姓九宗出自鬼方,为媿(隗)姓。
鬼方国曾经多次和商王武丁发生过激战---
鬼方源自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塔是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陕西东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商朝时期的外患。但鬼方和华夏民族也有联姻关系。殷纣王与鬼方亦有联姻,而且鬼侯已位列三公(《帝王世纪》记载“纣以鬼侯为三公。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
通过《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等进行了解鬼方也有很多是早在史前时期就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印欧族群,即是尧舜以前居于北野的山戎、猃狁和熏粥统一后之旧部。
从传世和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史料典籍和姓氏源流等多方面分析,怀姓九宗是戎人的一支,夏时称河伯族,商时亦称鬼方,至周时方称怀姓九宗。
在商王武丁时期了。约在公元前13世纪之时,如今的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或许是因为鬼方国给中原带来了一定的灾难,因此商王武丁时期,他老婆即著名的女祭司、女王王后妇好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而这件事情,在《周易·既济》中有所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按照甲骨文的记载,鬼方最终还是被武丁打败了。而败亡之后的鬼方到底何去何从?是远遁、隐匿抑或迁徙,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当然,会发生的情况也不外乎这几种。
同时,可以肯定的是,至迟到商代末年,鬼方已经进入中原--成为皈依的大原之戎,大戎即后来的赤狄、回鹘。等到武王克商以后,原本属于商朝统治的鬼方便从属于周。由于周朝的统治方式和商朝,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鬼方人不断被内迁至中原。周成王分封给晋国的始封者唐叔虞之怀姓九宗,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东迁,它已经和其他周朝的诸侯一样同列、同朝了,并且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成王“分唐叔(叔虞)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里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实际上是晋国建国初期的根本治国方略,就是在中央政权的建设上,坚持夏朝的先进制度,但是在地域管理方面又遵循当地游牧民族的风俗。在晋国建立初期,真正的宗周贵族是不多的,叔虞只带去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等少量姬姓族人,大部分还是土著居民。
晋国大夫狐氏到底出于姬姓王室,还是当地土著民族,在史籍中无考。事实上,晋国的“胡”风一直是很浓厚的,从西周初期受封于唐邑,后改唐为晋,建立晋国,晋国人与周边民族通商、通婚的现象一直就十分普遍,国君也不例外。 《左传》中称,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司马迁也认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
太宇网友说要有形象化的部分--嗯,估计晋文公家里的女眷也就是楼主这种由N代色目祖母们与父系客家汉人婚配的后代样貌吧,这是可以证明我们汉人的华夏先祖们也曾“天苍苍野茫茫”,征服、融合了嗜血的青铜时代游牧武装部族的样貌吧,虽然楼主生长江南;
一句话,分子人类学证明,汉人父系很纯,华夏祖先们的文韬武略令我们没有被换种洗过血。文治武德才是走向崛起与复兴的必须端倪,千万别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让人家白左的LGBTQ等西方式政治正确一步步诱导自我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