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计划经济导致的极度贫穷
毛时代计划经济导致的极度贫穷 ——三分之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如 30 年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生产者和管理者都是一架机器上的零件和部件,没有自己的独立利益,也没有自由活动的可能。工人和农民不能通过自己的加倍劳动增加收入,企业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得到发展,地方不能合理地利用资源求得繁荣。这种体制使每个经济细胞都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而且一个大国的经济运作极为复杂, 做一部分计划尚可,比如集一国之力集中搞出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等。 但千头万绪的经济供需生产, 只能主要靠市场调节,岂是能完全计划得了的?所以计划经济必然要出错,而且一出错往往就是大错。
接连不断的错误计划,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遭受扼杀, 所以总体经济发展以及生产领域的经营状况和技术水平, 最终就会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国家。
让我们看看 改革以前的中国贫穷到什么样子!
全国人均粮食产量 1956 年为 310 公斤,1960 年下降到 215 公斤,1978 年达到 320 公斤,整整徘徊了 22 年。一句话,自从统购统销以后,中国农民没有真正吃饱过。
1978 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 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 户人家有 4 户没有大门,3 户没有桌子,68 人中有 40 多人没有棉裤。当过抗美援朝志
愿军的史成德,7 个孩子,一家 10 口人,只有 3 只缺口碗,沈祖润看到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1979 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1978 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
入,最高是山西吕粱地区,为 70 元;陇东庆阳第二,为 64.86 元;延安地区第三,为 57.2 元;榆林地区第四,为 52 元;甘肃平凉地区第五,为 47.6 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 36.8 元(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年,北京,第 17 页)。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 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 74.67 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 50 元,有1.12 亿人每天能挣到 1 角 1 分钱。1.9 亿人每天能挣 l 角 3 分钱,有2.7 亿人每天能挣 1 角 4 分钱。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 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 50 年代, 有三分之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如 30 年代。
处于城乡差别有利的一方的城市居民是不是比较富裕呢?不是。
1977 年,我在天津调查时发现,工厂的生产第一线 70%以上是二级工,月薪为 41.5 元,再没有其它收入。城市居民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职工家里没有任何财产,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基本生活用品是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三大件”。
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极端恶劣。在天津,我走访了不少工人家庭。祖孙三代人挤在一间 10 多平方米的房间里的情况十分普遍。建国初期,天津人均住房面积 3.8 平方米;1972 年,天津人均住房面积下降到 3 平方米;到改革前的 1978 年又降到 3 平米以下。50 年代初为工人修建的工棚式临时住宅,一直住到 80 年代。夏天,在这拥挤、破旧、肮脏的工栅里,做饭的煤球炉都排在 1 米宽的公共过道里,过道的温度高达 39 度.中年妇女脱光了上身,随着炒菜的锅铲掀翻,硕大的乳房在晃动。这是我和我的同事杜润三 1972 年在天津佟楼附近一片工人住宅区目睹的情景。
毛泽东留下的不仅是贫穷,而且是产生贫穷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相互依存的。要把全国变成一架大机器,要让所有的人听命于一个计划,就不能有杂音,不能有噪音,就得在政治上高度集中。
(摘自杨继绳《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细说913林彪外逃之谜(38)//林彪殒命于西山爆炸秘说的荒谬//林彪座机的空中航线为什么由南向北先走了一个“?”形状,才飞向温都尔汗?
立竿见影-1
2024-03-25 13:26:04问题是那些在大城市以及军队大院长大的以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都过得跟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