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看俄版《一战》理解现代俄罗斯

朱头山 2024-03-26 04:57:18 ( reads)

在Amazon prime里点进了一部一战记录系列片,非常欣喜的,这是俄国拍摄的,与“Soviet Storm"(国内翻译为"伟大的卫国战争")风格类似的纪录片。”Soviet Storm"是我看过的拍得最好的一部二战记录片,其中主要部分是用情景重现(场景和演员)和卡通表现的,非常生动。记得其中有个苏联坦克撞翻德军卡车,还有日军用自杀飞机撞击进攻满洲的苏军坦克群的场景,印象很深刻。该片内容也很客观,对苏军进入德国后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及苏联处决(公开绞死)整整一个军当了俘虏后参加德军的原苏军士兵等事实,也作了描述。

《一战》延续了这种成功的风格,还加入了不少俄国视角,不仅对我们理解那段历史,而且对理解现代俄罗斯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以及当下的俄乌战争,都很有帮助。我以前对一战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中国历史教科书以及西方的观点,对俄罗斯在一战的经历和作用,了解得非常模糊。这也与苏联有关,苏联一直贬低前沙俄政府,这既影响了中国的历史书,也与本来就贬低俄国的西方历史学相迎合。而此片摄制于2016年,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历史做出了新的诠释,本片代表了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历史学观点。

本片强调了俄罗斯在一战中为西方盟国做出的贡献,这是有事实依据的。一战的爆发和二战不一样,似乎偶然性的因素更大,更有点戏剧性。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法兰兹·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份子行刺身亡,奥塞两国迈向开战边缘。7月28日,奥匈因为盟国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信心大增,决定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罗斯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盟国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罗斯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宣战,并同时亦以俄盟国法国不肯宣布中立而向法国宣战,并希望取道攻法而进侵比利时。8月3日德军即日攻占了卢森堡并开进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罗斯宣战。

其中有个戏剧性的细节,在威廉决定宣战的前夜,接到了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电报,愿意妥协,邀请德国谈判。但德国军队的总参谋长毛奇说,德国军队作战的命令已经发出,无法收回。威廉也没办法,只能宣战!

俄罗斯面对西方,总是自卑和自尊兼备,交替出现。一旦被西方看重,就受宠若惊,卖命表现。但也很自尊,如自己的表现被贬低,又非常激动,会做出过分的表现。本片中,就强调俄罗斯为了西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没有得到回报,西方还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它举的几个事实是:

宣战后,德军就按计划把主力压在西线,其预计俄国从动员到出兵应该有几个月的时间,因此计划打败法国后再对付俄国。法国危急,德军已经离巴黎50公里,紧急向俄国求救。俄国不顾军队准备不足,仓促攻入德国(当时波兰是俄国领土,与德国东普鲁士接境),德国有齐全的铁路系统,从西线迅速调集军队,在坦能堡大败俄军。俄军死8万,被俘10万,两个集团军几乎被全歼。俄国认为其军队准备不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此战救了法国,但法国历史书上只把功劳归于出租车,丝毫不提俄国的牺牲。

1916年西线凡儿登,索姆河战役期间,法国又向俄国求救。俄国因此倾其所有,发动了一系列以后被称为“伏罗西罗夫战役”的大规模作战,付出了上百万伤亡,成功占领了原奥匈领土加利西亚(现乌克兰西部和波兰东部),并迫使德国从西线大量抽调兵力,减轻了西线的压力,也是索姆河战役协约国胜利的重要因素。但西方不但没有兑现支援军火的承诺,还向俄国借了部队在西线作战,事后也未赞许俄国的贡献。片中重墨描画了马利诺夫斯基作为援法士兵在西线的经历,他以后成了苏联元帅,还和中国有渊源:他是苏联进攻中国东北日军的主要指挥员,1970年代中苏撕逼时,苏联声称马才是辽沈战役的实际指挥者;在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重新接触的宴会上,就是这个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喝醉后和贺龙说,我们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应该搞掉毛泽东,这犯了大忌,为了撇清,在场的周恩来不得不中断了和苏联的谈判。

关于列宁和俄国革命,本片充满怨恨和指责,它也对革命作了一番不同的描述。我在中国BB网上也找到有中文字幕的该片,这段居然未被删节。按理这是与习近平强调的”正确的历史记忆“的要求相违的。

该片认为,进入1917年,俄国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俄国的军工生产平均提高了1000%,大量新兵征召入伍,准备在该年发动几次大的攻势,一举解决掉德奥,应该能得到大量领土进帐。该片声称,自从彼得大帝以来,俄国打了60多场战争,并不是全赢的,但没失去过(已经得到的)土地,也没赔过款。这次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怎么也要有成比例的领土进帐吧!

当沙皇在指挥军队时,首都发生了暴乱进而发展成政变,迫使沙皇逊位,这就是二月革命。有个细节,当沙皇的火车经过时,一群反对者站在铁轨上抗议,沙皇就不再前行。如此可见,这个沙皇还是挺温和的。但本片强烈暗示,如果沙皇能狠点,是可能把动乱镇压下去的(如果是斯大林,就不一样了)。

以后,俄国乱成一锅粥,临时政府,军队,还有各地的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各自为政,军队也由士兵委员会做主。要打仗时,士兵委员会决定不打,还把军官杀了,把军款分了,还洗劫民间。1917年俄军大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共产政府和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国家。1918年2月德国发动”拳击“行动入侵更多苏俄领土,此行动亦是东线最后一次的攻势。德军占领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白俄西部、德奥联军攻占了乌克兰基辅,建立了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乌克兰国、立陶宛王国、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现拉脱维亚),德军已迫至距彼得格勒100公里外,列宁将苏俄首都迁往莫斯科。土耳其趁虚占领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及阿塞拜疆。

列宁之后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苏维埃俄国与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的和约。

条约主要內容如下:

苏维埃政权终止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鄂圖曼土耳其的战争状态;
苏维埃政权军队全面复员,海军军舰驶回海港并解除武装;
苏维埃政权承認芬蘭王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國之獨立,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
苏维埃政权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库尔兰(今拉脱维亚西部)、俄属波兰等地割與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上述各地今後之政治狀態,僅德奧二國有權決定;
苏维埃政权将沙皇俄国于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占领的阿達罕、卡爾斯、巴統等地区归还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苏维埃政权拆除阿兰群岛上所有防禦工事,其未來地位由德奧瑞芬四國共同決定。

此外,在8月27日時於柏林所簽訂之補充條款中尚規定苏维埃政权需給付德國60億馬克戰敗賠款,分五期償還,但最後付款日期不得超過1918年底。该条约屈辱之至,俄国的损失为:

俄方纸面所受之損失大致如下:

國土:共126萬7千平方公里,相當於5.7%的國土。
人口:共6200萬人,相當於全國34%的人口。
產業:

農產損失33%
工業損失54%
製糖業損失80%
鐵礦損失73%
煤礦損失75%

財政收入:共損失約27%

本片为此对列宁大加指责,认定他为了一党之私,行卖国之举。共产党是卖国发的家。由本片可见,列宁和共产党在俄国已经臭大街了。普京并不是共产党,斯大林大概是他赞许过的唯一共产党领袖,也只是因为斯大林打赢了二战,夺回了不少沙俄时代的领土。俄国人看领袖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是否夺得或保住领土,温和并不被看好。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普京还有那么大的支持率。

按此片的地理学,一战时,俄国的本土包括现在的波兰东部,波罗地海三国,现乌克兰东部和现白俄罗斯。这些地区都因为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生变,那些现代国家的雏形都来自这个条约。

斯大林恢复了其中大多数的领土,也将波兰,连同除奥地利外的整个原奥匈帝国变成俄罗斯仆从国,因此他在俄罗斯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也为俄国共产党带来了一点声誉。普京无法实现斯大林的成就了,但至少要把原俄罗斯的本土,现乌克兰东部带回俄罗斯。

从俄罗斯历史来看,其韧性还是很强的,虽然与西方有很大矛盾,但本质上还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支。只要那天,西方(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它表示尊重,并把他捧到救世主地位时,他又会掏心掏肺为西方出死力。以上一战是个例子,二战是一个例子,拿破仑战争是个例子。其实两次日俄战争也是个例子,而且对中国更有启示,因为日本人是黄种人啊。

那一天,中国真占了上风,西方可能又要捧俄罗斯了,白种人,西方文明靠你拯救了,俄罗斯又要飘了,救世主情节大发,利他主义牺牲精神泛滥,用自己的鲜血把中国淹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帖(4)

borisg

2024-03-26 06:14:49

那个时代这样的大打出手我们现在很难理解。

chufang

2024-03-26 09:08:26

今天看来这样的大打出手很容易理解。

咲媱

2024-03-26 11:47:36

如果把人不当人,当做人矿韭菜,为了国家也好,为了领袖也好,牺牲了就是物有所值,就很容易理解。

xiaoxiao雨

2024-03-27 07:13:00

is this similar to korean war when CCP just got into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