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五四):香港赵开基

鬼谷雄风 2024-08-03 08:56:32 ( reads)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五四):香港赵开基

香港

在早期赴澳的华人中,儿子直接使用父亲的名字作为姓氏,是比较常见的事。一九一五年正月十五日在香港出生的赵开基(Leslie Hocktien),便是一例。事实上,其父所用之名字才是真正的赵开基(Chew Hock Tien,或者写为Chew Kocktien),其子的全名事实上是以父亲的名字“开基”(Hocktien)为姓,前面加上一个通用的英文名即可。因此,细究小赵开基的名字,按照现在的译法,可译为“莱斯利·开基”。为了便于叙述以及将父子俩的名字区别开来,本文中将父亲之名称之为“老赵开基”,而其子则称为“小赵开基”或“莱斯利”。

老赵开基出生于一八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1],从他的档案上记载来看,因没有详细写明是哪个县,只知道他是出生在广东省的家乡。一八七五年四月十五日,他乘坐从香港起航的蒸汽船“庇厘士彬”(Brisbane)号抵达澳大利亚昆士兰(Queensland)的谷当埠(Cooktown),随后便一直在昆士兰做工经商,最终定居于谷当,在该埠夏洛特街(Charlotte Street)上与人合股开设一家商行,名为“广裕荣”号(Kwong Yee Wing & Co.),经营日用土特产品和果蔬等,他是大股东和商行实际控制人。在澳大利亚努力拼搏了二十年后,他再次结婚,于一八九八年从家乡娶一较他年轻二十六岁名叫Mon Que(满姑,译音)的吴姓女子,将其带到了谷当埠[2]。二年后,她在香港为老赵开基生下一女儿,名为Ah Moy Hocktein(亚妹,译音),然后再带着女儿回到澳洲与丈夫生活在一起[3]。根据老赵开基自己在一九一三年申请归化澳籍时的说法,他还有另外三个儿子,当时是与他们的母亲居住在广东家乡[4]。由此可见,满姑显然是他五十多岁之后回国娶的二房,前者则是正房。其子莱斯利出生的年份是在他提出上述归化申请后,翻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中现存的满姑档案,并没有她在此前后出入境澳洲的记录,显然莱斯利非满姑所生[5]。而根据老赵开基此前有关其正房与其三个儿子都住在广东家乡的说法,那就使得我们可以推测,莱斯利之得以在香港出生,则极有可能是他在香港又另娶一偏房所致,因其在一九○五年申请归化入籍时曾经写道,他于一年前曾经再婚,即又再娶有一房。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个时代,根据中国的乡俗,一个有身家有能力的男人娶有几房妻妾属于正常之事。就当时赴澳发展的第一代中国移民来说,将正房和偏房安置在家乡或者香港,而将其中一房太太携带到澳大利亚生活定居,亦有先例。比如,一八六十年代从广东省新宁(台山)县和乐村来到殖民地域多利(Victoria)淘金重镇大金山品地高埠(Bendigo)发展并定居开设“新德源”(Sun Ark Goon)号商铺的东主雷道海(Louey O’Hoy),在一八八十年代时,就将大房安置在家乡而将二房申请来到澳洲与他共同生活,并在此养育了六个子女[6]

到儿子莱斯利长到七岁,到达当时中国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的年纪,老赵开基便开始考虑将其安置在何处读书更为合适。鉴于澳大利亚在一九二一年实施《中国留学生章程》,开放教育给居澳华人申办其在华子女前来留学,只要财政状况可以支撑,其它相关条件也合乎要求的话,通过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办赴澳留学护照和签证即可。于是,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老赵开基由其夫人赵吴氏出面担任监护人,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领莱斯利的中国学生护照和留学签证。她以丈夫的“广裕荣”号商行作保,允诺每年供给膏火六十镑作为莱斯利的学费和生活费,希望将他安置在谷当埠士的学校(Cooktown State School)就读。

中国总领事馆接到上述申请后,审理显得比较拖沓。直到大半年之后,亦即在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总领事魏子京方才给小赵开基签发了一份号码为198/S/22的中国学生护照;六天之后,澳洲政府内务部也批复了其签证申请,在上述护照上钤盖了入境签证章。按照当时的澳大利亚规定,凡英国属土的臣民申办来澳大利亚留学,应由香港殖民地政府核发证件,而非通过中国总领事馆办理手续。可是,在这个护照申办过程中,中国总领事馆似乎并没有将小赵开基视为英国属土臣民,而澳洲内务部显然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原因不得而知[7]。拿到签证后,中国总领事馆按照流程将护照寄往香港。经家人半年左右的安排,小赵开基得以从香港搭乘“获多利”(Victoria)号轮船,于一九二三年五月十日抵达昆士兰北部的重要港口坚市(Cairns),入境澳洲。老赵开基提前去到坚市,将儿子接出海关后,便搭乘当地长途巴士将他带到谷当埠。

原本老赵开基是打算让儿子入读谷当埠士的学校,事实上他在海关办理儿子出关手续时,也是这样向海关移民局官员表示的。可是不到十天,他就将儿子再次送回到坚市,为其注册入读坚市公立学校(Cairns State School),并从五月二十一日开始正式去学校上课。之所以要这样安排,是小赵开基的同父异母姐姐亚妹此时在坚市埠Chiu Chong(徐昌,译音)的商铺里工作,可以对他予以照顾;此外,相对于经济日益衰落与人口逐渐减少的谷当埠,坚市人口较多,学校教学质量也较好。

从学校提供的报告来看,在进入澳大利亚之前,小赵开基未曾学过英语;但经半年左右的学习,他尽管在与人沟通时尚不能完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却已基本上能明白别人的意思,达到了他这个年纪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通常语言要求,而且其算术课程表现最佳。由此可见,年龄小(入澳时年仅八岁),接受新的语言能力强,是其很快就学好英语的一大关键因素。一年半之后,他的英语已经跟本地学生无异,在学习上特别刻苦,也遵守校规,与人为善,颇受老师好评。他总计在该校读了二年。从一九二五年下半年开始,他转学进入坚市男校(Cairns Boys School)。在这里,他仍然保持以前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地又读了三年。

一九二八年下半学年开始,小赵开基转学进入圣莫尼卡书院(St Monica’s School)读中学,仍然一如既往,学习成绩令人满意。不过,他在此只是读了一年,到一九二九年下半年,便转学到圣母兄弟会书院(Marist Brothers School)继续念中学课程,同样是学习成绩优异。

在过去几年的留学过程中,中国总领事馆每年按例为其向内务部申领展签,皆未遇到任何麻烦。一九三○年五月,又到了例行申领展签之时,只是这次中国总领事宋发祥在五月二十一日致函内务部秘书时,不是为小赵开基申请下一年度的展签,而是在函中告之这位年仅十五岁的中国留学生想在今年下半年回中国探亲(或许他虽在香港出生,但仍然是回到广东乡下长大,由此或许可以进一步解释,何以中国总领事馆将他视为公民并为其办理护照和申请签证的原因),希望内务部核发给他再入境签证,以便他结束探亲后重返澳洲完成学业。内务部以往一直都接获学校报告,了解到小赵开基品学兼优,其申请也合情合理,故十天后便批复了上述申请。

在结束了上半年的中学课程后,小赵开基于一九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坚市登上驶往香港的“吞打”(Tanda)号轮船,回家乡探亲。他的留学档案到此中止。没有迹象表明,他此后在结束探亲后返回了澳洲,以完成学业。但七年后他曾向澳洲内务部提出申请,以其父亲商铺替工的身份重返澳大利亚工作[8],获准后便从香港搭乘“彰德”(Changte)号轮船,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抵澳[9]。只是自此后,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里,再未能找到与他相关的档案宗卷。换言之,他最后是留在了澳大利亚抑或回去香港或者广东家乡,则无从知晓。

一九一八年亚妹(Ah Moy Hocktein)的回头纸。

满姑(May Hocktein)一九一八年的回头纸。

一九二六年满姑的回头纸。

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老赵开基由其夫人赵吴氏出面担任监护人,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领小赵开基(莱斯利)的中国学生护照和留学签证。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魏子京给小赵开基签发的中国学生护照。

一九三四年满姑的回头纸。

档案出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档案宗卷号):Leslie Hocktien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9/3651


[1] 赵开基的这一出生日期是他在一九○五年申请归化入籍时所填写者,只是这次申请被拒。详见:Chew HOCKTEIN – Naturalization, NAA: A1, 1905/1322。但在八年后,他继续申请归化入籍,其出生日期则少写了一年,变为一八五四年出生。见:Chew Hock-Tien, Naturalisation, NAA: A1, 1913/1022。从他在二十世纪初年便申请归化澳籍一事看,他应该早在十九世纪末便已取得在该地之永久居民资格。

[2] May Hocktien [Chinese - arrived Cooktown per TAIYUEN, c. 1898. Box 25], NAA: SP11/2, CHINESE/HOCKTIEN M。到达澳大利亚之后,满姑也从夫姓,将英文名改为May Hocktien (或者May Hocktein)。从赵、吴都是新会县和香山(中山)县的大姓来看,赵开基的籍贯极有可能是新会县或者香山(中山)县。

[3]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Ah Moy Hocktein (of Cooktown)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Hong Kong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TAIYUAN on 23 December 1918, returned to Thursday Island per ST ALBANS on 16 May 1920, NAA: J2483, 263/10。

[4] Chew Hock-Tien, Naturalisation, NAA: A1, 1913/1022。

[5] 在小赵开基的档案中,护照申请表上的监护人和护照请领者是“赵吴氏”,亦即赵开基太太满姑,而没有写明是其母亲。由此可见,小赵开基并非其亲生。见:Leslie Hocktien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9/3651。

[6] 详见:O Hoy – naturalisation, NAA: A712, 1882/W1225; O'HOY Louey: Nationality - Chinese: Date of Birth - 8 September 1836: First registered at Bendigo, NAA: MT269/1, VIC/CHINA/OHOY LOUEY; Mrs Louey O'Hoy - application for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10 pages][Item also contains 4 photographs], NAA: B13, 1918/19506; O'Hoy, Jan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8/6720。

[7] 三年后(一九二五年),出生于香港的陈兆添(Chin Sue Him),在中国总领事馆为其签发了学生护照并代其申请学生签证展延时,就遭到了内务部的反对,剥夺了中国总领事馆为其申办签证的权利。当时的情况是:虽然陈兆添是英国属土臣民,但其父以其原籍为广东省台山县六村(秀塾村)为由,代其向中国总领事馆申领了中国学生护照。但澳大利亚内务部后来发现了上述出生地与管辖权的不同导致的身份差异,而拒绝由中国总领事馆为其申请签证展延。按照规定,他应该由其监护人和财政担保人向当地海关缴纳一百镑的保证金,每年由海关为其申请核发展签。详见:Chin Sue Him – student, NAA: A1, 1929/4641。但此次小赵开基的护照和签证申请,皆由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全程负责,或许与老赵开基的中国人外侨身份有关。也就是说,即便他的子女声称是在香港出生,也仍然被视为家乡是广东的中国人。

[8] Leslie Hocktein [also known as Hockstien] [correspondence concerning application for re-admission to the Commonwealthfor subject] [box 359], NAA: SP42/1, C1938/925。

[9] Leslie Hocktein [also known as Leslie Hock Tein] [includes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and left and right thumb prints] [arrived ex CHANGTE in Sydney on 31 October 1938] [correspondence concerning permission to enter the Commonwealth for subject] [box 375], NAA: SP42/1, C1938/5913。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