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迟到的悼念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08:08:38 ( reads)

前注:转来我的博文,悼念引我走上自己理财的老师和坛友 Keith Betty。

============================================

我在2010年加入了全加拿大最靠谱(== 授人以渔)的英文投资论坛:“金融智慧论坛”

https://www.financialwisdomforum.org/forum/
美国姐妹坛: https://www.bogleheads.org/forum/index.php) 

我发现这个论坛的过程是这样的:我和先生因为厌倦了高压力高竞争的高科技工作和加拿大首都每年五个月的漫长冬天,决定提前(我们两人的年龄加起来100岁)离开 "rat race" 进入自由。那时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两边儿的老人也不再需要帮助。但和投坛里的坛友们比,我们那时银子很少,也没有pension收入,更没有什么投资知识(没有整体策略地买几只股票几个基金不能算真正投资)。现在回头去看,真是无知无畏。

退休后不久我去咨询一位理财专家时,她的问题给我了当头一棒:“What is your current income stream?"。 啊?什么意思?花放在银行里的银子不行吗?还要什么收入流?我们这才明白了对没有pension和其他被动收入(eg. 房租)的人,最好在退休前5年就开始逐步建立被动收入,退休时做生活开销用。特别是对我们这样退休很早,以后还要生活几十年的人,一定不能花本金。

Better be late than never,于是我开始使劲儿地阅读各种理财书籍和报纸上的理财文章。一天,看到一处提起一个助人理财的个人网站,去后读到了一篇写得非常详细和实用的长文 "A Primer for Canadian Do-It-Yourself Investor" by "Keith Betty" (外号莎翁,见附图1),觉得很有启发。读完后对应该何时购买债卷还有疑问,就大胆地给作者发了邮件询问。

Keith很快地回答了我,并非常推荐了这个论坛(他是这个论坛的四位创办者之一)。

我加入了论坛后,感觉像是个饿老鼠掉进了大米缸,里面有那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味食粮”,还有不少加拿大有名有著作的大拿们(包括Keith)风度翩翩地给大家解答各种问题。我在那儿读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发帖跟帖互动讨论,十多年来受益匪浅。

Keith很受坛友们的尊重,不仅是因为他的丰富知识和智慧,也是他的好人品和对坛友们的无私帮助。他还是一个幽默的人,能把复杂的事情用轻松的语言说得明白,让人容易理解。觉得在那个坛子里,从他和其他一些被人尊重的坛友身上,我学到的不只是理财知识,还有生活的常识和做人的道理

我一直在那里注意读Keith的帖子和跟帖,知道他得了呼吸系统的一种怪病,在新冠之前刚卖了房子,新冠初起不久后搬进了离亲戚家较近的一个护理院。那时我还和他互动过(图2)。也知道他后来在护理院里得过两(三?)次新冠,其中一次病情很重,但都活了过来。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自从2023年2月为了恢复和提高中文加入文城后,我去这个论坛的次数少了很多,而且去时只是不登录地快速阅读一下,很少登录跟帖。 不久前一天早上偶尔登录,在只有登录后才能看见的地方查了一下,才看到Keith已经在2023年7月4日去世了(图3),我还查到了他在去世的当天发的跟帖(图4)。他在别人关于乌克兰战争的帖子下说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with a crying 符号)。当时别人接着讨论战争的事情,没人想到那条跟帖应该是Keith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和坛友们做最后的告别 。。。

Keith和我们告别的方式和他的气质一样:安静低调 。。。

他去世时只有74岁。。。

谢谢读帖。

1. Keith写的长文,因为要细读,我们打印装订了下来

2. 我(网名freedom_2008) 和Keith(网名莎翁)在他进护理院后的互动

3. 另一位论坛founder告知大家Keith去世的消息

4. Keith在去世的当天发的低调告别帖

 

5. 借加拿大诗人歌者 Leonard Cohen 的歌 ”A Thousand Kisses Deep" 献给Keith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帖(16)

冯墟

2025-03-19 08:12:26

好人不长寿,坏蛋万万年。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08:41:43

Keith74岁和袁旂71岁,按现代寿命标准是太早了。但是觉得生命的意义不止在于长短,更在于内容。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08:44:25

觉得这也是和他们接触过的人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原因,不仅是学术,更是为人。这大概就是人格和灵魂的魅力吧?

冯墟

2025-03-19 08:52:04

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3:12:42

谢谢!记得(臧克家)这首诗。我宁愿与前者做生死朋友,远离后者 。。。

郭大平

2025-03-19 11:53:29

加入西人的论坛,可能是一种很好地融入西人社会的方法。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2:48:04

同意, When in Roma, do as the Romans do。我生活和工作环境一直都是英文,是顺其自然。

方外居士

2025-03-19 14:22:01

Passive income is very critical for retirement.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4:56:02

So true! hard to understand until one is there, @least4me;-)

方外居士

2025-03-19 16:07:36

在美国social security is not enough, 401k varies with people.

方外居士

2025-03-19 16:20:54

要有其他passive收入才保险。

chufang

2025-03-19 16:31:31

可以做过政府工作,然后再去私人企业。这样又有Pension,也有Social Security。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6:51:06

是的。加拿大政府/学校工作也有pension,觉得夫妇最好的财政搭配是一人在政府/学校工作,一人在私人企业工作。

chufang

2025-03-19 18:41:27

不行。还是一个人两头都沾才好。否则,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6:44:14

Yes. Actually US SS is much higher than Canada CPP which

最西边的岛上

2025-03-19 16:47:18

ain't accessible until later age, tho we've RRSP like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