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乌克兰,不是川普能够“出卖”得了的(下)】

唐宋韵 2025-03-26 11:06:32 ( reads)

乌克兰,不是川普能够“出卖”得了的(下)

 

【上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503/16.html

中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503/8177.html

 

1.

川普再入白宫两个月以来,内政外交举措颇多。在外交方面,特别令我困惑的两点,一是他处理俄乌战争的方式,二是他真心希望吞并加拿大。后者此处不谈。至于前者,有人说他深谋远虑,在美、欧、俄、乌之间下大棋,下好了兼顾遏制中国。但他的做法在逻辑和现实结果上很难说得通。他真心热爱和平吗?他关心正义吗?把欧洲盟友和乌克兰撇在一边去和俄罗斯对谈合理吗?最根本的一点 — 这种操作方式,长远上对美国有利吗?

战争仍在进行中,川普已经在与俄罗斯讨论解除经济制裁,加强经济合作了。上台刚刚两个星期,卢比奥已经就此与俄罗斯在沙特谈过一轮,不久后将会继续谈。俄罗斯对此当然求之不得。从贸易现实来看,美国不急切需要俄罗斯的任何东西,而俄罗斯想从美国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两年西方对俄罗斯实行贸易禁运,即使曾非常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欧洲都尽力寻找替代,去年跟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与战前相比下降了80%。俄罗斯战争机器的生命线,很大程度是由中、印两国撑着的。仅石油和天然气两项,中、印两国每年就付给俄罗斯850亿和450亿美元。至于俄罗斯从中国得到的轻工业品、电器、芯片等,更是不计其数。早说过了,友谊是不封顶的。

就在前几天,老川提出了一个停火30天的建议。其实这在两周之前马克龙已经提出过了,没人理。老川胳膊粗,嗓门大,小泽这次老实多了,马上说很好,我们遵守。老川说,普京也会遵守的,It’s easy。然而普京不温不火,说30天停火可以,BUT,要有条件,比如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要全面停止。弄得老川马上要求打电话跟他谈。3月18号,在让老川干等了一个小时以后,两人聊了两个小时。

通话以后,川普语焉不详地说,It’s complicated (您不是刚说过 easy 吗?),原来普京只同意不进攻能源和基础设施。就这样川普也不忘补充说这是积极、重要的进展。他的特使史蒂夫- 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说得更煽情:“普京总统在与特朗普总统通话后10分钟内就下令不得攻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当普京下达命令时,他们的7架无人机正在奔赴战场的途中,俄军自己击落了它们。因此,我倾向于相信普京总统的行为是出于最好的意图。”

听这话,这简直像某些中了电信诈骗的圈套的人,感觉还特别好…… 事实上,那天夜里对乌克兰有150架无人机攻击,基础设施包括在内。

2.

普京的个人经历和其克格勃背景,塑造了他沉稳和强硬的个性特点,以及高超的政治手腕。从贬义角度讲,他是一个冷酷而狡诈的人,即使面对西方集团,也能通过制造内部矛盾来削弱对手。比如匈牙利在北约和欧盟中就是另类。在心理层面,他既能够很好地调整和掩饰自己的情绪,又有能力对他人进行心理控制。

在国内反对派和不同声音已几乎被他消灭殆尽的情况下,他在俄罗斯国内,将这场战争包装成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战争。他能够在面临制裁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强硬,让战争机器高速运转。并在必要时对西方进行核讹诈。

在他的控制之下,俄罗斯对战损的忍耐力相当强。西方情报机构认为到目前俄军伤亡约90万人,这个估计可能是大致准确的。按现代战争伤亡比5:1计算,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为15万和75万人。【我在中篇谈到乌克兰士兵的死亡人数在不同渠道为4.3-8万人,我从另一个渠道看到乌克兰的伤亡人数总共“近40万”。假设是39万,以同样以伤亡比5:1计算,则死伤人数为6.5万和32.5万人。俄军战损率为乌军的2.3倍,这是好理解的,因为进攻方的战损要高很多。】这样高的战损,俄罗斯兵源同样非常紧张(须知俄罗斯人口虽是乌克兰的3.4倍,但边境线很长,军人不能都派到乌克兰来打仗)。这个仗普京也很难打下去,但你从他的脸上是看不出来的。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手上有打不完的牌,打多久都行,只有你求他停战。

这样一个冷峻而狡诈的独裁者,在发动战争之后,西方大国领袖已经不再与之对话,只有川普除外,而且对话时只有请求,没有要求。很多人认为,他对普京产生了某种敬佩。进而对整个俄乌战争的是非曲直都扭曲了。比如他明确暗示战争是乌克兰引发的,俄罗斯不一定要为战争负责。

但问题是,自认为在生意场上会做交易的川普,在普京心中并无太高的地位,只不过是因为他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普京要利用一下。有报道说,通话的那天下午(莫斯科时间),普京参加了一场商业代表会议并接受采访。一段时间过后,主持人提醒普京,克里姆林宫工作人员此前告知,您4点(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要和川普通话。普京笑了笑说:“别管他,这是他的事。” 引得场下讪笑。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川普第一任上有一位翻译后来说,在两人与2017年见面的一次会谈上,普京数次话中有话揶揄川普,作为翻译,她只好以装傻的方式不翻译出来。如今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是普京,能够结束战争的其实也首先是他。但川普搞不定他,这是显然的。

 

 3.

川普似乎只看到消耗战中消耗的一面,看不到普京色厉内荏的一面。他撇开欧洲、施压乌克兰,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西方“老大”的方式去直接与普京谈判停火,这不是正常和谈。这么做也许能得到暂时的停火,但若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后患很大。

普京吃定了川普的心态,于是狮子口大开,既要20%乌克兰被占领土合法被承认,又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保证,还要乌克兰彻底解除武装。本来按照正常进程走,俄罗斯是没有办法吃掉乌克兰的,这场战争拼的是耐力,打击的是侵略者的气焰。而且俄罗斯此般陷入泥潭,会让世界其他地区有此种念头的其他霸权者断念,意义重大。泽连斯基比普京小一代人,事情是发展变化的,拖下去就是胜利。

拜登政府援助乌克兰的方式也许有值得改进之处,比如进一步加强对资助的核查以杜绝腐败;一部分由无偿改为有偿援助(我并不反对美乌间的“矿产协定”)等。但这场战争既不会像川普所说的失控为“World War III”,也不是美国负担不起的,而在于川普本人的态度。

美国尽管经济体量大于欧洲,援乌总数在在所有国家中也是最多的,但从上图左可知,实际援乌总额少于欧洲。从占GDP百分比份额来看,更是排在10名开外(数据是新的,都与各自的2021年GDP进行比较)。

纳税人的钱当然不能乱花,但每年几百亿美元对美国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它明显少于阿富汗战争20年中每年的花费,它占美国年军费的~7%,它是美国每年因吸毒问题造成的损失的~2%。

老川作为世界老大的领袖,如果不愿意有付出,但有本事说服普京退回到他该退的地方去,也是可以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又硬要与前任政策有180度的转弯,通过施压逼迫乌克兰接受屈辱的和平,同时让美国跟整个欧洲疏远,那么恐怕会付出人格代价,留给世界的只能是差评。

 

4.

据说五角大楼正在考虑美国放弃北约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Supreme Allied Commander)一职(这一职务是北约的最高军事长官,与轮流坐庄的北约主席不同)。如果属实,这应该是老川本人的意愿。国防部长海格塞斯(Pete Hegseth)不同于万斯和卢比奥,该职位应该已经是他人生的顶峰了,他处处是yes-man。

盟军最高司令职务自1950年代初设立以来,一直由美国人担任。曾担任这一职务的美国(退役)海军上将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警告说:“如果美国放弃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职位,欧洲会将其视为脱离北约的重要信号。……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一旦我们放弃,他们就不会再回归。我们将失去在北约内部的巨大影响力。”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难道是因为北约一些国家的贡献不够,不到GDP的3%,美国就要退出来?有远见领导人应该有能力与盟友消除分歧,建立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历史和互信的伙伴关系,以应对这个时代正在出现的全新的重大挑战。而这个时候的川普,却自我边缘化,令人不解和遗憾。

最近这三十年,西欧和美国民主党愈发表现出“后现代文化“的理念(批评者说他们已经失去了common sense),这种理念离传统文化和民粹主义越来越远。如今,这种分歧正在导致政治上的裂变。美国MAGA保守派和西欧的右倾政党的崛起,正是这种裂变的产物。新保守派注重实用和利益。对他们来说,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已经不重要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中的不少人与相信丛林规则的普京有心灵上的契合。

近百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常在孤立主义(Isolationism)与干涉主义(Interventionism)之间摇摆。美国当年的孤立主义,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珍珠港事件最终导致罗斯福摒弃了孤立主义。二战的胜利使美国最终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后来的干涉主义行动虽然并不总是明智或成功,也带来一些诟病和损失,但总体上无损于美国在世界的领袖地位。

如果川普政府倾向于孤立主义,这不是不可以的。那就不要去干涉不该干涉的事情。然而近日有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复杂,但在苏联后期和解体后是明确归乌克兰的,2014年被俄罗斯武力夺走。在我看来,克里米亚应该是将来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最终,克里米亚不是不能失去,但要以此换取其他领土的回归,以及持续、公正的和平。然而,川普一入白宫,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就在电视上宣称,泽连斯基想收复克里米亚是“不现实的”。现在美国又要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连个谈判筹码都不给乌克兰,这算什么东西?!

5.

乌克兰,首先是乌克兰人民的,其次它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一个小国正面临被一个大国侵略和瓜分,而另一个大国却撇开小国,直接跟侵略者谈判,看到底该分哪一块能得到“和平”。这种情况,二战以后从来没有发生过。

然而,在二战以前不久却发生过一次。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有一个主要居住着德裔人口的边境地区叫Sudetenland。希特勒以保护该地区德裔居民的权益为借口,威胁要通过军事手段吞并该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是个军事弱国,而其盟友英国和法国不愿因这一地区问题与德国冲突。于是,盟国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撇开捷克,于1938年9月与希特勒签定了“慕尼黑条约”(Munich Agreement)。条约规定,立即割让Sudetenland给德国,同时德国承诺不再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进一步的领土要求。

结果怎么样呢?仅过半年,1939年3月,希特勒就撕毁承诺,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它又征服了波兰。再过一年,德国在1940年5月发动“闪电战”,绕过马奇诺防线,迅速占领法国北部,法国投降……

一个有远见的人,是不需要看见棺材才落泪的。“慕尼黑条约”刚刚签署完一个星期,当时任英国议员的丘吉尔就在在英国下院发表了一场著名的演讲,痛批英国政府背弃盟友和绥靖政策。他的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

 “We have sustained a total and unmitigated defeat.... Silent, mournful, abandoned, broken, Czechoslovakia recedes into the darkness."

(我们遭受了完全且彻底的失败…… 沉默的、悲哀的、被遗弃的、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隐入了黑暗之中。)

"The Government had to choose between war and shame. They chose shame. They will get war too."

(我们的政府不得不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出选择。他们选择了耻辱。但他们将来还是躲不掉战争。)

"This is only the first sip, the first foretaste of a bitter cup which will be proffered to us year by year unless by a supreme recovery of moral health and martial vigour, we arise again and take our stand for freedom as in the olden time."

(这只是小嘬一口,只是苦酒的最初品尝。除非我们通过道德健康和军事力量的获得极度的恢复,并如过去那样为自由而战进而重新崛起,否则这杯苦酒将年复一年地递到我们的面前。)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现在的欧洲即使拳头不硬、勇气和团结不足,也会跟乌克兰站在一起。俄罗斯就算打下乌克兰全境,也不大可能很快再进攻北约国家(但摩尔多瓦将非常危险)。中国也不大可能短期内在海空跟美军直接大规模冲突。但美国领导人绝不应该忘记,莫名其妙地站在盟友的对立面和不负责任地摆布弱者,长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就在昨天,有报道说由波音研制的第六代隐形战斗机F-47即将问世。国防部长海格塞斯马上表示:“现在我们有F-47,这向美国盟友释出直接且明确的讯息,我们不会离开。也向敌人表明,在未来好几年,美国有能力毫无阻碍地在全球投射力量。”

而我的心情则不太一样,我在想那些花大价钱购买了F-35和其他尖端武器的盟友,最近是不是有些担心害怕。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上一篇那张地图下面提到,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Kursk)地区有一块攻入了俄罗斯境内。然而在3月初期,突然间乌军战局十分不利,我还看到了乌军慌忙撤退和路旁士兵遗体的照片。恰巧就在那几天,因为日前在白宫与泽连斯基的争执令川普很恼火,他让国防部中断了对乌军的情报支援(主要包括卫星图像、实时战场监控和敌方通讯拦截等)。那些天情报支援中断(现已恢复)与乌军战局不利是什么关系,乌方并没有明说。但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如果两者确有因果关系的话,是不可饶恕的。你可以预先通知乌方某日后中断,让对方有所准备,必要时撤退。但绝不可以战斗中突然中断,这完全是给普京递刀子。鉴于这种疑虑,那些购买了美国尖端武器的国家可能不免担忧,有一天如果不合美国的意了,会不会飞机无法起飞,导弹发不出去呢?

近年来,五毛、粉红(甚至官方的华春莹)多次引用据说是基辛格的话:“做美国的敌人或许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却是致命的。”我曾文考证和批驳这种断章取义的编造。然而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如果有一天这真成了世界的普遍看法,美国就麻烦了。到那个时候,假如再出现阿波罗13号那样的事故,世界人民还能像50多年前那样仰望天空,祈祷美国宇航员平安吗?假如再出现一次9.11,世界上会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民,会跟美国人民站在一起?

但愿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愿美国在显示硬实力强大的同时,继续彰显人类自由、进步、文明的价值观。假如不是这样,则我们明天的生活和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将会出现巨大的裂变。其实,上面丘吉尔所说的那 bitter cup 的预演,已经在发生了 — 智力超群的马斯克的神奇的TESLA,如今正在经历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