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网友问题:"苏联给中共800架飞机。怎么1949年前从来没有共军飞机与国军飞机空战的新闻?"
你说苏联给中共800架飞机。怎么1949年前从来没有共军飞机与国军飞机空战的新闻?也没有共军飞机轰炸国军的新闻? - f2022f发表于 网上谈兵 - 论坛 | 文学城
你说苏联给中共800架飞机。怎么1949年前从来没有共军飞机与国军飞机空战的新闻?也没有共军飞机轰炸国军的新闻?
第一,苏联向中共提供了日本关东军的可武装至少100万军人的武器装备:步枪70万枝、机关枪14000挺、炮4000门、坦克600辆、飞机860架、汽车2500辆、弹药库679座; 在1947年以前又提供步枪30万枝。
这个在“知乎”里面有很好的回答:
彭真9月21日电已说明接收到27架双引擎日本飞机和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曾克林回忆称另接收了一日本航空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九九高级教练机共40多架;仅彭,曾两部在9月21日前就接受了日军飞机近140架左右。此后彭真并有专电报告中央称,他们已经接收了一个航空大队。《曾克林将军自述》,第126—132页。
1945年10月25日,东北局还进一步致电中共中央,说明苏军要求中共速派人接收东北工业中心城市及其各工厂,除已搬走者外,苏军都愿交给中共。除已交中共的飞机和有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全部人员可用外,仅抚顺一处便有300万发炮弹可交我使用。史料来源:《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1945年10月25日。
1945年12月17日,东北局再告中央:又从旅顺和朝鲜得“近万步枪,百挺机枪”,苏方还提供了40余架飞机,东北局已决定成立航空学校。史料来源《东北局关于建立空军问题致中央电》,1945年12月17日,《彭真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10、312—313页。
综上自1945年9月下旬中共东北局赴东北后,所得武器数量就非常可观。至少取得步枪十四五万,机枪5000挺左右,炮数百门,飞机两百架。试问如果没有苏军援助大量装备和大量弹药,这些在刚刚马不停蹄赶到关外来,其中不少部队徒手,而东北的军工生产还没有组建起来的情况下;中共如何能够一下子组成30万“民主联军”,而且马上和全副美式装备并有空中支援和大量火炮的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第七十一军等精锐部队血拼,还予敌重创。
我们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大批营、连、排干部以扩充部队,尤其是急需大批人“来学飞机坦克大炮”。他们因此强烈要求中共中央分令各区再抽调人员尽快经大连转送到北满来,以“建设数十万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史料来源《东北局关于华北战场与东北战场等问题的报告》,1946年9月9日;《林彭高陈对目前形势与今后任务的意见》,1946年10月19日。
有史友提出,林彪四野有几百架飞机,为什么没有发生大规模空战?为什么开国大典,仅几架飞机飞两遍?上面的史料已经说的很清楚,中共当时没有足够的飞机员来开飞机,并不是缺飞机。另外,飞机要升空作战,还需要航电,雷达,地勤,机修维护等方面。而且苏联缴获的多是日本老旧飞机,破损不小;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战力斗。至于开国大典,很可能是上述原因造成,也不排除政治因素。
而国军其实在内战中出动空军也不多。
致命的自负 —国民党大陆溃败的原因再探 — 中国:历史与未来
就空军而言,由于抗战时,国军空军中有经验的飞行员几乎全部阵亡,新训练的飞行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参加了内战,多数人不仅缺乏飞行经验,更缺乏熟悉美式飞机的投弹、轰炸之复杂技术的时间。另外,在国民党空军得到的美制飞机中,有一些根本派不上用场。重型轰炸机B-24/25主要适合对敌大城市、大工业设施进行战略轰炸的,等于基本无用。轻型战斗机P-40,P-47,F-51等是用来与敌方战斗机空战,或攻击敌轰炸机夺取制空权的。而中共此时虽然有飞机,但从未投入战斗,因此,国民党军战斗机的作用较为有限。而对中共战争中最需要的对地攻击机(俯冲轰炸机),国军却一架也没有。在实战中,国民党空军勉强用战斗机代替,但因飞行员从未学过俯冲轰炸,更没有对地集束火箭、凝固汽油弹,哪里谈得上命中精度和攻击效果。战斗效率如此之低的空军,却依旧消耗着大量的军费。
这篇文章还谈到美械的缺点:
然而,武器是要人来掌握的。国民党军队的现状,却跟如此现代化的装备严重不匹配。抗战中,海军全部损失,机械化部队消耗殆尽,在军队中,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为数不多,战后最后两年新加入国军之新兵在国军中所占比重较大。此外,有作战经验的空军飞行员几乎全部牺牲。[28]
就其美械兵团而言,开战之初,虽有美军事顾问团的指导,然士兵大多未经长期训练和缺乏实战经验,在武器使用上不习惯,以及不知武器发挥威力需要哪些条件。据有学者研究,内战前,除新1、新6两军和中国远征军的16个师参加过缅北战役之外,多数部队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及实践就被投入了战场,部队对美械装备的熟悉程度远未达到标准,甚至五大主力的5军、18军、74军也仅对部分军官与军士做了2-4周的武器训练,在绝大部分官兵基本上没有了解新式装备的情况下就投入实战。[29]此时,配合美械装备运输的交通设施很不完备。津浦、平汉、胶济、北宁线等铁路运输之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未畅通,再加上共军广泛地采用毁坏铁路、公路、桥梁的战法,[30]破坏国军运输补给线的,美械装备的运输与补给很困难。国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运输需倚靠大量的火车车皮,增加了运输的难度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靠空运的话,其承载量有限,但耗费巨大,且不能运输坦克等重型武器。美械装备由于火力的迅猛,弹药消耗很快,对野外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这恰恰是国军后勤的主要缺点。结果在实战中,美械部队经常发生弹药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有,美械装备使用的弹药,必须由专门的兵工厂制造,如型号、制式与美式坦克、机枪和大炮不匹配,后者根本无法射击。而国共开战时,国民党还没来得及建立生产与美式装备配套之各种物资和弹药的兵工厂,其原有的兵工厂无法生产美制枪弹。这样,弹药一旦打光,就须依靠美国援助。如果没有援助或援助不及,这些坦克和枪炮就成了废铜烂铁。蒋介石曾告杜聿明:“东北部队美械弹药应设法节省,不得浪费,希特别注意,通饬所属遵照办理为要。”蒋还电告在美国采购军火的毛邦初,令其告诉美国人,“美械子弹之奇缺实为严重情形之主因也。”[31]在战争后期甚至出现了部队被迫将部分美械武器又换成国械以提高战斗力的情况。例如鲁南鏖战时,有些国军部队即是如此。淮海战役前,甚至嫡系主力第5军也重新装备国产步枪、迫击炮等以解决弹药补充问题。此外,坦克和装甲车只有在交通通畅的平原地区才能发挥出威力,在山区、河流众多的地带,以及城市巷战中均无法施展自身的效果。陈毅根据共军与国民党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经验得出:“美械使火力增强,但火器复杂,蒋军士兵无法掌握,不能灵活机动,消耗弹药甚多,缺少运输工具,供给不上。野战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32]
但它没有谈到美英对华武器禁运。
f2022f
2025-03-27 15:22:56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所以蒋纬国就当运输大队长,就都送给共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