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辩论,中国有争吵。
辩论和争吵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辩论有三要素:1,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真知;2,先定标准,再开辩;3,辩论有规则。
没有这三个要素,就不是辩论,而是争吵。
争吵也是有目的的。没目的,就不会争吵了。
所有人类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中国人断不会无目的地浪费时间。
争吵的目的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
且,因为自己是真理拥有者,于是,就拥有了奴役对方的智力优势。此其一;
争吵是没有标准的;比如伟人。
在我看来,伟人不是自己过得多好,当了多大官,掌了多大权,驱使了多少民众为他服务,
而是,为他人、民族和全人类,贡献了怎 样的才智,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用前一个标准,希特勒最伟大,毛泽东次之;
用后一个标准,耶稣最伟大,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一类科学家次之。
为什么?因 为,耶稣的牺牲最大;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人,贡献非常大,只是牺牲少了一等。
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不统一,就不要讨论。
讨论就是吵架,毫无意义。
中国的左右两派,见面就掐架,无尽无休,究其实,左右两派各有一套标准。
争吵是没有规则的。
争论中,我默认的规则是:对方说话时,我保持安静,对方说完,我再说。这一点,我能做到。
可是,对方做不到,且完全无视这一规则。我尽自己最大的耐心,等对方说完。
而且,我还像计算机协议一样,询问对方:你说完了吗?
对方说:完了。
可是,我一开口,甚至我还没开口,对方又开始突突了。
我就火了,我说:你闭嘴。此时,他得理了。他说老刘你别生气。
他能保持一瞬间的沉默,但是,他没有这种习惯。等你一开口,他又开始了。
对此,我毫无办法。由此,产生了一个十分邪恶的想法:原来专制是用来对付这种人的。
现在,我看见这类人,马上遁了。
辩论是为了问题,和辩论双方有关,但,关系不大。至少和面子无关。
因为,正反双方,都能在辩论中有所得,都能在辩论中去粗取精,获得真知,并因为获得真知而感到愉悦。
即:辩论双方,没有胜败,没有得失,只有人类知识和思考能力的边际增加。
这方面的经典,可参考《苏格拉底的最后箴言》。
看看苏格拉底,如何把“黑的说成白的”,如何一步一步地将似是而非的概念,
像扒掉皇帝的新衣一样,脱得干干净净。
当你被苏格拉底之追问,逼到了墙角,作何感想呢?
我想到了中国人的“杀手锏”,耳边响起了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何必如此较真呢?
这样,不就把天聊死了么?
这就是辩论和争吵的分野。
要辩论,就要较真;不较真,何必辩论呢?不较真,如何能求得真相和真知呢?
所谓较真,所谓把天聊死,不就是让对方无话可说,失了面子嘛!
这正说明,中国式争吵的目的,焦点根本不在争论的问题上,而在论辩的双方身上。
要是为了弄清问题,何来“较真”之说?
问题清楚了,不留死角了,不正应该皆大欢喜、三呼万岁吗?
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决了一个疑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闻道,不是该像孔夫子一样满心欢喜吗?
“较真”之说,是争吵的最后一剑。
但,十分有效,此剑一出,谁与争锋,绝对可以保证争论者立于不败之地。
有时,边上还有些善意劝解的。论辩,必然稀里糊涂过去了。
中国式争吵,走到最后,必定是这个结局。
但,中国之争吵者,手里绝不是只有“较真”一把兵器,据我归类,不到十八般,也有七八种的。
第一,资格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是没有议员资格,却纵论天下大事,也有妄议朝政的嫌疑。
不过,那是老黄历了。
皇帝不在了,奴才思想却源远流长。当你对某人“说三道四”时,就有人跳出来质疑你的资格了。
比如,我说毛某人如何如何。就有人斥责我说:你有什么资格评说他!
我问:为什么?
他说:你没有他当时的感受。
我说:如此说来,谁有他当时的感受?谁也没有。谁也没有他的感受,那就谁也不能评说他了。
但是,市面上关于他的传记,可多了去了。那些传记,不都成了鬼话、毫无价值了吗?
对方语塞。
但,资格论在中国,依然很流行。
第二,绝对论
有一次,在课上讨论“公平和效率”。一个学生很有把握地说,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我利用了一下我的权威,制止他说:别说绝对。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这不妨碍我们追求公平的努力;
世上,也没有天堂,可我们依旧为在尘世建设一个更加接近天堂的世界而不懈奋斗;
或许,真正的爱情,也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依然不曾失去对美好爱情的歌唱,以及向往。”
绝对是理想,相对是现实。无论现实多么肮脏不堪,理想总在无限远处,如光明一样召唤着我们。
人类之所以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流血牺牲,都不曾停下追寻的脚步,就是因为地平线处的那一道曙光。
说民主,反对者说:民主也不是绝对好。说法制,反对者还说:法制也不是绝对好;
说权力集中,反对者再说:分权也不绝对好;说市场经济,反对者依旧说:市 场,就绝对好吗?
甚至说日本干净,他们也振振有词:日本难道就没有垃圾吗?
我想说的是,日本也有垃圾,但绝对没有中国那么多垃圾。民主不是绝对好,但绝对比专制好;
市场不是绝对好,但绝对比命令经济好;法制不是绝对好,但绝对比 人治要好五倍。
——李肇星说,中国人权比美国好五倍。在此,借用一下李大使的名言。
总之,他们有一把无敌于天下的利剑“绝对论”——“绝对论”成了顽固不化者的最坚实的掩体,
所有的改进,都被“绝对论”化于无有。他们用绝对苛责别人,却用相对宽恕自己。
第三,换位论
换位论的具体说法是:你行你上。
有人搞了一个英文版,叫:you can you up. 据说,连科比都知道了这个词儿。
但,科比只是付之一笑,因为,很荒谬。
你要批评他的菜,他就说,那你来做;批评他的画,他就说,你来画;
批评他的文章,他就说,你来写一个;批评他的电影,他就说,你来拍一个。
可是,你要批评他执政能力不行,他从来不说,你来试试。
而是说,他有能力改正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换位论,是极其滑稽的。就像篮球比赛,你的教练说你打得太烂了。
你难道说:你行你上吗?软件项目中,有专门测试人员,负责给所有代码挑错。
如果,测试员找出了你的代码错误,你敢说:你来写吗?
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职业批评家。
且,为了保障批评的质量,批评家必须“袖手旁观”,必须置身事外,必须利益无关。
一旦艺术批评家,也开始画画,其批评的 价值将荡然无存。为什么?
因为,我绝对不能说同行的坏话;要是我说了你,你也会说我。
为避免相互拆台而坏了圈内的潜规则,理性的做法是,互相“抬轿子”,
互相捧臭脚。即便内心轻视,也不会说出来,最多保持沉默。
中国电影,就是这个状态,没有职业影评人。
今天,你出了一部新作,我给你说好话;明天,我出了新片子,你也给我贴金。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是,没有批评, 自然没有进步。
一个外国导演到中国来,问圈内人:中国有职业影评人吗?
答:有影评人,但没有职业的,都是兼职的。
外国导演笑而不语,言下之意:这么玩儿, 中国电影能进步嘛?
所有中国圈子,大都如此;都在圈内,没有一个人在圈外,谁也不独立,谁在圈内都有利益。
所以,谁也不敢发表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圈子,就是批评自己;毁了 圈子,就砸了自己的饭碗。
因此,没有独立的批评家,就没有独立的批评;没有独立的批评,就谈不上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批评是有资格的;跳不出圈子,就没有 资格批评;
圈内人之间的批评,只能算是打情骂俏,一钱不值。
第四,圣人论
圣人论,是指批评者必须是圣人,否则,你就批评不得。
批评者必须是圣人吗?显然不是。
如果要求批评者是圣人,事实上意味着完全消灭不同声音。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人、圣人,只要不是神,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可,不论朝野,圣人论之应用,极其广泛。
上到国家机构外交部,下到家庭内部夫妻失和,随时可见,随处上演。
比如,每当我指出我老婆的毛病,她就反驳,说你还不是这样那样。
言下之意,我也有毛病;我有毛病,就没资格说她。
还有,如果有外人指出中国的人权问题,中国外交部以及相当一部分中国人,
就说:你们美国没有人权问题吗?你们有人权问题,还说我们。
你们还是别说我们的问题了,还是关心关心自己的人权状况吧。
再有,如果有人说中国不民主,中国人还是这个套路,就说:民主国家就是完美的吗?
你们不也不完美吗?你们不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吗?
这是圣人论1.0版。到了2.0版,进化出另一种技巧,
就是:不去证明对方言论之正误,而是,抹黑对方的人格。
好像抹黑了对方的人格,对方的话,也就一起 变黑了一样。
即:证明对方在道德上是有污点的,有污点的人说话,就不被采信了。
其实,这种逻辑,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例如,在调查团伙犯罪过程中,污 点证人及其供词,是经常被采纳的。
换言之,因为一点,而否定其余,无论在逻辑和实践上,都是毫无根据的。
但,这种戏法,在中国频频上演。
柴静拍了个片子《苍穹之下》——攻击柴静的人,不问片子之真实性,
却说柴静抽烟、开大排量汽车,等等。对付薛蛮子,照旧。
不问其言论之真伪,却说薛蛮子是一个嫖客。
天下无圣人,世间是不是该禁绝批评声?
人间无理想国,国与国之间,是不是彼此保持沉默,谁也别说谁呢?
第五,双轨制
“双轨制”在中国,不仅在实践上大行其道,在争吵中,更是频繁登场。
具体表现为,“伟人”一个标准,老百姓一个标准;
个体一个标准,集体一个标准;国内一个标准,国外一个标准;
昨天一个标准,今天又是一个标准。
杀人十恶不赦。但要是皇帝,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杀人就不仅不是罪孽,反倒成了功劳,
且,杀人越多功劳越大。基督教没有这种“双轨制”——基督教教 人:要宽恕,要爱你的敌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多数国家取消了死刑。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杀人是罪恶,
为什么必须以消灭敌人的肉体来彰显正义呢?倘如 此,不也是一种罪恶吗?
这就是单轨制,是逻辑一致性。
在中国,为了给杀人这样一件最大的恶洗白,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做法,
贴标签:是阶级敌人?还是朋友。要是敌人,就杀无赦,不仅义正词严,而且,功劳大大地。
但,悲剧在于,人不是全善的神,被贴上“阶级敌人”标签的,根本不是什么敌人,
而是与你有不同意见的人。刘少奇、彭德怀等等,均足以为证。
当我们不能善待我们的敌人,我们也就不能保护我们自己了。为什么?
因为,有权势的人,会随时赏你一个“阶级敌人”的标签。
换言之,我们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敌人,并非出于我们的善心,其实,是出于保护我们自己的私心。
这个道理,在中国,有几人能懂?
“双轨制”是中国特色,古已有之。当今,只不过是发扬光大了。
美国的情况,就比中国好。克林顿是大总统,但,一样不能偷情。
偷情了,照样被抓,照样上公堂,照样被弄得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在中国,那就是“浪漫的革命主义”爱情了。但你要是小民,非抓你个卖淫嫖娼,不可。
第六,成败论
成败与是非无关。换言之,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意味着其有理。
相反,在中国这样一个数千年来、只问结果不择手段的古国,成功几乎是流氓的代名词。
你没有成功,只能说明你不够流氓,说明你手段不够黑,脸皮不够厚。
但,可笑在于,中国人倒果为因,以成功证明其有理。
比如,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女生。和我争论时说,你说人家南开大学艾跃进教授不好,
水平不高,但是,你要知道,人家艾跃进的书,不愁卖!
你说你的书好,怎么销量没几本呢!
说别的,也就罢了。
这么说,我真是怒了。只是看在她是女生的面上,我忍了。
否则,我只想明确无误地告诉她,她就是一个白痴。
成功和有理,是两回事。成功,不一定有理;
就像成吉思汗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但,并不代表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一样。
恰恰相反,他代表的,是破坏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第七,片面论
片面论,不是辩论,而是逃避。你说的是A面,对方偏说B面,说的本来就不是一面,谈何辩论!
“片面论”者是一个游击战士,从来不和你面对面、针尖对麦芒地交锋,而是绕弯子。
你说阳面,他说阴面;你说光照过强,他说阴面好像还行。
在中国式争吵中,片面论几乎是最有效的“反击”武器——试想,无论你多么周详,
你能做到360度全覆盖吗?难啊。既然,你不能全覆盖,那就是不全面;
不全面,自然就是片面。足见,“片面论”给自己一个树立了一个百发百中的靶子,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说国有企业是没有效率的,历史上中国的官山海、盐铁专营,都是不成功的;
近代洋务运动的官办、官督商办,也是彻底失败的;
世界上,也少有国企经营良好的案例,
即便在集体主义精神最强的日本,国营的邮政企业,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对如此铁证,中国人依然有话讲——他们说,要全面地看待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职能。
看,你说的是效率;他们说的是社会职能。
这是一个问题吗?不是。但他们以此反对你的观点,他们说你不全面,他们才是全面的。
你看问题是片面的,他们是全面的。全面的,自然要“完胜”片面了!
所以,当有人说你片面时,讨论即可终止。多一句,都是浪费。
第八,立场论
立场论,也不是什么新发明。都是老祖宗用过的、用烂的,慈禧老佛爷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就是立场——凡是外族、外国的,都是坏的;东西不好,人也不怀 好意;
凡是中国的、汉族的,都是好的;东西好,思想好,制度好,人物好,万古不易。
当下的人,啥也不必作,只要把老祖宗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就是 本分了。
上个世纪,有一个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也是立场论的变种——因为,我们搞得是社会主义,既然如此,社会主义的一切,都是好的;
资本主义的一切,都是坏的。社会主义一天天好起来,资本主义一天天烂下去。
立场论的最高形式,是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一旦和“爱国主义”结合,就拥有了核武器和无限开火权,无敌于天下了。
凡是,说中国不好的,都是“汉奸”; 凡是,帮助外国的,也是“汉奸”。
——2008年奥运会,郎平执导的美国女排,曾经和中国女排交锋。
这可如何了得,帮助“境外敌对势力”和中国作对,
一夜 之间,郎平就从原来的民族英雄,变成“汉奸”了。
不要以为“汉奸”只是郎平那样的大人物,才有幸荣任。小老百姓,一不小心,也就成“汉奸”了。
你买了新西兰奶粉,汉奸;你买了日本车,汉奸;你去国外旅 游,汉奸;你去国外旅游且消费,更是汉奸。
为什么?因为,你支持了外国人的产业,而没有支持“民族工业”。这就是你的罪!
你就算喝三氯氰胺,也不能买外国 奶粉。
因为,三氯氰胺是国货!国货,就是好的,就要支持。
国人做的事儿,就是对的,就要支持。
这就是立场论——对方有这种思维,你还和他辩吗?
第九,较真论
愿赌服输。要辩论,就要较真,就要把对方逼到墙角,无路可逃。
你有本事把我逼到死角,我服你,我为你鼓掌。
但,中国人的特色,就是哪儿都没有规矩。辩论也没有,所以,我才将此命名为争吵,而不是辩论。
当对方理屈词穷了,他又变脸了,和你说:何必较真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你不想较真,就早说,就别辩。科学求真,辩论较真。较真,乃辩论的基本要求。
好比皇帝光着屁股上台,一个小孩看见了,对他说:皇帝陛下,你光着腚呢? 皇帝回答:何必较真呢?
指出对方的错谬,就是较真吗?不较真,皇帝的新衣就一直穿下去了。
千秋万代,循环不已。在这个意义上,“不较真”才是中国社会的一大弊端。
不妨回顾一下——汉景帝时期,黄生与辕固生关于皇权来源的辩论。若较真,或许,
中国人就能走出“治乱交替”的死循环,可是,汉景帝说,别较真了。
于是,这 个问题,就搁置下来了。而且,一搁就是两千多年,迄今,中国人也不明白,
革命是要不得的。因为,革命者的最终结局,都是反革命。
以上九款,是中国式争吵中常出现的技巧,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恶劣的。
最恶劣的是什么呢?是不针对问题,而针对人。
什么是对人,而不是针对问题呢?
举个例子。比如,对方的问题可能很初级。针对问题的话,应该说: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针对人的话,就会说:你真愚蠢,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
措辞都很激烈, 但,一个是对问题的,一个是对人的。智者千虑也有一失;
一般人能接受前一种说法,当然,这不是一种好的表达,但,可以接受。
可要是第二种表达,就难以接受,即使是心胸开阔的人。
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的全盘否定,是人身攻击。
任何一个人,都会犯错,但,任何一个人都有所长、都有可取之处。
全盘否定一个人,不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更是对个人权利的极大蔑视。
可悲的是,中国式争吵的大结局,大多是以人身攻击结束的。
如,鲁迅说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种话,关起门来骂,消消气,发泄发泄是允许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可要是白纸黑字地印刷在报纸上,公之于众,就是泼妇所为了。
概而言之,辩论双方的目的,在于把问题搞明白;问题搞清楚了,达成共识了,辩论随之结束。
与此相对,争吵从来不是为了问题,而是为了证明一方比一方厉害。
事实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方并不比另一方更高明,并不存在一个人拥有超出他人的智力优势,
但,偏偏就有人去寻求这个根本不存在的解。
中国式争吵,无尽无休,盖由此出。
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北京,家中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
北京,办公室
据说,星期五是我的幸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