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北京南城为什么这么惨

都是国货 2018-07-21 02:42:12 ( reads)

北京南城为什么这么惨

 

北京南城人民自己都不讳言的「穷宣武、破崇文」,究竟从何而来?

 

文|伍雩

 

与保定、驻马店等微博严肃文学重灾区相比,北京南城虽然不时出现在网络段子中,但居民至今保持着强烈的地域认同:在宣武、崇文撤区多年后,很多人仍然不肯屈从于政策,视自己为东城、西城的人民。

 

▍传统意义上的北京南城,即指原崇文区和宣武区,也可泛指北京市区南部。2010 年,宣武与崇文正式并入西城区与东城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这种地方骄傲并非毫无根据,南城不但本地人密度惊人,早已成为刻板印象中的老北京大本营,而且连语言都更为突出——生长于崇文区的大张伟,其南城胡同音即被认为比海淀区的鹿晗更能代表标准京腔。

 

 

南城居民一般也不会避讳经济落后、市容惨淡的现实,往往会主动提出「穷宣武破崇文」的古老歧视链,毕竟这一点与曾经发达的市民文化相辅相成,而且绝不妨碍其地处二环以内、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宣武像北朝鲜,崇文像香港新界」——朝阳区作家冯唐

 

不过,除了「东富西贵」的两大城区,北京的其他地区在传统认知中同样地位一般,但今天的北京却早以「北重南轻」而闻名。一个住在北四环的人,往往比南二环居民拥有丰富得多的城市基建和工作岗位,也更接近北京丰富文化生活的核心。

 

北京市重心北移的速度,近年来更是持续提升,2000 年的人口重心位于和平里街道,大约是北 2.5 环;十年后,人口重心已经北移 5 km,到达了 3.5 环的安贞街道。

 

南城为什么越来越惨?事实上,今天南城的骄傲和破败,可能是出于相同的原因。

 

不一样的起跑线


 

在地理和经济意义上,南城一直是北京的双重洼地。

 

评书《雍正剑侠图》里描述了 20 世纪初北京南城的苍凉景象——

 

过十连桥,走雄县,就奔北京下来了。把式摇鞭赶车,进了城南西门。

 

三爷一看,到处是漫荒野地,一片一片的草地坟头儿……进了城圈儿,把式不走了,『三爷、三奶奶,这就是北京城啦。』

 

在老年间,一过菜市口儿,就没人迹了。菜市口南面,您琢磨,那就是杀人的刑场了。再往南走,无非就是坟地、菜地、大开洼,就这地方儿了。

 

长期作为刑场的菜市口

 

大开洼、苇塘、南下洼等老地名也诠释了南城没落的一部分地理原因——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南城本就低洼,中间的皇城又被垫高,一旦遇到水患,皇城的地面仅能湿鞋,南城水位却常没膝过腰。

 

南城五十年代后新建的学校、大院乃至街道,不乏从乱葬岗、臭水沟中拔地而起。

 

老舍话剧《龙须沟》的题目即来自一条流经宣武、崇文两区的旧臭水沟

 

清代的老北京地图,南城三分之一的区域都是农田、 沼泽、 坟地、 粪场

 

历史条件造就了南城起点低,因此,南城住户从一开始便多半都是市井草民。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城市建设在平整土地方面早已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然而,北京城「北重南轻」的局面并没有缓解。

 

今日,这种南北差距反而越来越大。老东西城区、海淀区和朝阳区(以下简称北城)不但人均 GDP 绝对值高过老崇文区、老宣武区和丰台区(以下简称南城),增速也更快。

 

1994 年,北城的人均 GDP 是南城的 1.54 倍,随后,在 2001 年和 2010 年,这一数值变成了 2.22 倍和 2.51 倍。

 

 

北城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明显高于南城,其中老西城区和老崇文区的对比最为强烈——2008 年,西城区的平均工资达到了 88416 元,几乎是崇文区 47519 元的两倍。

 

 

文化体育设施上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南城最重要的国家级公共设施,北京体育馆和北京市自然博物馆,还是 50 年代投资兴建的。对外地游客来说,北京的重点旅游区,大部分也都集中在前门以北。

 

某旅游网站上显示的北京市热门景点分布

 

推荐酒店分布也同样北多南少

 

如果说天安门广场是北京市的心脏,那么长安街可以说是北京的主动脉,为什么动脉两侧会如此不均衡?

 

跑不快的南城


 

除去南城地势低洼的历史原因,南城现状的落后,还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

 

主流说法是,北京城上风上水上海淀,所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计划都去了西北边。

 

相应的,北京除了夏天都是盛行北风,下风下水的南城也就非常不利,因而不受政府和开发商的青睐。

 

但是,这种说法得不到什么证据支持:地理学者邓羽的研究显示,北京市区地形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系数趋近为 0 。

 

尤其是在六环内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空间开发方向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小。

 

 

相比自然条件,更制约南城发展的还是它的历史基础——南城发达的市民文化,意味着这里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而这一点,这就给城市改造和拆迁带来很大的困难。

 

根据 200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全北京市的人口高度密集地区中,前 5 名都在南城。其中,人口最密集的天坛街道每平方公里 53396 人, 分别比东城区 ( 25492 人/平方公里) 和西城区 ( 26215 人/平方公里) 高一倍以上 。

 

而南城人的职业身份,又与他们的地理坐标紧密相连。

 

与现代金融发达的朝阳区和高等院校、IT 精英云集的海淀区不同,很多南城居民在下岗时代后从事小本买卖或服务行业,拆迁安置去人口稀疏的郊外很难继续原来的生计,因此也更加不愿意搬离。

 

南城拆迁成本偏高的同时,开发的回报却相对较低。

 

南城地区有天坛、先农坛等众多古建,为了保护老城区开阔低缓的空间形态,相关的保护规划对周边进行了严格的限高要求。地产开发的容积率上不去,利润非常有限。

 

《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的保护措施之一就是严格限高,1-2 层的四合院建筑改造更新时不能超过原有的建筑高度,楼房区的新建建筑不能超过 9 米。

 

然而也有例外,长安街附近的王府井百货、东方广场等商业大楼却从一开始就突破了限高要求。

 

南城的希望在哪里?难道它注定就这样一蹶不振?

 

谁来挽救南城


 

北京市政府当然没有放弃南城。

 

事实上,1991 年的北京城市总规中就提出东部和南部应该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西北有山地,而南部平原有主要铁路、公路连接广大中原腹地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比较有地理优势的发展方向。

 

因为西北都是山地,1991 版总规强调城市应往东部和南部发展,南面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应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也对南城寄以厚望,他认为北边的天安门广场是人民政治生活的中心,那么南边的天桥,应该代表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

 

按照侯仁之的设想, 以天桥为中心修建广场,在周围兴建历史博物馆新馆,东南与天坛公园毗连,西南遥望先农坛和陶然亭公园,南城必将大放异彩。

 

虽然成立了文化产业区,但是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人数上还是产值上都不到全市 1% 的份额,不复旧时光的辉煌。

 

然而,在具体的城市建设中,数次大开发都还是倾斜向了北部。近年对北京城建造成巨大面貌影响的开发,如 80 年代的中关村 (海淀)、90 年代的亚运村和 CBD(朝阳)、2000 年以后的奥运建设(朝阳),全都与南城无缘。

 

在乘数效应的累加下,北京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尤其是奥运场馆的建设,北部区域有 26 个场馆,南部只有 2 项设施。1999-2004 年间,北京的公共设施投资 98% 都流向了北部。

 

北京奥运场馆的布局重在最大程度地满足赛事要求。选址奥运村可以惠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并方便交通组织。

 

与之相应的是伦敦奥运的筹办,布局目标则是促进整个伦敦市的均衡发展。

 

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在城市东部,是城市较衰落的地区和重点整治区域。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隆提出,「确保奥林匹克遗产能让伦敦东区这个国家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可以全面分享资本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不过,随着传统中轴的复兴,南城或许有了新的希望。

 

北京目前的中轴分为三段,中部是传统轴线,代表历史纪念,而北部是时代轴线,南部是未来轴线。南部的轴线从永定门向南一直延伸到新机场。

 

 

坏消息是,2009 年促进南城发展计划中重点提出的物流园、农产品市场、批发园区等产业定位,如今已经成为了亟待疏解的「非首都功能」。

跟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