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清零政策,总算开始放松了
愚蠢而又冷酷无情的清零政策,给中下层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由于乌鲁木齐十几个人被无情的大火烧死,极度善良而又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的中国老百姓,实在是忍无可忍,不得不走向街头,抗议这一极度无理的,愚蠢的清零政策。政府看到了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才开始慢慢地放松了防疫政策,总算是给老百姓带来了一线生机。
所谓的清零政策,就是封控,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关闭在狭小的高层公寓里,老百姓已经容忍了三年了。
为什么要封控,就是因为以包子为首的中央领导,严格要求清零。凡是发生疫情蔓延的地方,当地的领导立即被撤职。那些贪官污吏们,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对于长时间的封控,当地经济是不是发展,老百姓有没有饭吃,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有没有造成老百姓的精神病等等一切问题,完全是不闻不问,因为不管这些问题发生的多么严重,他们的乌纱帽还在就行。于是造成层层加码,严防死守,严格封控。还美其名曰叫静默。
农民们的菜烂在地里,没有人出来上街抗议;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人出来抗议;贵州转运老百姓,车祸死了几十个人,没有人上街抗议;安阳火灾烧死人,没有人上街抗议。于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员们就仍然继续封控,坚持清零。直到乌鲁木齐大火烧死人以后,老百姓实在是忍无可忍,只能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才开始放松了政策。所以今天享受到自由的人们,应该感谢那些走上街头的勇士们。
在omicron变异株出现以前,清零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omicron开始流行以后,清零政策就应该及时调整了,因为omicron已经不感染肺部了,只是感染上呼吸道,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正是因为omicron传染性极强,传播能力极大,致病性极低,防不胜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它的传播,即使是疫苗,都没有明显的预防感染的效果。而且,正是因为omicron传染性极强,传播能力极大,致病性极低,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弱毒疫苗。
有研究表明,国药的灭活疫苗打第一,二针和打两针的副作用百分比是22.7%,22.1%and 13.6%),一共68%的人打完疫苗有副作用;辉瑞的mRNA疫苗是11.6%, 30.1%, and 26.1%,一共大概67%的人有副作用。
从广州市本轮疫情来看,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重症、危重症4例,无死亡病例。这些结果显示,omicron作为疫苗,比上面两个疫苗的副作用都要小很多,比上面两个疫苗更适合作为疫苗,普遍推广应用。
政府对于致病性如此低的病毒,如临大敌,大动干戈,动辄封控,实行灭绝人性的清零政策,造成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而且越是严防死守,阳性反而越来越多,很多核酸采集点,居然成了疫情扩散地,不是极度愚蠢是什么?
现在国内坚持清零的主要借口就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一旦大规模发病,会造成医疗资源不够,特别是病床不够,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如果政府把花在核酸检测和建方舱医院的钱,用在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上,增加医院病床,大力加强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岂不是更好,为什么把大量的钱和精力用在毫无意义的核酸检测上?
很多人动不动说美国死了一百万人,这完全是替中国推卸责任的说法。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称为新冠关联(associated)的死亡人数,而不是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很多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只要是新冠阳性,都归为新冠关联(associated)的死亡??。而且,死亡的主要是omicron变异株出现以前的病毒造成的,omicron造成的死亡病例并不多。
现在美国已经有94%人至少感染了一次,从去年12月,就是奥米可戎开始流行的时候到现在,美国1.16亿人感染过一次,2.09亿人感染过两次。基本上实现了群体免疫。现在发病的数字已经很低了。(Since December 2021 there have been an estimated 116 million first-time COVID infections, and 209 million reinfections. An estimated 94% of people in the U.S.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the COVID-19 virus at least once, according to a new paper from researchers at Harvard’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中国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即使不能借鉴美国的做法,为什么不借鉴一下韩国,日本,台湾甚至香港的做法?为什么非得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仍然坚决不回头,非得让老百姓忍无可忍,走上街头抗议?
好在,在那些勇士们的抗议之下,政府开始不得不放松政策了,虽然晚了一些。
歪理壹箩筐
2022-12-02 17:53:42别忘了,清零政策让绝大多数中国民众躲过了原毒株和德尔塔,整体而言,优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