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到利川避暑之二

来源: 九头聊 2024-03-24 18:54: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30 bytes)

陪母亲到利川避暑之二

到利川二十多天了,除了我自己外出到景点游玩的三天,每天都和母亲在一起。早晚出去走路,其它时间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看看书。还有就是陪我妈聊天,认识新人,也和别人搭搭话。

民宿最多能住六十多人,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住的时间长短不一,多数是来这里避暑,顺带着到周围的景点逛逛。来这里最多的是孝感人,因为熟悉了,每年都会来。还有武汉,大冶,重庆来的。很多人到这里来过多次了,而周围的景点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平时,大多数人都会待在家里打麻将。

住在民宿,见面聊天最多的就是房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她本是利川城里人,年轻时下放到这里,结婚生子,育两儿四女。孩子们成年后,户口都转到了城里,可为了在这里建民宿,前几年,又把户口转过来了。

民宿是2015年修建的,她的六个孩子都参予了投资,共三百多万。现在每年的夏天接待游客,从五月至十月,忙的时候能有六十多游客住在这里。不过,投资很大,据说至今还没全收回来。

聊到孩子,没说几句,老人家就伤感流泪。她一生坎坷,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而失去的还是她最以为傲的小儿子,37岁就因癌症去世了。她说,小儿子是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上了大学,还是重点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的是法律,毕业后做律师,中年早逝,太可惜了。好在她子女多,几个女儿都在身边,每年的五至十月,女儿女婿们都会来帮忙打理民宿。大女婿在乡镇工作,周末会来帮忙。二女婿是重庆人,以前是做鞋生意的,在这里落户后,改行做餐饮。现在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他在主做。现在孙子辈的都已长大,但大多数不在身边,有时候会来帮忙。

在家里的时候,母亲能聊天的人很少,到了这里,人多了,但能聊的人也不多。刚来的时候,聊得多的是买婆,一个姓买买提的老人家。说是老人家,其实比我妈要小十多岁。 她也是最近丧夫,和我妈能聊到一起。她是和女儿女婿一起来的,有时会和她们一起出去走走,但更多的时候,女儿女婿玩麻将,她就和我母亲聊聊天。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和母亲相互搀扶着,边走边聊,我在后面跟着。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妈在说,在问,差不多把我们家的那些事儿都说了。

沿着屋前的公路,可以朝东西两个方向走路,往西五百米,就是腾龙洞口了。每次走到腾龙洞的门口,我们都会在路边的小亭子里坐下,歇歇。遇到路过的人,也会和别人聊上几句。那天看到有位老人骑自行车,八十多岁,居然还能从利川城里骑行九公里到这里。老人说他原来是利川教育局的,退休多年,一直都坚持锻炼,所以现在腿不能走路,骑车却没有问题。过了几天,看到一个母亲带儿子来腾龙洞游玩,不知道为什么,两人闹僵了,孩子赌气,当妈的也不让着,就在那里叫着劲。看到我们坐在旁边,她便随意和我们搭上了话。她说她们是重庆过来玩的,这里虽说是属湖北,但离重庆更近一点。典型的重庆妹子,开口便说年前新冠流行的时候,她们那里死人多的去了,火葬场排队都排不上。看到她们母子的对峙,我似乎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我像她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常有这样的顽冥不化,不听外婆,母亲的话,闹腾。

民宿对面有好几栋楼房,有的装修好了,也有的没装修好。走路时,遇到一个房子的主人,也是七十多了,看起来十分健壮。他是本地人,可祖先是河南的,他儿孙满堂,可现在就他自己在这里守着老房子。他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小时候就常去门前的腾龙洞里玩。那时候这里还没开发,只觉得洞很深,走不到头。旅游景点的开发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

前几天买婆和女儿女婿回了孝感,每天走路就只有我和老妈了。路上遇到人游人,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母亲都会和人家搭话。每次和别人聊天,他们都会惊叹老妈高寿,身体健康,还能走这么远的路。母亲听到这些,除了暗自的窃喜,自豪感,母亲都会客气地说,不行啊,毕竟年龄在那儿。一般能出来旅游的, 八十多岁的人都很少,更不用说年近九十的了。唯一的例外是我们在吊桥上看到的一个老人,坐着轮椅去腾龙洞里玩。推轮椅的应该是他孙女或保姆,她说老人家在家里闷,想出来透透气。问到高寿,老人家已经96岁了,这是我们在这里见到的唯一一个比我妈年龄大的人。

有一天我们走得远了一点,过了吊桥,沿着山下河边的小路,一直走到了另一处的农家民宿。那里有几家农户,都是小楼房,房子都很大。但接待游客的只有靠江岸的两家,兄弟俩的房子,五层楼房,背靠青山,面临青江,环境也不错,只是出入不方便,出来要走一段山路,还要过铁索吊桥,路窄桥小,只能过摩托车和小三轮电动车。房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平时在外打工,夏季这几个月回来,自己做老板,接待游客。他说尽管不是很方便,多的时候也能住满游客。

今天走路又到了腾龙洞的门口,坐在长廊里歇息,看到一群人拥着一老奶奶朝我们这边走过来,稍后他们大部份进洞里去了,只有三个中年人在我们旁边坐下来。一问,才知道她们是恩施来的,陪客人来玩,顺便带她们的老母亲来散散心。问到她们的母亲,88岁了,身体健康就是有一点老小孩,以前来过这里,可这次还想进去看看。没过多久,老人家自己出来了,她在里面爬不了阶梯,只好自己退出来。聊到她们家的人,父亲是1949年参军,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了江的老干部。当初转业到北京,后来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山区,才来这里安家落户。只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和母亲一起到山里小住,避的不仅仅是酷热,于我而言,还有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于母亲而言,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人交流。只可惜种种原因,不能住更久,期待来年还有机会再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点赞好儿子!请问你们住的民宿名字还记得吗? -Happy_Woman- 给 Happy_Wo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4/2024 postreply 23:47: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