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秋游故乡散记》 32《游山玩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
32《游山玩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在江北岸港口上方,有一块数百米方圆的圆形巨石,俗称为“盘砣石”。其前端伸入江水中,一任激流冲刷拍打,巍然不动。其远端向太白岩逶迤延伸,直没入西山公园下方崖底。盘砣石约有丈余高,有路通到石上。巨石上面却是甚为平坦,天气晴朗时,常有市民们来此晾晒衣物,或摊晒稻米粮食山果菜蔬。也有许多人闲暇无事,悠闲踱来,来此打望观看江景。
盘砣石在万县市很有名,是因为铁杵磨针的故事。据说唐朝李白生在川北江油,长在川东南浦(万县),小时居住在江畔太白岩上,愚鲁贪玩。一次他在盘砣石,看见一位太婆用劲打磨一根铁杵,想将它制作成一根绣花针。李白被太婆不折不挠的坚毅精神警醒,从此奋发上进,终于成为史上最著名的诗人。
记得小时侯,周末天气好时,巴郎常去到万县市长江北岸轮渡码头,攀上旁边的盘砣石,在盘砣石留连闲游。看那大江,日夜不息东流水,浩浩荡荡,激浪扬波。看那江岸,江风渔火唱晚晴,游人如织,桅樯错落。日升月落,四季交替,景色变幻,目不暇给,真个是万川秋韵千峰秀,一江春水半城山。如此的美景,美不胜收。使少年的我,常在江边一坐半天,沐着江风,看着波浪,久久地不愿离去。
站在盘砣石上,江面开阔,江水滔滔,浩荡东流,心里油然生出振奋。有时,运气好,可看见长江放木筏景象。
60至70年代,长江上游还有许多森林,伐木业很是兴旺。伐木工人操纵机器,将两人怀抱粗大的树干,截成20余米长短的原木,去掉枝叶根皮,用畜车或汽车拖到江边,再用铁条铁钉将几根原木固定在一起,成为木筏,用绳索铁丝扎束加固。涨水季节,有放筏人撑着木筏,顺水下流,从支流进入干流,再进入长江主流,将木料送到需要的地方。
只见从几十里外的武陵和新田上游,或十几,或几十,或上百的排筏,沿着江左,踏波逐浪,顺流而下,追风驰电,奔腾而来。排筏头上,插着红旗,点着“气死风”灯,放筏人撑着篙,大声地呼喊着,对应着,吼唱着峡江号子,提醒下游船只避让。排筏击打江水,卷起阵阵水浪,在江面形成翻腾的白雾,放筏人们的身影,在白色水雾中时隐时显,恰象足走蛟龙,乘风破浪,豪迈气概,一往无前。直到万县市下城,北岸南门口货运码头下面岸边空地,方才将排筏停下,准备交割。也有在此过夜的,准备第二天继续下行,飞越三峡的急浪险滩,闯过湖北宜昌荆洲沙市,直驱江汉。
当时常听见放筏人吼唱峡江号子,曲调不同,乡音各异,听得多了,也耳熟能详。那时的人文化有限,出语多比较粗俗,不上台面。得亏后来60年代初期,阎肃先生写作歌剧《江姐》,沿峡江采风,融合多种号子小调,润以出釆文笔,化粗朽为神奇,得以流传。今巴郎记词于下:
《峡江号子》
歌剧《江姐》序曲 阎肃词
**
嗒,呀嗬呀哟,呀呀呀嗬,呀嗬,
哏哏哏儿,哏哏哏儿,
长江流水长又长,波浪滚滾向远方。
高山悬崖挡不住,冲出三峡到海洋。
哏哏哏儿,哏哏哏儿,
江上浓雾白茫茫,乌云匆匆遮长江。
筏上挥动枣木浆,拨开云雾迎太阳。
**
一一一一
“天子城,椅子城,请你过来打一城”。这首童谣唱的是一个童年游戏,两群人互相对立,结成战阵,按次序邀请对方闯阵,能冲破对方战阵者获胜。童谣中唱到的天子城椅子城,却不是虚幻,而是实有其处。
在万县市的东南方向,溯苎溪河向南几里处,矗立的山峰有数百米高,悬崖峭壁,白云盘绕,则是万县名胜“天子城”,或叫“天生城”。
那是一片天生的突兀高耸山崖,沒有遮挡,遥遥与磨刀梁相对,在市里大部地方都能看到。远处看去,泘云缠裹,山顶树木成林,一片青黛。而村落堡寨,透出墨瓦白墙,隐隐约约地看不真切,恰如琼楼玉宇。
“天子”之名来源有三:一说上古巴国君王曾建城于此,以御强敌; 一说西蜀刘备曾屯兵于此,准备出川攻击东吳,报关羽被害之仇;一说南宋末年,有将领拥戴幼帝,在此修筑寨堡,抗击蒙元铁骑。
南宋一说比较让人信服。天子城与合川钓鱼城、奉节白帝城齐名,并与之组成南宋抗蒙的坚强堡垒。其证据是天生城现存遗迹主要为宋、清两个时期的城址,保存有大量宋至民国时期的寨门、寨墙、崖居、炮台、水塘、水井等防御性建筑遗存及摩崖题刻,是国务院评定为万州屈指可数的“国保”之一。
印象中,攀爬天子城并非易事。从映水坪山脚下,踩着石板云梯,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花上几个小时,费了十分的劲儿,才爬到山顶。顶峰上,倒也是豁然开朗,远处的万县市,尽收入眼中。山顶是平展的一片坪台,面积不小,数百亩,住着公社一个生产队,百余人。除住房外,其余都是耕地,种着庄稼。有水井和堰塘,可解决吃用和浇灌,但不足以垦水田种稻子。传说中的屯兵寨堡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些寺院祠堂遗迹尚存,供人凭吊。那几块摩崖石刻,也正被历史的风雨逐渐侵蚀,逐渐风化。
90年代,三峡水库建成,万县县城上迁至天子城脚后面的周家坝,环绕着天子城,形成一大商区枢纽。因此,天子城不再位于郊外,而是位于新万州的中心地带之一。高达2 - 300米的天城高架桥,从天子城下,凌空2000多米长,飞跃跨向磨刀梁,与高笋塘相连,便利出行。在周家坝,也修了宽阔的山路围绕天子城,峰顶一带更是设计了旅游景点,招徕游客,成了新城的后花园。巴郞赋诗2首记之:
一 拾遗
天外飞来这座山,平地突兀傲人寰。
摩顶方圆古碉寨,悬崖笔立英雄关。
上下垂直千尺梯,出入曲折一条棧。
从前静默远都市,而今葱茏城中间。
二 吊古
山高崖险林木森,巴国天子曾盘桓。
众志成城筑堡寨,一夫当关抗敌顽。
古来遗迹说传奇,今时追思长吁叹。
沧海桑田天道变,欢乐祥和人世间。
一一一一
而椅子城,则是指在万县市西北二十里处孤立山峦中部,依山崖而建的椅城寨。
椅子城地势陡削,三面皆为绝壁,不可攀援。一面用青石筑砌为城,城壁高数十丈,有箭碟碉楼,气势雄峻。外城城门包裹铁板,厚重结实,坚不可摧,是椅子城的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兵荒马乱时代,竟从不曾被土匪侵扰过。
据说,椅子城建于清中期,有200年历史了。椅子城外城位于半山腰,平坦敞亮,形如坐椅,周边广数千丈,可容数千家,和平时期是四里八乡重要的物质集散之地。当年的外城人烟稠密,挥汗如雨,商店成街,住家集巷,茶楼酒肆,肉摊缎铺,商贸繁荣,市场兴旺。文运当时的外城,大部分夷为可耕田地,农舍错落,阡陌纵横,竹林摇曵,池塘鱼跃。田间地头,农人劳作,阳光下草长莺飞,豌豆发芽,菜花金黄,一派田园风光。
外城深处是内城,环绕一突兀孤峰而建,山形如椅,椅坐、椅背神似有型,是为“椅子城”得名之原委矣。从外城,沿一条丈许宽数十丈高的石梯,直通内城。内城亦由青石砌成,甚为险要,人莫能攀。这种设计,当为有兵匪来袭攻破寨门的危急时刻,寨主及家人最后避难之所。
内城拱门,门楣上原书镌有“椅子城”石刻,文运中被红色卫士当作“四旧”铲除了。内城里,还残留有紧临峭壁修建的青砖厢房数间,飞檐画栋,古朴典雅。青石铺就的巷道,狭窄而曲折。随意穿梭于陋街破巷中,每一块条石都是历史,每一条石缝都渗出故事。虽时过境迁,仍然能感受品味着那巴蜀山水茵蕴的厚重氛围,仿佛回到先人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感恩老天爷,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立于峰顶,山风徐来,心中不由得怅然若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记于 20231226
万州江景
万州江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