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公知记者,到底错在哪里?
先说结论。
柴静,是中国北方精英的代表。 她的错就是:脱离老百姓的现实。何不食肉糜?她对环境,或者碳排放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北方精英和普通老百姓的矛盾。基本的矛盾是,以柴静为代表的精英们,早已过了温饱阶段,向往更好生活。精英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要关闭北京周边的初级工业,打破普通亿万家庭的饭碗。
题外话,柴静2012年出了书“看见”。 她当时还是太年轻,其实她啥也“看不见”。 看书面的照片就知道,把自己当成了毛主席。 她的书面,把农民当背影,来衬托自己是年轻貌美知识女性。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15年过去了,回头看柴静的采访,感觉她很幼稚,水平低。她当时的格局太低,就是太能装。以为“心怀天下,高举环保道义大旗”,就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实则是让人贻笑大方。
理由:
--环境和发展,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对立的,等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白话说就是只能取舍。
--在特定历史时期,只能取舍。到底要哪个?为了北京精英们的健康,还是大部分北方的普通人的生计?
--不让烧煤,就等于让华北的大部分县城的“低端人口”冬天挨冻,或者支付高昂的采暖费用。
--不让排放,就等于让华北的大部分工厂关闭。这是亿万家庭的生计呀。
--谁都想环境优美,让家人健康的生活。可是现实不允许呀。
--柴静大学是会计专业出身,了解这些这些基本的经济原理。一般高中学历的人都能理解。
--柴静把自己孩子的病,归咎到北京的环境,由此对中国的环境心存怨恨,我能理解。谁都理解。
--那时候,中国一些城市的环境还可以,例如广东和大部分南方沿海省份。
--可是柴静要名利呀,离不开北京。
引用丁院士的那句话:
--碳排放是发展的权利。
--你柴静是人,美国人,欧洲人,是人。那普通中国人,他们是不是人?
丁院士也许经历过风雨,贵为院士,真正地了解普通人的疾苦,和对发展的渴望。
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人?作为精英代表的柴静实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她从此名声扫地,卷铺盖移民西班牙了。
busboy
2025-02-01 12:17:10中国的太阳能和电动车等说明,环境和发展,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并不是对立的。丁院士就不如承诺xxxx年达标的大大有远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