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老去的第一代农民工
东坡学士
2016-10-06 07:23:28
( reads)
【中国人的一天】老去的第一代农民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起。算起来,中国第一批进城的农民工不少已年过六旬,他们有的还在城市里打拼糊口,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起。算起来,中国第一批进城的农民工不少已年过六旬,他们有的还在城市里打拼糊口,有的回到家乡种田养老,境遇各异。1949年出生的肖金旺是广东省阳江市大龙田村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随着改革开放打工潮背井离乡,跟着同乡好友奔向当时待开发的珠海。肖金旺在工地里找了一份挑砖的活,一干就是20多年。(图/文 陈劲)
“那时挑砖很便宜,一两分钱一块,一天下来能赚一两百块,但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干”。在一次挑砖上楼的时候,肖金旺不小心踩到了铁钉,扎得很深。从那以后,肖金旺放下了手里的担子,但也落下了挑砖工的职业病--腰肌劳损,并为此花了不少医药费。后来肖金旺的母亲病重没人照顾,他不得不回到家中照顾母亲。年近六旬,肖金旺也无力再去干重活。
“那会儿珠海的斗门区还全是土路,到处都是农田和耕地,也没有几幢高楼,我们就这样一担一担地把砖挑上去,大约算起来,我挑的砖都有两千多万块了”,肖金旺说。他现在还保留着以前挑砖用的工具,每当拿起这些工具,总会谈起昔日的艰苦生活。身后的旧房子是他以前住的地方,在一次台风中坍塌了,因为没有人来管理,如今已经荒草丛生。
现在肖金旺临时居住在家族的祠堂里,祠堂中央摆放着一块灵牌。“以前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娶个老婆回来,有孩子能养我,现在老了不敢想了,就是想能够亲手在旧房子的土地上建座新的平房,让自己住得舒服一点。”肖金旺有些激动地说。
家族里的人经常来祠堂点香烧纸,他只好用一块窗帘将小屋子和祠堂正堂隔开。不过,肖金旺还是很担心,怕某天不注意会烧了他的被子和衣服。
母亲去世后,单身孤寡的肖金旺生活就更加困难了,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田地可种,生活上也是缺乏照料。幸好,肖金旺有个侄儿肖国坤,虽然侄儿患有腰椎病,但他在生活上还是尽可能的去帮助肖金旺。
肖国坤为了帮小叔解决生活问题,便买了头小牛回来,让小叔帮忙养,卖了牛之后给他些钱,以便能解决生活费用。十天前,大哥肖金荣的母牛生了个牛仔,也让他帮忙一起照看。肖金旺对小牛特别照顾,带它去草嫩的地方让它吃。
每天早上,肖金旺都会早早起来放牛,带到河边吃草。肖金旺摸着牛,很自豪地说:“我放牛比较勤快,一般养两年就能卖个好价钱。”
最近听说村子附近有人的牛被偷了,所以他看得很紧。有时太阳晒到就把它们带到树荫处,通常一天下来,肖金旺的衣服就没干过。他说:“放牛一点也不比挑转容易”。
天气如果太热,肖金旺就会把牛拉回到牛棚屋,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在里面小憩一会儿。牛棚屋是他母亲留下的,现在给了他大哥肖金荣养牛和堆放秸秆。
到了中午,肖金旺就会在他的小厨房做饭吃,厨房极其简陋,只有几块砖头,一口锅。
村里的一位大婶路过,见到肖金旺没什么菜可吃,便叫他到自己的菜园里摘些青菜。村里人知道他生活艰苦,所以看见了也总是尽力帮一帮。
傍晚太阳下山后,肖金旺把牛赶回家,早出晚归,肖金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放牛上。
为了能多赚点钱,肖金旺平常也会到村子附近的果园里捡干柴,捡多了就卖给摆喜宴的人,一次下来大概能赚几十块。果园的老板和他关系不错,把果园的柴都让给他捡,希望能帮补他一下。
肖金旺在生活上极其拮据,袜子破了,鞋子烂了也不舍得扔掉。肖金旺说:“这双鞋已经穿了好几年了,之前破了缝补过一次,现在又裂开了,改天有空我再缝好它,还能穿好久呢。”
晚上肖金旺就坐在床上听着收音机,这台收音机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他侄女见他一个人住,晚上无聊,从网上买来送给叔叔的。因为使用频率比较高,收音机上不少地方已经掉漆。
肖金旺以前挑砖总是爬楼,日复一日,造成了他的膝盖磨损厉害,双腿还有风湿病,晚上经常疼到睡不着觉。像肖金旺这些第一代进城的农民工,大多数人是享受不了养老保险的,但他们回到家乡生活又成了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74亿人。50岁以上农民工在总量中的比例已经达17.1%,人数4685万人,但能参与养老保险的只有其中的16.7%。上个月,肖金旺拿到了珠海市对口扶贫的名额,大概年底就能拿到扶助金,这对他来说是件大好事。
亮油
2016-10-06 14:04:32第一桶金(剩余价值)出自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