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后续可能走向?

来源: 北美汤哥 2021-09-07 00:17: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49 bytes)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中国在2018年底之前抵御了一波美元流动性紧缩的冲击,http://2ndpartife.wordpress.com/2021/06/05/cny-vs-usd-%e5%b9%b3%e9%9d%99%e4%b9%8b%e4%b8%8b%e7%9a%84%e6%b3%a2%e6%be%9c%e5%a3%ae%e9%98%94/, 然后在疫情爆发以来美元反手做多,而这次中国政府选择了拒绝接受输入性通胀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是要承受相当大的升值压力的。为了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抵御美元洪流的冲击,中国事实上是采取了抑制美元的流入,其中包括抑制部分企业的海外上市以及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及出口关税的调整。从美国的CPI指数可以看出美元有出境受阻反噬本国推高通胀的倾向,CPI在7月份已经高达5.4%,而人民币并没有被推高,而是一直徘徊在6.5左右。在我的观察中我想在这一波的冲击中有几个关键点可以来判别:是人民币突破6.4被继续推高,还是中国央行选择放水来平衡汇率,还是美联储被迫加息在先?在我来看第三个可能性最大,就是美联储被迫加息,美元重新进入紧缩区间。

最近中国政府一连串的组合拳似乎让人眼花缭乱,从蚂蚁到滴滴,从美团到腾讯,从演艺到教育到游戏,从李光满到胡主编,有民族主义高涨的,有大呼看不懂的,中国下一步的经济会走向何方?

我想谈下个人一些浅显的看法,我们只谈观点不谈对错。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又绕回“姓资还是姓社”的这个老话题上来。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通过资本控制产业继而影响政治,这是必然的,而这一点又是中国执政当局无法接受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最近的节奏来看,对一些外资控制的产业痛下重手,即使推倒重来也不能再让其扩张下去,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是为了防范下一步美元紧缩周期的风险:理论上说中国国内的人民币资产都是外汇储备的对手盘,特别是外资持有的,而外汇储备是金融角力的命门。在目前的局势下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处于两难境地,可以选择的策略或许是差和更差,所以无论如何选择都是饱受诟病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目前中国的做法面临最大的短期风险或许就是就业的风险,而这个就业风险和金融风险相比还不是最差的,因为就业风险是内生风险,而金融风险是外在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在这三十年里的高速发展中实际上也是地雷遍布,而现在就进入到一个拆弹的周期了,这个拆弹周期一定是痛苦和煎熬的,然而这一步是注定要踏出去的。一个较长期的风险就是人口增速的风险,这个问题目前已经被关注,具体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是一回事,但至少是被关注了。还有一个中期的风险就是房地产,由房地产衍生出的债务风险,特别是在二三十年后高层的写字楼,住宅面临使用寿命集中到期,抵押价值骤降,加之年轻人口大幅减少,希望届时能够有类似机器人,材料,工艺这些显著的技术革新,否则修缮和养护的工作将是巨量的。

结合上述的这些问题,我想能够猜测出中国高层的一些考量:

首先就是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外汇挤兑风险),既要防范外资的流入,还要防范资本的流出。防范外资流入方面就是阻断境外上市,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增加出口关税,我在之前文章中有提到增加出口关税相当于是对美元进口增税;防范资本的流出就是通过打击外资控制的企业降低其境内的资本及信用,第一是防止资本流出成为外汇储备的对手盘,第二是降低其资产总值使将来潜在的收购中付出较小的代价。加之限制一些非必要商品的进口,限制出境的人口,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付出短期的就业风险也在所不惜。

其二就是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对教育培训产业的调整来解决长期的人口增速风险,还是说我对此并不乐观,人口断崖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事实上解决的方式并不多并且效果也并不好。在我看来未来人口问题终将把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逼出历史舞台。

第三就是对房地产的管控,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价格维系在高位但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不涨也不跌,锁定社会资本。不跌可以避免抵押物降值降低银行风险,不涨可以避免继续推高债务从而加大银行风险,同时避免高位套现出现资本外流,债务内置的局面。最终以时间换空间,静待良性的通货膨胀逐步让房地产价格的比价趋于合理而实现软着陆。

通过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比如最近提出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对原本外资控股的产业进行收购;让社保这些基金进入证券市场,随着本土企业的壮大而实现保值增值,或许是一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合理途径。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化来监管资金流向,加大透明度,这或许也是一种尝试。

说白了国家之间就如同人之间是一样的,好的时候是“生命里有你我活的更精彩”,不好的时候是“离了我你什么都不是”,其实分分合合也是常态,好的时候在一起求同存异,烦着时候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等到需要对方的时候再来谈,这也不失为好的策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