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漩涡(十)
(十)不是尾声的尾声
这个系列的初衷是为了让最普遍的人群能够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个宏观的了解,大致可以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现代金融业和一切其他行业一样,在不断的发展中适应世界时局的变化。金融业以其在自由经济中的特殊功能,在最近几十年里,在世界文明从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过程中,不断积极革新理念,采用最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开拓新的市场,对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全球化的迅速成形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华尔街也因此巩固了在世界政经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金融产品的流行,还是数量金融分析的兴盛;也无论是新的金融市场的开辟,还是大量金融人才的涌入,他们的出现之初,都体现了总体经济发展的需求,都是为了适应时势的变化,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动机也有着正面的效果。整个金融体制,这里包括各金融机构内部的体制,也包括美联储等政策性机构的宏观管理,也一直为了适应形势而不断调整改进,至少在愿望上是为了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的长治久安。例如:衍生物市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更加广泛的资金需求,数量分析的引入是为了提高衍生物市场的效率,对新兴网络公司的非传统定价是为了体现技术革命时期的经济特色,网络化的虚拟经济是为了配合全球化的实体经济,信用市场的发展是为了给相关性增强,规模增大的全球化经济提供一个信用保险的渠道,而大量采用数量分析的机构内风险管理则本来是为了给高速发展的金融市场提供可靠的监督和保障的。然而,不论是产品还是制度,它们都是“物”,在终极游戏中都是客体,都是棋子。主宰它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人,只有人才是主体,才是棋手,才能决定游戏的结果。人却是各怀一心,未必都是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甚至未必都是理智的。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正好相反,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更多的是贪婪而非理智。于是,衍生物出现不久,就被大量的投机者用作赌博的杠杆;数量分析则被用来实现各式各样套利的梦想;看重未来发展的定价理念被用来吹出了高技术泡沫;虚拟经济则催生了金融文化;风险管理数量分析的发展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产生的漏洞立刻被信用市场的玩家拿来出老千,结果本意是为了减小全球经济的信用风险的产品和市场却把大家推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之中。
这些事件单个看似偶然,连贯起来其实必然。从技术层面上讲,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面,任何事物都日新月异,就像迅速繁殖的生物体很容易出现突变的基因一样,数学模型或是其他模型不能完全刻画某个产品的本质的现象迟早是要出现的,技术上的漏洞在长期的发展中无法避免。从制度层面上讲,首先制度本身不可能频繁变更,“朝令夕改”那是末代帝王的通常做法,一个好的制度就是需要持续性,稳定性,才能谓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就会导致任何一个制度都会有其局限和寿命,到了晚期跟不上新的形势,必然就会困难重重。华尔街的奖金制度本来是为了鼓励职员努力创新而诞生在发展相对缓慢的早期金融时代,现在完全跟不上迅速多变的金融环境,结果造成了极度短视,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可怕弊端。从人文层面上讲,一个成功的产业,一段成功的发展,必然都会造就一批“成功的人”,一群既得利益者。他们本来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开拓者,是旧时代的终结者;但是成功之后,他们必然变成特权阶层,对于系统和制度的强势了解与控制,在人性固有的贪婪无限制的膨胀中,使他们很容易变成腐败的短视者,而最终造成他们自己时代的终结。
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又云,靡不有始,鲜克有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的金融风暴,十年前的股票泡沫,凡此等等,其实都只是这个老道理的新证据。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满溢盈亏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对我们现代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没有变革,怎么会有发展?世界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真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现在天天新闻里面都是关于各国政府救市,改革的报道,还有各种“智囊”的分析,市井的谣言,沸沸扬扬。其实,弄清楚了这场风暴背后的道理,将来的发展方向并不见得那么扑朔迷离。
对于信用产品的定价和市场的规整,现在有一些技术上的建议,各大势力集团也在为有利于各自利益的新规则而抗争。最终系统的改良,某个具体市场的成熟化,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尘埃自会落定。这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问题在于制度的改良。首先是关于市场的管理制度。对于金融市场普遍的监督和管理需要比现行的机构内风险管理层次更高的市场级别的管理机构和手段。现在只有对简单的账目的第三方监督和清查,没有对复杂风险和账目的独立第三方监督管理。这是不行的。“靠自觉”有个限度,笔者一直有一个改良的“高级”风险管理的初步设想,核心观点就是希望以相对低的代价升级现有的机构内风险管理系统,使之变成机构间的交互(双向或者多向)式管理模式,具体的细节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不好在这里讨论,但是总体上风险管理模式的改良应该是大势所趋。
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关于职业人员的管理制度。确切的说就是现行的奖金制度,这个制度鼓励短期行为,而且掌握在一群交易员系统内的特权阶层手中,制度本身就不具备公平性(作为大机构的职业交易员,盈利的部分有巨额的提成,但是亏损的部分对于交易员几乎分毫不伤,顶多换个工作而已,这种不对称性实际上等于免费送给交易员一个价值很高的期权。)。改变这个模型的办法很多,困难不在找出一个好的制度来,困难在于有权制定新制度的人恰好正是现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华尔街作为统治集团的最上层是否能够做出对自身长期利益有好处的选择呢?最近的一些新闻表明这个问题已经正被决策层讨论,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无论将来的新政策新制度如何,人间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却不会变。就金融业本身来说,就在此刻,就在大家正为了身在其中的信用危机而焦虑的时候,可否想过另一轮新的危机就很可能已经潜伏?自2007年以来,大量的对冲基金陷入困境,但是却有一类基金鹤立鸡群,这就是所谓的高频数量基金(High Frequency Quant Fund),这些基金依赖尖端的IT技术和数学模型,在充当经纪人(broker dealer/market maker)的同时,捕捉瞬间的机会,以极高的频率(极端情况下达到一秒数次)进行交易。他们在过去两年里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利润(他们的业绩一直很好,但是最近的金融环境更加适合他们),这使得许多的投资者把资金从别的方向撤离而投入高频交易这里,很多新的高频交易基金诞生,老牌的基金也极力扩张,可谓如火如荼。可是,虚拟经济本身还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个硬道理。高频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非对称的优势在零和游戏中取胜,这种交易本身是不可能创造新的财富的,是典型的财富再分配游戏的另一个版本。云集的资金和人员必然给这个业务带来巨大的压力,经验已经表明,这种时候产生畸形泡沫的可能极高。我并不愿意危言耸听,但是居安思危总不是件坏事。
写到这里,按照计划就该收尾了。我们身边的金融危机却还没有收尾,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又将如何,笔者和大家一起等待。写的虽然是金融风暴,但是这起伏兴衰的无常世事却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一行,华尔街巨大而蹒跚的背影里面印证着阿克顿勋爵的那句老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不管是个人还团体,民族还是国家,都必须不断进取,保持在挑战者的位置,而不是被挑战者的位置上,才能够长盛不衰。
感谢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分享这些想法,希望这些东西不至于误导视听,要是有所裨益于万一,我就深感荣幸了。
康MM
2009-04-19 05:16:43have a nice 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