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帐》7 围城谍中谍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家把打麻将称为"筑城"。只记得钱锺书在他的小说《围城》中的第一章,写到留学归国在轮船上的筑城之乐,牌桌上尽显个人品性、出身、学识和涵养。
古今中外,一桌四人,码牌筑城,在摸牌、打牌、吃、碰、杠、和之间,审时度势,揣摩人心,投其所好,暗渡陈仓......有技巧,有人情,有生意,有政治,可谓精彩纷呈。有很多是赌钱,也有的是"送钱"。当然,也有不和钱沾边的,用筹码代替,图个乐,所谓"卫生麻将"。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打麻将,我们曾用废弃的粮票当筹码。
父母都是从小会打麻将的人,尤其是父亲,可以说是专业水平,算番、谋略高手。但母亲那边,却是更有"历史背景"。她的祖父是个商人,几乎天天在牌桌上,谈生意、交朋友,有时候一边打牌一边赌马,曾经一夜之间赢得武汉最高大楼,然而第二天又输了回去。我在小说《如絮》中的这个情节可不是虚构的哈。
妈妈小时候经常被祖父抱在腿上看打牌,后来是站在身后,她祖父说这样自己手气特别好。再后来,偶尔帮忙接手打一圈。但是她却不是精于算计的人,牌风也一样。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就厉害了,从来"盲打",摸牌、理牌就扣着,摸牌的时候也不看,只是用拇指一搓,就知道是什么牌。而那些别人打出去的牌散落在中间,他也不看,都印在脑中。
这些会打牌的人,其实最讨厌和我等牌桌小白一起玩,觉得就是浪费时间。我从小五六岁就会打牌,然而从来不上心,和牌就靠运气,还时不时扭头看电视,起身吃零食,总是被父亲嗔怪。
我们以前也不常打麻将,一般逢年过节,家里热闹一下而已。父母开始经常打牌,应该是退休之后,但家里四缺二,只好和朋友玩。但没多久,就发现是非太多,于是也不玩了。这样他们就更盼着我们回家陪他们打麻将。
女儿从几岁开始也学会了打麻将,不过技术差强人意,ABC的算数水平在牌桌上一次次刷新大家对美国教育的认知。不过她每次去中国看姥爷姥姥,都会陪他们打几圈。她在牌桌上频频出错,倒是成了姥爷姥姥的笑料,从来不怪她,说她"小糊涂",都是充满了疼爱。
父亲去世之后,妈妈打牌的机会更少。疫情之后,忽然热情高涨,于是一有机会,大家就陪她玩。无奈脑筋不如从前,现在只能打最为初级的玩法。可是她乐此不疲,可以一打一上午。在牌桌上似乎连听力都恢复了几分。
可惜,就算是简化规矩,妈妈和牌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看错牌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候半天不和牌,她就像小孩一样推了牌,说:"没意思!"
为了老太太开心,我们牌风尽失地开始了"间谍活动"。先是让小侄子站在奶奶背后,读奶奶手里的牌给大家听,然后我们尽量"喂牌"、"点炮"。
妈妈连和几次,兴致高昂,但很快发现背后有人,于是把孙子赶走了。并且严肃地声明,不可以有人站在她身后。
怎么办呢?我和哥哥一合计:一人搞情报,一人搞分析,然后大家齐心合力偷牌,把妈妈需要的牌送到她手中。
这个mission impossible,经过多次演练,技巧越来越娴熟。通常是我趁妈妈不注意,拿着手机在她斜后方拍照,然后递给我哥哥,让他分析一下妈妈需要什么。如果我们自己手里有这些牌,就拿出来,混到没摸的牌里,让妈妈自己摸。
很多时候,妈妈会开心地举着牌笑:"真是手气好啊,想什么来什么!"
还有搞出来"自摸"、"杠上开花"之类的"大阵仗",妈妈都开心得红光满面,自豪地说:"这可不都是看运气啊,我的牌技还可以吧?我脑子还行吧?"
而我和哥哥则是在惊险的情报"间谍"活动中,在看见妈妈舒心的笑容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牌乐趣。
不过,有好几次哥哥不得不叫停,说:"不能让妈妈再和牌了,血压飙高就麻烦了。"
忽然就记起,小时候妈妈教我打扑克牌,好像也有故意输给我的时候,不然我总是输就会哭鼻子的。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人生就是一个圆。
妈妈曾说,夏天的牌桌上有凉风,冬天的牌桌有暖气,比喻爱打牌的人对麻将桌的依恋。如今九十多岁,牌桌上最让人留恋的是亲情,那可真是金不换啊。
~~~~祝大家新年快乐!~~~~
邵丰慧
2025-01-01 12:15:12过节了,又是打麻将的时候了。祝你们一家人搓麻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