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断丝连难自弃,光摇色曳又偷瞄】
藕断丝连难自弃,光摇色曳又偷瞄
不要误会,不关爱情问题。
我去年年底撰文《与摄影暂别》(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2/35453.html)。自打去年女儿高中毕业典礼以后,我10个月没有摸过相机,手机拍摄对我来说不能叫摄影啊。就在上个月月初,我偶然得知,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正在半关闭,它的rotunda正在进行特殊的设施安装,整个六层螺旋外侧安装了一尺多宽,几百米长的LED“光带”(light line)。借此,现代派艺术家Jenny Holzer 要进行4个月的艺术展。这个装饰,将让已经不同凡响的螺旋大厅更加美不胜收。我过去就想去拍照,但一直未能成行。这回,我的手和心都痒了。
纽约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馆,最有名的当然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简称Met),那是一个艺术的圣殿。其次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然而,古根海姆博物馆却相当特殊。它是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于1937年。它其实是一个博物馆群,总部设在纽约,还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美国拉斯维加斯还有4处分馆。
纽约这个馆是古根海姆的总部。该馆最神奇之处是它的建筑,其外形与传统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它是由美国20世纪杰出的设计师Frank Wright设计,其外观像一只茶杯或海螺,里面更是可以沿着rotunda周围的缓斜坡走廊,一路走到顶层。(当然也有普通楼梯和电梯)。该建筑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很多人认为,至今没有一幢博物馆建筑可以与之媲美。
我这次带着摄影器材去,主要就是看重Light Line的光色与博物馆建筑的相得益彰。我顺着螺旋往上走,一路用广角镜头拍摄。期间也看了看走廊里的艺术展览,并浏览了几个展厅。我的感觉,从艺术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说,这个博物馆还是不能跟Met和MoMA相提并论的。而且可能处于展品的轮换期,有的展厅相当空,我有点失望。另外,对于现代实物艺术,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比如下面这几个。右上那个盘子底在滚动播放录像,是医学内窥镜在肠道内的拍摄。其寓意是什么呢,是酒肉穿肠过吗?
在绘画艺术中,我比较仔细看的是Justin Thannhauser(1892-1976)的收藏展。Thannhauser先生在1920-1930年代是德国艺术品收藏家和画商。然而作为犹太人他遭到迫害,于是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在去世前,他将自己重要的收藏全部捐赠给古根海姆博物馆。所以这个展厅是永久性的。
Thannhauser的收藏中包括了印象派(Impressionism)最著名的大师莫奈(Claude Monet)、德加(Edgar Degas)、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等人的作品,以及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名家如塞尚(Paul Cezanne)、高更(Paul Gauguin)和梵高(Vincent van Gogh)等人的画作。他还有一些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布拉克(Georges Braque)作品的收藏。作为私人收藏家,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然而私人收藏毕竟不能跟大型博物馆相比。我不是说数量,而是指作品的质量和典型性。这一点也许可以用中国古诗词作类比。比如,李白杜甫都写过上千首诗,但被人们熟悉和传颂的名篇,10%也不到,大部分其实也是比较“一般”的,尽管作者同样是诗仙诗圣。艺术作品也是类似的。稍了解一点印象派的人都知道,德加以画舞女著称,下图左侧德加画的舞女,是Thannhauser的收藏,照片是我日前在展厅拍摄的。它跟德加的一些代表作,比如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的那幅优美、充满动感的经典(我没有看过真迹),实在有云泥之别,不必多解释了。
另有一幅雷诺阿的作品也很有意思,见下图左。画中那个逗鸟的女子很传神,然而画风却令人困惑。这件作品除了高光部分明亮,其他部分是暗淡的。而且笔触也不同于印象派的风格,是那种“抹”的古典画法。我很奇怪,画风靓丽的雷诺阿怎么会这么画呢?我回家从网上得到了答案,原来那是他早期的作品。那时候他还不是印象派画家,的确是古典派画法。再看右边那幅“Two Sisters”,那才是明丽的印象派肖像。那是雷诺阿中年时期的作品,十几年前,我在芝加哥艺术馆其真迹前凝视许久。【顺便说一句,芝加哥艺术馆的印象派佳作很多,我认为总体质量超过Met。喜欢这种流派的网友一定要去看看。】
展品中有一幅小有名气的毕加索的早期绘画Le moulin de la Galette(这是巴黎附近的一个地名,有风车和附近的商业、娱乐业。)1900年初冬,19岁的毕加索第一次来到巴黎。这幅画他画得中规中矩。五年以后,他与布拉克等人开创了立体主义(Cubism)画派,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的绘画艺术。毕加索是罕见的天才。他成名后有一次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15世纪意大利大师)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他的后半句值得深思。
我对这次展览的主角、74岁的艺术家Jenny Holzer不了解。进入博物馆以后,光带上不断滚动她过去一些作品中的文字,但很难理解艺术家的思路的。查阅网页后得知她是以文字表达理念的现代艺术家,有着女权、反暴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诉求。这些当然我都支持。但既然理解有限,我就不乱说了,给大家上些建筑的照片吧,这是我这次去的主要原因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移花接木
2024-06-12 05:26:32哈哈哈,the boy urinate in glass/stupid sentences everywhere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