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无问西东》的过与失,虚与实(2)
【连载链接】(1)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208672.html
剖析《无问西东》的过与失,虚与实(2)
(灵隐士)
电影在某些方面,感情的表达方面显得用力,“过火”,但是另外一些方面,铺陈道理的方面,又显得“缺失”,推敲起来诸多漏洞。
缺失方面,电影首先缺失的是故事成熟度——逻辑欠合理,情节欠饱满。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原著来支撑,编剧导演完全一个人在挑大梁,电影的创作策划用时也不长,所以一切捉襟见肘。官方报道从2011年开始筹备,2012年拍摄,2014年完成。电影的最初起因很少谈及,不过从主题架构上,明显借鉴了电影《云图》。一部2012年上映的作品,主题是关于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于精神上的勇气以及身体上的抗争,由沃卓斯基和汤姆提克威尔联合导演,用六个故事涵盖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相比《无问西东》,《云图》的立意起点更高大上,把握故事也显得游刃有余,原因就在于有原著的支撑,是一部200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所以电影主线非常连贯,情节也饱满。从时间点上来看,《无问西东》的创作起源应该跟它有一定关联。这一点上,《无问西东》欠缺了勇气——它应该对《云图》有所表达才对,但是导演李芳芳,一位70后女导演,在纽约进修过,在面对访谈之时却选择避而不谈。
电影第二个缺失在于没有准确把握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物。譬如抗日的年代,之前是国共在对抗,再之前是军阀割据。在战争乱世人如蝼蚁,生命死亡平平常常——哪天死在哪死都不知道,所以让主角一个人整天内心小剧场不断,是非常不合理的。这个角色有真实的例子来参考,譬如张灵甫,他先是考上了北京大学,却毅然投笔从戎,南下黄埔军校展开军旅生涯。天不怕,地不怕,死更不怕,所以面对日军睚眦俱裂,抬着棺材就去决战。这才像那个年代的热血男儿,刚性十足,一点都不扭捏造作。而王力宏身上的阴柔感太强,他完全顺着自己的表演习惯,展现的是一个心思沉重,表情愁郁,内心很要强的男孩子形象,明显缺乏战争年代年轻人该有的精气神韵。还有对六十年代1962年的刻画,在这之前是三年自然灾害,再之前是上山下乡运动,那个年代个人利益完全服从集体利益,而且生活上缺吃少穿。黄晓明的角色不但拒绝了集体利益,反而沉浸在私人的感情之中,整日跟眼中那个她形影不离。他应该参考核物理专家邓稼先去把握人物,甚至可以参考蒯大富,当年那个清华大学的学生明星,去揣摩个人与大环境的冲突——这样才会真实让人信服。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不爱红妆爱武装,性格纯朴开朗,吃穿也没得挑,而章子怡对角色的表演:要不跟要好的男同学在一起,要不跟女孩子一起显摆照片,显得自我感强烈,虚荣心也重,让人觉得她对那个年代的人物实在缺乏了解。
电影的缺失还表现在故事架构上。为了向百年清华献礼,电影涵盖了1918年到2018年百年历史。故事设置为四个部分,大致是1920年代,1940年代,1960年代,2000之后的年代——看起来缺少了一个,拿20年作为一个跨度的话,是缺少了1980年代。一个故事首先要完整才会合理,无缘无故丢失数据就让人产生疑问。或许这是创作上的纰漏,也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譬如说为了绕过八十年代里的敏感话题。可是架构上一旦缺失就会影响整个故事的真实逻辑,进而让人怀疑在电影制作上的诚意。既然躲不掉,又要面对审查压力,何不聪明些,把它作为反面案例来批评一下?或许可以头脑一转,补充一个相反的情节:198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人的自信心膨胀之下盲目向前,失去“无问西东”的精髓,否定历史否定现实,选择全盘西化,结果导致了学潮动乱,一切事与愿违,自己也忘掉了初心的赤诚。
lovecat08
2024-03-26 18:58:21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