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钱钟书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鸡蛋的母鸡呢?

TJKCB 2025-03-13 15:54:54 ( reads)
《围城》在我心目中第一印象
是本平淡无奇的长篇小说
第二印象是本伟大的长篇小说
这个反差之大之剧烈
是我读其他小说没有过的
所以在这第二部分跟各位在聊《围城》这本书
钱钟书这个人之前
找一个独特的角度切进去聊聊文学
聊到写作聊到长篇小说
侧面聊聊《围城》和钱钟书
我发现了一个好的角度
各位别嫌我逼话多
我虽然跟敦煌很像“壁画”很多
但是这些逼话有些可能还有点意思
这个角度就是《围城》纪念版最后的附录
是杨绛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
我就按着杨绛写的这个杂文
跟各位讲讲我的一些想法
里边有些有意思的东西
各位慢慢体会
先简单地说说杨绛
杨绛是钱钟书的老婆
钱钟书和杨绛在我脑海里
(在)现代汉语的世界里是最能写的一个couple
最能写的一对
还有没有其他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不能太算
萧红和萧军可能跟杨绛跟钱钟书
还不能完全比
艾青和高瑛阿姨也好像不能这么比
在我印象中
钱钟书和杨绛是现代中文至今为止最能写的一对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些美谈
比如说有遗传关系的“三苏”
苏东坡跟他爸、跟他弟弟一家
不能说垄断
至少占了宋代“咣叽”三分之一
小一半的文学财富
类似的还有一些家族像曹操、曹植
像这样的家族历史上还有一些
其实艾青的家族也很有意思
有写诗的、有画画的、有做艺术的、有写文章的
艾青、艾丹也是我好朋友
但作为couple作为一对的
从古至今
杨绛跟钱钟书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多
这个是题外话
再说题外话
其实英文里边有一个词叫stylist
叫文体学家
文学的文体育的体
我一直有一个个人意见
杨绛比钱钟书更是一个文体家
杨绛的语言更讲究、更漂亮、更简洁、更优美
但是钱钟书相对杨绛来说
是一个更大的文学家
文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不怕泥沙俱下
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怕他不磅礴
太拘谨、太收着、太内敛、太干巴
咱们沿着杨绛的角度议论一下钱钟书与《围城》
开始是这么说的
(自从)一九八零年《围城》重印以来
我经常看到钱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
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围城》
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
或者竟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地拒绝
下边金句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个求见的英国女士说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
何必认识那下鸡蛋的母鸡呢
这是我看到的钱钟书的一个金句
金句特别好
我想起我从小到大也见过一些下过金蛋的母鸡
写过我认为是名篇的作家
不止一个有男有女
我总体说我很后悔见他们
那个时候视频还不发达
如果你不是面对面见这些人
你是没机会见到这些人的
面对面见了之后
大概率事件会非常后悔
后悔到什么程度呢
见过这些人之后
我基本的判断是我再也不想念这些人的书了
原因是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
我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甚至有一些很让人幻灭的地方
智慧、美学、真诚度都有问题
所以我读钱钟书这句话我觉得挺好
特别有道理应该学习
我学习的点就是以后我也少去见人
我不见别人
也不让别人见躲起来下蛋
钱钟书是无锡人
一九三三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他是1910年生人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并不是一个上学很早的人
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了两年英语
一九三五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
一九三七年得副博士学位
然后到法国入巴黎大学进修
他本想读学位后来打消了原意
刚才我读的是杨绛的原话
特别佩服杨绛在说这种原话的时候
没有任何夸大和伪装
她这一块躲开了的事实是
当时钱钟书是在清华成绩最好的学生
都没有之一
他考英国的庚子款又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英国牛津又是英国最好的大学
简单地说
这段话如果按现在的新媒体作者的写法来说
就会把钱钟书弄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学霸
其实钱钟书的确是少数学霸之一
1937年得副博士
老老实实说副博士没有说博士
老实对于聪明人是多么的难得
现在这些人总是把自己的简历弄得特别好看
但实际上一细问
都“呵呵”
钱钟书是沦陷在上海的时候写的《围城》
这句话为什么对我来说是有重要性的
很多小说它需要一些冷静的长段的时间来完成
很多好小说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比如说大家耳熟能祥的《十日谈》
《十日谈》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来了疫情大家哪儿也出不去了
十个男女
一天一个人讲一个好玩的或者说涉黄的故事
这样产生了《十日谈》
没地儿去了实在无聊了
讲个故事
这是小说产生特别好的环境
这跟好红酒
搁在橡木桶里、在地下室、在酒窖多待一阵类似
杨绛还描述了他们俩一块过小日子
钱钟书写《围城》
杨绛怎么支持他生活的过程
感觉还是非常江南、非常上海
非常小男女、非常温馨
在这两口子里面产生的少见的很温馨的文字
是那么说的
恰好我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
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
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
因为没钱嘛
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
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
或熏得满眼是泪
或给滚油烫出包来或切破手指
可是我急切要看钱钟书写《围城》
就是杨绛愿意支持他
做生活这些琐事和细节
成就了伟大的《围城》
《围城》是1944年动笔
1946年完成的
钱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刚才说的这句也是杨绛说的原话
我想跟各位唠叨的是
就按自己熟悉的东西去写当下的生活
不要装不要端着
不要认为自己想象力超越其他人类
你的想象力很一般
老老实实写自己当下的、熟悉的生活、事物、人
这样才有可能写出非常好的小说
我看过挺多人写所谓的商战小说
在商业环境下如何尔虞我诈
如何挣数不清的钱
我做商业这么久我可以很负责地说
这样的人在商场是混不下去的
他只能是很油腻地在一些锅边转悠
吃一些剩饭残渣
做一时一事然后很快出事的这种人
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
一个志大才疏
常满腹牢骚
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
这个我相信
如果主要人物的原型取材于一些太主流的人物
你会发现你写不下去
你挖他的动机、讲他的轶事很难甚至没有
找这些边缘人
往往是最好的反映社会、反映现实、反映世界的方式
下边说他们结婚
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
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
我们的结婚照上
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
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我读到这句的时候我乐了
《围城》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原话
让《围城》都变得很好读
其实这些好玩的地方是小说和文字应该抓住的东西
我也问过自己说
为什么不是从骨子里
特别喜欢钱钟书和杨绛写的大多数文艺类的东西
不是研究类的东西文艺类的东西
其实很主要的一点钱钟书也好
杨绛也好
骨子里缺一些像刚才这种例子
呈现的善意、乐观、开朗
总觉得这些幽默、这些讽刺
是带着某种瞧不起、看不上
某种相对负能量的东西
接着往下讲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
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
由眷属再吵架闹翻
那么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
就阐发得更透彻了
这点上我跟杨绛的想法是类似
我之前说过钱钟书在《围城》里写得不足的地方
是挖得不够深
场景设计得不够丰富、不够完整
“围城”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但是呈现的这些痛苦和欢乐
底层的原因、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没有看得那么清晰
钱钟书表达得有欠缺的地方
就像唐晓芙
如果让她嫁给方鸿渐
然后让玫瑰花逐渐凋谢
这样有可能会更揭示人性
其实跳出来转一个角度
想我们各自的人生
有时候深深被某些人和某些事迷惑
一个可能是我们得到了这些事儿
得到了这些人
另外一种可能是我们错过了这些人和错过了这些事
在某个时间点
特别是年轻时候时间点
觉得错过没得到
是这样的不甘心这样的悲剧
但是你隔过一段时间来看
老天那样的安排有可能是最好的安排
两个(人)没有相互觉得特别合适而在一起
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花残、月缺、雪消
等等啼笑皆非的麻烦
变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
有可能存一点美好
也是老天的一种善良
杨绛用原话说孙柔嘉
孙柔嘉虽然跟着方鸿渐同到湖南又同回上海
我却从未见过
相识的女人中间(包括我自己)
没一个和她相貌相似
但和她稍多接触
就发现她原来是我们这个圈子里
最寻常可见的
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
可也不笨
不是美人可也不丑
没什么兴趣 却有自己的主张
杨绛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这些观察的表达
实在是水平很高
的确是有这些人
你从一个角度你看不出任何毛病
该有的都有
教育、学识、基本的常识
基本的打扮、基本的家境都有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
你实在看不出有哪些突出的地方
偏巧这些人又有一个巨大的自我
看不上这看不上那
然后注定了一辈子不是那么舒服

跟帖(1)

信笔由墨

2025-03-14 11:37:39

不同标点断句:钱钟书,假如你……。钱钟书:假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