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版: 秘密花園----不能不去的地方
說起「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它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指代。廣義是指「紐約公共圖書館系統」,是全美第二大(僅次於國會圖書館)、全球第四大的公共圖書館系統;與布碌崙公共圖書館和皇后區圖書館,並列紐約市三大公共圖書館系。
小遊要說的是它的狹義:「紐約公共圖書館系統」旗艦主館斯泰芬大廈(Stephen A.Schwarzman Building)。這是一幢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就座落在曼哈頓中城第五大道和42街。 1911年5月23日落成時,由第27屆總統William Howard Taft親自主持儀式;1965年成為「國家歷史地標」。
就像電影版《慾望都市》裡的女主角所言,紐約人鍾情於這種古典地標到一個地步──在此婚禮。其實,影視、小說、詩歌、音樂作品中都不乏它的身影,單是電影就數不勝數:從1933年的《第42街》到1961年的《蒂凡尼早餐》;從1978年的《新綠野仙踪》到2002年的《時間機器》……
小遊印象最深刻的是科幻片《後天》:溫室效應帶來地球的第二次冰河紀,地表被冰層白雪覆蓋;氣候學家傑克的兒子和同學,就在這座紐約公共圖書館藏身;他們燒書取暖的所在,應該就是三樓的315號玫瑰閱覽室(Rose Main Reading Room)。
這是迄今世上最大無柱房間之一,高高的拱頂彷彿穹隆,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質樸的厚木書桌和古樸的銅質檯燈,與劃時代的電腦和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繼續著完美闡釋新古典主義精髓的使命:明顯的時代特徵與高雅的古典氣質。
大廳四壁的畫作,敘述著文明的足跡。摩西懷抱著《十誡》刻版,宣示著上帝的主權……館藏中最為著名的《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亦稱42行聖經,於1454年到1455年,在美茵茨選侯國(Erzbistum Mainz)採活字印刷,從此開闢了西方圖書的量產紀元。
蜚聲國際的鎮館之寶,還有英國科學家牛頓的代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以數學的光輝照亮了籠罩在假設與猜想之黑暗中的科學。篤信上帝的牛頓,則把比別人看得更遠歸功於「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僅僅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頑童,為時而發現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愛的貝殼而歡喜,而我面前的偉大的真理的海洋依然未經探索。」
美國《獨立宣言》的真跡也在此,不過傑弗遜原稿中對英王喬治三世允許奴隸制和奴隸買賣的譴責,在南卡與喬治亞代表要求下,自正文中刪除;有意思的是,傑佛遜本人就有過650名奴隸。這對於否認耶穌基督的神性,只以祂為「無與倫比的道德導師」的傑佛遜來說,太諷刺了!在他當選為美國第三屆總統後,報刊毫不留情地指斥他「騎在奴隸背上進入自由之殿堂」。
圖書館外,是小遊喜歡的兩座有名有姓、有喻意也有故事的大理石臥獅,限於篇幅,讀者自去網絡瀏覽吧。非說不可的,倒是那條隱沒在第41街上的「圖書館路(Library Way)」:公園大道(Park Ave.)和第五大道之間的南北兩側人行道上,各鑲嵌著48塊銅質圖文匾牌,內容取自著名作家、詩人的作品及名言。它們在甚囂塵上的世代,躺在紛至沓來的腳步之下,寂靜頑強地向今人提示著昨天的似曾相識與明天的變幻莫測。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