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胡乱说。歧视,偏见,医学院DEI。
女儿上周考完Ring One,本周放假,去纽约和大学朋友们聚会。她是个play hard, work hard的孩子。大学里premed+honor+minor,也没少了吃喝玩乐的快乐。大学的好友中三个订婚啦,明年后年至少有三场伴娘要做。今天参观大都会,不忘发几张照片打发一下我。估计本周的长谈,就被几张照片打发了。
本周坛子热闹,燕子家大公子找工不顺,燕子怀疑被种族歧视。试水家娃朋友读书遇到瓶颈,网友认为是医学院DEI。大公司领导层大项目都是alpha白男的天下,玻璃天花板。可见在族裔的美国,亚裔的焦虑是普遍性的,卷入或者怀疑被卷入歧视案变得日常。我们怎么办?
其实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怪系统的不公平,受害者心理反而会妨碍自己的发展。绝对的公平,实际上不存在。但是信息不公平倒是真的。 无论是资源,找工作,connection 都有着太多太多的信息不平等。凡事公开的内容,离现实都很遥远。有些行业的进入和里面具体的运行规则,没有人会整理好告诉你。只有积极的态度,会驱使自己一步一步向前探索,领悟。
我本来是想把女儿rotation那些事写出来,后来有位网友提醒了我,虽然他很快撤掉了他的留言。美国有很多行业准则,阻碍了信息的透明。网友的留言我看到了。虽然我的帖子中没有提到过病人的个人信息,但是也不想找麻烦。实际上,我会心疼女儿考试的压力,对她有愧疚。如果当年我也做了医生,很多知识和概念在饭桌上就搞定了,不用读的那么辛苦。说医学院好读的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真的考试能手,一类是表面云淡风轻背地悬梁刺股的人。以往优秀的孩子可能没有顺利调整好新的学习考试方法,吃了一时的噶头,不代表以后不能做个好医生。特别是AI的存在,以后从医对绝对记忆的要求会降低,对分析能力的要求会上升。而目前pre- clinical考试还是favor绝对记忆能力。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说,他当年是考试能手,说考完就忘的差不多了。他说准确记忆不重要,重要的知道这方面的问题去哪里找答案,从医不是闭卷考。和家有医娃的家长共勉。
7/1日是每年新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开始intern的时候。所以,有句话是7月不要去医院。呵呵。7月老大开始心脏科的rotation,3周后做了神经科和脑科的rotation, 然后是内科。M3一般归resident管,因为7月都是新的intern,所以巨大的好处是M3直接归Fellow管。心脏和脑科都是fellow带的。内科是第三年的resident带。Pre-clinical的心肺和神经部分考试是OSU重考最多的项目,当初老大是心肺低空飞过,神经高空掠过。Rotation的时候,知识点都能串起来了,本次的fellow教的非常好,老大拿到的review也很好。她现在也考虑心脏科或者神经科。在神经科rotation时运气好遇到很少进医院的attending, 还有机会跟着他去了clinic。 这位attending,教很多。其中非常impressive的是,他会challenge学生要给病人做什么化验,为什么? 因为有时候化验结果即不会改变目前的治疗方案,也不会提高病人的治愈速度,只满足医生的好奇感。那么为什么要做这种化验来增加病人的医疗账单呢?
这让我联想到上次我提到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我的医生没有化验,询问了我的意见后直接开了药。有网友认为,哪能不化验就开药的?我想了一下,如果AI做医生,一定会开化验单。如果是我妈,她和我的医生一样,会用她的经验,即避免延迟治疗,又为病人省了钱。我认为我碰到的是好医生。不过如果是网友去看,问为啥不检查,医生也会尊重病人的意见,给你检查。所谓好的医生,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快速分析,拿出最合适病人的方案。
职场天花板。职业经理人到了某些层级,需要靠各种非正式消息来判断。这个来源绝对和文化有关联了。某公司下一个项目是啥,项目酝酿过程中如何去打探消息。有时候就是看一场球赛,有时候就是酒吧聊天,美国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多权色交易,但是消息都是从故事和聊天中来的。第一,是否约得到对方出来聚一聚。要是话不投机,干嘛出来。聚的时候,怎样让对方松弛下来,打开话匣子,如果引到你想知道的信息。分寸掌握,不能太过,否则对方认为给套了话下次提防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认为再往上很难,亚裔近几年出头是因为要搞定的金主是亚裔。否则对方alpha男精通各种红酒奶酪,你只懂茅台,聊几句就结束了。你的队友就得到了消息拿到了订单,升了职,这是歧视吗? 如果你花时间研究对方喜欢的套上了话,可能拿到订单的就是你。所以这是文化差异不是种族天花板。聊不上天是职场进阶的阻力。
初夏2024
2024-08-30 14:38:41美国的升学对亚裔已经相当好,只是没人会承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