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巴西印象续

来源: au600 2011-06-18 06:18: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63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au600 ] 在 2011-07-02 01:42:5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巴西印象 (3)--社会篇


上篇着重介绍了巴西在最近十几年中经济方面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当然,尽管有着这些值得骄傲的成就(巴西人对这十几年的经济进步的自豪感, 和中国人很相似, 不过巴西人还是很清醒, 知道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有他们追赶的, 所以常常会拿中国来作为比较的对象), 巴西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似乎还深化了一些社会分化的程度。而巴西独特的种族结构和关系, 也使得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有了它特殊的难处。在这篇里, 我将介绍一下巴西在种族关系, 社会福利,,和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仍然面临的挑战。

正如我在上篇中提到的那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巴西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 鼓励外资投资和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改革银行和金融体系, 成功制服高通涨等等), 给巴西带来了最近十几年的经济起飞, 但巴西的基尼指数在2009 年仍然高达56,比同为新兴经济国的中国(42)和印度(38) 都要高出不少。有意思的是,巴西政府和民众对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异完全没有遮遮掩掩的态度。为了便于人们对于有关政策措施的讨论,政府将人口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五大“阶层" -- household 月收入为最低工资(R$510 per month, or US$300)三十倍以上的, 被划为Class A(这个阶层共有一百万左右的家庭, 不到总人口的5%;虽然这个阶层的总人数在过去几年没有大的改变, 但他们的收入却doubled);中高产阶级则是household 月收入为最低工资16-29倍的人群(Class B),占总人口的10%; 中产阶级则被定义为月收入在最低工资6-15倍的Class C,大概占总人口的50%;而最低的两个阶层(Class D + E),则是收入在最低工资5倍以下的人群,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3年的50%,下降到2010年的35%(其中23%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赤贫阶层, 也是 Bolsa Familia 现金资助的对象)。象这样公开地将人口按照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分类", 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在巴西,这种分类方法也是在卢拉政府上台后才开始的, 它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能够公开地讨论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以为政府的有关政策建立广泛的支持。

尽管如此,超过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的贫困线标准不同,中国的官方贫困人口只有3%, 肯定是有很大水分的; 相比之下, 印度的贫困人口也占22%--这当然是题外话了),对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都是直接的威胁。而且,在巴西,贫富分化问题和种族分化问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巴西的种族关系虽然因为族群之间通婚普遍而比其他一些多元种族的国家更加和谐 (it's a true "melting pot" when it comes to racial relations), 但种族之间在社会和经济地位方面的差别, 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就来谈谈巴西独特的种族结构和种族关系问题(我们的访问中,有一个专门负责racial and gender equality and minority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的里约市长特别助理的报告,让我们对非裔在巴西的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

很多刚到巴西的外国人,见到这里的非裔人群, 都会感到惊讶:"巴西怎么也有黑人”? 其实,巴西曾经也有过不光彩的蓄奴史,而且是世界上最晚废除奴隶制度的国家。巴西在1500年被葡萄牙殖民者发现之后, 面对广茆的土地, 葡萄牙政府只能从其他国家大量移民,才能应付耕种和开发的需要。因此, 巴西这个国家, 从一开始就是人口混杂的。除了从欧洲国家如意大利, 德国, 葡萄牙来的白人殖民者和他们的仆人和自由职业者之外, 还有大量的非洲奴隶和来自日本的移民, 以及本地的土著(巴西共有一百五十万日裔, 是日本以外日本裔最多的国家; 在圣保罗还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日本社区,叫做Liberdace--meaning "Liberation"); 当时的政府认为非洲血统是劣等血统,因此希望通过黑白通婚而"冲淡"甚至最终"消灭"黑人种族在这个国家的存在。但黑人血统不但没有如统治者的愿被"消灭", 反而使得目前巴西的人口中超过一半都有不同程度的黑人血统(当然,100%黑人血统的巴西人只占总人口的7.5%); 因此,非裔在生物学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巴西的“少数民族”。

1870年废除奴隶制度后, 政府并没有得力的措施安置这些刚刚被解放的奴隶,他们只好流落到圣保罗和里约等大城市,在依山靠海的“处女地”上建造了简陋的房屋,在那里生存下来(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巴西人口的80%都是 urban population, 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当然这是因为政府没有人为地通过户籍来讲农村人口固定在城市以外而造成的) 。因此,在里约这些海滨城市中, 五颜六色的favella (slum) 往往和错落有致的昂贵 condos 只有一山之隔, 而许多slums 甚至建造在拥有最好的oceanfront 的地方, 的确是一大奇景。我们的行程中, 有半天专门访问了里约最大的 Favella, 对处于社会地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有了一些直接的认识。

海滨高级公寓背后的山上,就是成片的favella, 对比不可谓不强烈 (by the way, Rio is always known as the "City of Contrast"

我们去参观的这个Favella名叫Rocinha, 是里约最大的slum, 有三十万居民, 完全就是一个"城中之城"了。电影“City of God”就是以它为背景的, 因此非常有名。政府为了改变 favella在人们(尤其是外国游客)心目中的负面形象, 培训了一些自己的子弟来作为专职导游。为我们讲解的导游, 就是一个二十岁出头, 在Rocinha 出生长大的女孩( 作为一个没有上完高中的孩子,她的英文非常棒)。另外还有两个比她小些的年青人, 在跟着我们进行“实地培训";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著名的贫民窟里面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吧。

平心而论, 我看到的情形,比我去之前想象的贫民区的样子要好一些(当然我对贫民区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印度电影,比如“Slumdog Millionnaire",而据我们同去的印度教授说, 这里的贫民区的状况的确好于印度贫民区,因为他们至少还有"structure”。社区外面有医院,小学,有一个像样的游泳池,巴Samba school; 社区里面各种商店鳞次栉比,街道熙熙攘攘,和任何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街区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区别。不过,让我们最惊叹的是头顶上随处可见的绕成一团的电线--这里的居民大都没有专门的供电供水和供气,而是通过创造性地“截流",满足自己的用电和用气需求。正式的邮政体系在这里也没有,但人们自动地设立了自助式的小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以前这里也有警察,但警察常常和贩毒份子勾结,所以居民们把他们赶出去了。但最近两年,政府加大了力度,在各个社区增设警察站, Rocinha 因为是最大的slum, 没有实现这个新政策。

当然, 我们这两个小时的“游览”, 看到的最多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真正在这里生活,肯定是非常艰难的, 而且吸毒, 犯罪, 卖淫等在这里仍然是家常便饭。但我们的导游告诉我们, 巴西人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找到快乐, 用他的话说, 许多巴西人是“穷并快乐着”,

最近几年,巴西政府花了许多力气.除了给予这里的居民现金资助和其他优惠-- Favella的居民用 ID 可以在整个市区免费使用公共交通), 并在市区外修建了一些不错的公寓,动员贫民区的居民到那里去居住;但很少有人愿意搬离贫民区, 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 是他们的community, 也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工作的所在地。所以, 如何改造favella, 是巴西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说到社会贫富不均和机会不均,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巴西在教育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巴西,中小学基础教育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责的,而大学教育则完全由联邦政府负责;由于政府传统上不是很重视教育,公立中小学经费往往有限,师资也严重不足,因此许多有钱人都将孩子送入私立中学读书;公立大学水平较高,而且完全免费,但学校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人口的教育需求(比如,圣保罗这么大的商业中心,却只有二十来所商学院,远远不够市场需求,因此巴西很愿意从其他国家引进有关人才);因此,大学入学考试竞争也就十分激烈,只有最好的学生才能进入;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无力上私立高中,往往在进入公立大学的考试中处于劣势,因此公立大学历来是社会中上层后代集中的地方;而私立大学虽然不少,但水平有限而且因为收费不低,也往往让中下层人士的后代望门兴叹。这些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也加深了本来就严重的社会分化。

面对这些问题,巴西政府的有关人士也认识到, 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应该从教育体制和就业机会这些方面着手,而不是仅仅给他们一点现金资助 (而且这个措施还受到很多其他阶层的抵触,认为是养懒人, 鼓励寄生虫的做法--这当然也可以理解, 因为巴西的个人和公司收入税都是很高的; 政府”杀富济贫“如果失去分寸,还是可能引起其他社会问题的); 因此,巴西的一些地方政府在最近几年出台了类似美国的”Affirmative Action“的措施,在公立大学中保留一定的配额给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子弟;在政府机构的职位和与政府的合同授予中,也预留一定的份额给这些 underrepresented groups。在美国社会对于AA 的负面作用正在反思的今天,看到其他国家出台的类似法规,的确让人有一些特别的感触。当然,每个国家有它自己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轨迹,只要它的政策符合国家的需要,在长远的角度能够为它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巴西政府在改变贫富分化上的努力,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接连两篇严肃的话题,希望大家不会 information overload;下面我会用一篇轻松的“美食篇”来结束这个“巴西印象”系列。
谢谢关注!

巴西印象(4) --美食篇


上两篇篇幅较长, 内容也过于严肃, 希望没有让大家感到“information overload”。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当然应该回到开头的轻松浪漫--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来看看巴西的美食吧!!


巴西的食物非常丰富, 尤其是各种水果, 真是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什么木瓜(papaya), 百香果(passion fruits), 无花果(fig), 腰果(cashew --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 cashew nuts, 而是它的果实),至于其他的香蕉, kiwi, 草莓, honey dew, 更是稀松平常; 海滨到处都是卖椰子汁的小售货亭,把椰子上面的皮砍开, 插入一根吸管, 就可以喝里面的椰子水--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青色的椰子果呢!不过这种青椰子的肉可能不像成熟的椰子那样丰富,所以人们都是喝完了椰子汁就把壳扔掉,让人感到怪可惜的。

上两篇篇幅较长, 内容也过于严肃, 希望没有让大家感到“information overload”。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当然应该回到开头的轻松浪漫--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来看看巴西的美食吧!!


巴西的食物非常丰富, 尤其是各种水果, 真是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什么木瓜(papaya), 百香果(passion fruits), 无花果(fig), 腰果(cashew --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 cashew nuts, 而是它的果实),至于其他的香蕉, kiwi, 草莓, honey dew, 更是稀松平常; 海滨到处都是卖椰子汁的小售货亭,把椰子上面的皮砍开, 插入一根吸管, 就可以喝里面的椰子水--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青色的椰子果呢!不过这种青椰子的肉可能不像成熟的椰子那样丰富,所以人们都是喝完了椰子汁就把壳扔掉,让人感到怪可惜的。


奶酪

说到喝的,就不能不提到巴西的“国酒”caiprinha-- 这是一种用烈酒cachaca和青
柠檬片和糖混合的饮料,口感非常强烈.Cachaca是甘蔗酿制的和朗姆酒类似的烈酒,一般都在50度左右(用同行的几个学生的话说,单独喝的话就像喝 pure ethanol !)。我们的行程中还专门安排了一次去distillery 的参观,除了了解cachaca的酿造过程之外,还在这个离里约两个多钟头车程的山顶酿酒场吃了一顿颇有特色的乡村午餐, 而自制的各种 caiprinha, 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佐餐美酿”。我这个滴酒不沾的"goodie two shoes" , 看到杯中五颜六色的饮料, 还以为是一般的fruit punch呢 ,拿起一杯喝了一口, 马上感到喉咙里像火烧一般,赶快把它放回去了--当然,旁边自有人接过去一口饮尽!!

既然到了巴西,烤肉自然是不可不尝。在美国去过Fugo de Chao 的朋友, 对于豪放的巴西烤肉应该不会陌生。席间,侍者会拿着串有各种烤肉(鸡肉, 牛肉, 腊肠, 猪肉,羊肉等等)在各个台面之间走来走去,如果你把桌上的园牌子翻到红色向上, 就表示自己不需要更多的肉了;否则他们就会凑到你面前,给你切上一两片肉, 放到盘中让你享用。

当然, 在巴西也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 日本餐,中国餐, 美国快餐等也随处可见。我们到的第一天晚上是在酒店附近的购物中心吃的饭, 旁边好几个桌子上,
都插着Pizza Hut 的牌子--可见美国的pizza 在这里也是很受欢迎的。另外一天晚餐,几个人去酒店旁边的一家名为Rote 66 的Tex Mex restaurant, 居然爆满, 而且尽管饭店位于游客聚集的Ipanema beach 旁边, 吃饭的人还是以当地人居多!大家开玩笑说,看起来巴西人很喜欢 Tex Mex 呢!席间,墙上的大屏幕电视上不停地播放 Lady Gaga 和Rihana's MTV videos,让人真的感觉不知身在何处了:)。

Ipanema 的一家餐馆(这里的餐馆到很晚都很忙,不像在美国,晚上十点以后马路上就清静得很)

同行的十个 MBA 学生, 也让我对美国人的能吃能喝能玩大开眼界--这帮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每天的正式活动结束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晚上到哪里去吃?” 吃完饭以后, 又是“今天晚上到哪个酒吧去玩?”行程十来天里, 几乎天天晚上到酒吧喝到一两点种才回酒店。用他们的话说, "What happened in Rio, stays in Rio”,呵呵。

离开里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旅游签证竟然是十年有效(也算对得起高达140刀的签证费了),而且每次可以待上179天!大家开玩笑说,十年之内一定再来巴西!不知那时, 这个南美明珠又将是怎样一番天翻地覆的景象呢?我想,下次来的话,一定要带家人一起来,还要去看看巴西和阿根廷边界处的Iguazu Falls --据说当年罗斯福夫人第一次到那里的时候,感叹道:" Poor Niagra Falls ’!这大千世界的风情,真是看都看不完啊!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牛肉生产和出口国,年出口牛肉占全球出口的27%,大大高于第二位的澳大利亚(18%)和第三位的美国(11%);鸡肉出口也是世界第一(29%),第二位的美国则占34%--巴西最大的肉制品公司 JBS 的代表告诉我们,巴西的牛肉绝大部分都是 来自 hormone free cattle on grass pastures(也就是你说的有机肉),这点和美国以及中国很不相同.这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可使用草地面积很大,所以象 这样的肉类公司都直接向 购买原始材料,所以这里的肉可以放心吃,呵呵











巴西印象 (3)--社会篇 2011-06-14 11:26:24


上篇着重介绍了巴西在最近十几年中经济方面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当然,尽管有着这些值得骄傲的成就(巴西人对这十几年的经济进步的自豪感, 和中国人很相似, 不过巴西人还是很清醒, 知道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有他们追赶的, 所以常常会拿中国来作为比较的对象), 巴西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似乎还深化了一些社会分化的程度。而巴西独特的种族结构和关系, 也使得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有了它特殊的难处。在这篇里, 我将介绍一下巴西在种族关系, 社会福利,,和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仍然面临的挑战。

正如我在上篇中提到的那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巴西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 鼓励外资投资和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改革银行和金融体系, 成功制服高通涨等等), 给巴西带来了最近十几年的经济起飞, 但巴西的基尼指数在2009 年仍然高达56,比同为新兴经济国的中国(42)和印度(38) 都要高出不少。有意思的是,巴西政府和民众对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异完全没有遮遮掩掩的态度。为了便于人们对于有关政策措施的讨论,政府将人口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五大“阶层" -- household 月收入为最低工资(R$510 per month, or US$300)三十倍以上的, 被划为Class A(这个阶层共有一百万左右的家庭, 不到总人口的5%;虽然这个阶层的总人数在过去几年没有大的改变, 但他们的收入却doubled);中高产阶级则是household 月收入为最低工资16-29倍的人群(Class B),占总人口的10%; 中产阶级则被定义为月收入在最低工资6-15倍的Class C,大概占总人口的50%;而最低的两个阶层(Class D + E),则是收入在最低工资5倍以下的人群,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3年的50%,下降到2010年的35%(其中23%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赤贫阶层, 也是 Bolsa Familia 现金资助的对象)。象这样公开地将人口按照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分类", 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在巴西,这种分类方法也是在卢拉政府上台后才开始的, 它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能够公开地讨论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以为政府的有关政策建立广泛的支持。

尽管如此,超过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的贫困线标准不同,中国的官方贫困人口只有3%, 肯定是有很大水分的; 相比之下, 印度的贫困人口也占22%--这当然是题外话了),对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都是直接的威胁。而且,在巴西,贫富分化问题和种族分化问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巴西的种族关系虽然因为族群之间通婚普遍而比其他一些多元种族的国家更加和谐 (it's a true "melting pot" when it comes to racial relations), 但种族之间在社会和经济地位方面的差别, 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就来谈谈巴西独特的种族结构和种族关系问题(我们的访问中,有一个专门负责racial and gender equality and minority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的里约市长特别助理的报告,让我们对非裔在巴西的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

很多刚到巴西的外国人,见到这里的非裔人群, 都会感到惊讶:"巴西怎么也有黑人”? 其实,巴西曾经也有过不光彩的蓄奴史,而且是世界上最晚废除奴隶制度的国家。巴西在1500年被葡萄牙殖民者发现之后, 面对广茆的土地, 葡萄牙政府只能从其他国家大量移民,才能应付耕种和开发的需要。因此, 巴西这个国家, 从一开始就是人口混杂的。除了从欧洲国家如意大利, 德国, 葡萄牙来的白人殖民者和他们的仆人和自由职业者之外, 还有大量的非洲奴隶和来自日本的移民, 以及本地的土著(巴西共有一百五十万日裔, 是日本以外日本裔最多的国家; 在圣保罗还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日本社区,叫做Liberdace--meaning "Liberation"); 当时的政府认为非洲血统是劣等血统,因此希望通过黑白通婚而"冲淡"甚至最终"消灭"黑人种族在这个国家的存在。但黑人血统不但没有如统治者的愿被"消灭", 反而使得目前巴西的人口中超过一半都有不同程度的黑人血统(当然,100%黑人血统的巴西人只占总人口的7.5%); 因此,非裔在生物学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巴西的“少数民族”。

1870年废除奴隶制度后, 政府并没有得力的措施安置这些刚刚被解放的奴隶,他们只好流落到圣保罗和里约等大城市,在依山靠海的“处女地”上建造了简陋的房屋,在那里生存下来(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巴西人口的80%都是 urban population, 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当然这是因为政府没有人为地通过户籍来讲农村人口固定在城市以外而造成的) 。因此,在里约这些海滨城市中, 五颜六色的favella (slum) 往往和错落有致的昂贵 condos 只有一山之隔, 而许多slums 甚至建造在拥有最好的oceanfront 的地方, 的确是一大奇景。

我们的行程中, 有半天专门访问了里约最大的 Favella, 对处于社会地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有了一些直接的认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