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07)不遭人嫉是庸才,历经磨难真好汉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 次)

闲话人生(107)不遭人嫉是庸才,历经磨难真好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历经磨难真好汉”,我把这副不知哪一位先生写的对联,写在1986年9月1日的日记里,是因为那几天我正在经历一场不大不小的磨难。

说不大,是因为比我在华师一附中读书时遇到的磨难小得多。1962年参军,披红戴花上火车准备去部队前,接兵部队例行抽查,我被查出身患“浸润型肺结核”。回到学校,教导处通知立即休学一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理想破灭,而且,还要休学在家治病,与集体生活隔离一年,正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第二次磨难,是参加1965年高考,因“不宜录取”,而名落孙山,可以说这对憧憬美好未来的我,简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说不小,是因为高中三年语文教改实验进程中,几乎每学期开学前后都要折腾一番。

往事不堪回首。

1982年,老校长袁福指派我执教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该班学生50人,按武汉市“中招”重点线182分录取的有33人,教工子女17人。1985年中考,37人被华师一附中录取。尽管许多家长要求继续参加高中实验,省教研室也建议原初中实验班继续进行高中实验。时任校长李水生同意高中继续进行语文教材改革实验,但是,必须按例行原则抓阄分班,李培永抓到哪个班,那个班就是实验班。我抓到4班,于是就在4班开始实验。

当时,我把学校的决定和我的苦恼,写信告诉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领导实验教材的副总编刘国正先生,先生即时回信开导我,鼓励我,以两句诗言“征途何处无风雨,更望花繁桃李枝”相赠。

一年实验结束后,没有任何领导找我谈话的情况下,8月26日教职工大会,教导处陈四维主任让黄松笙老师接管4班班主任,黄伯宜老师去上语文课。会后去教导处找她。她只说:“教材改革实验继续进行。”我找李校长,校长“王顾左右而言他”。.

8月30日上午开学,学生到校。我按原计划,按时到班上,组织学生大扫除,整理教室。黄松笙老师奉陈主任之命来教室收完学费后,我正准备上台讲上学期的考试情况。陈主任走进教室,先把黄老师叫出教室,悄悄谈了几句,回头叫我出教室。

开口就责问我:“你为什么到班上来?”

“我是班主任,为什么不能来班上?”

“你来了对黄老师的工作有影响。”

“我搞我的工作,怎么影响他?”

“你搞什么?”

“收暑假作业。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布置新学期的任务。”

“这些工作都应该放在以后去做。”

“这几件事哪一件可以放在以后去做呢?”

“我让你不要去讲!而且校长还没有分配你的工作呢。”

“我对学生要负责,有布置有检查,你凭什么不让我讲呢?”
“校长没让你到班上来,就不能来!”

“校长什么时候对我说过?你们哪一级领导对我说过为什么不能当班主任?为什么不能上课?”

她无法回答我的三问,自知理亏,走了。

我坚持做完开学第一天所有该做的工作。等学生放学之后,我先找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吴老师当时还替陈主任辩解。我们组的党支部书记陈治平老师认为陈的做法“岂有此理!”还说,她这样对待一个同志是极端错误的,可以向上级党委反映。还有政治组的詹柄椿、曹安琪老师听说后,都认为此事太荒唐,应该向上级党委反映。

时任湖北省教研室的彭慧敏主任,听说我被停课的消息后,立即派负责实验工作的张良谟老师到学校了解情况,明确表示,即使李培永不搞语文教改实验了,我们将一如既往帮助他、支持他。

那难忘的三天,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是,只要我翻开那几页日记,那情那景依然历历在目。我永远记得刘友三老师的谆谆教诲:“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在母校工作十年,无论多忙,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因此,才有上面比较详实的记录。

暑假期间,我还去太原参加了全国高中实验教材备课会,出发前,回校后,都向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教导处陈主任、李校长汇报过。没有任何领导,对我说我的班主任工作及试教工作的问题,或者说我本人有什么问题。开学后对我采取突然袭击,幸亏我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强,才没被折腾垮。更因为有我们语文组的陈治平、刘友三、汪厚铎、甘晓星、詹恩平、董良元、曾庆华、孙明理,还有其他组的詹柄椿、曹安琪、倪政勇、阮经济、许松泉等许多老师,及时给我热情的鼓励和鼎力支持,让我坚定了完成高中教改实验的信心。。

1987年2月14日,春季开学前,又是教导处陈四维主任背着我,给我班学生家长发“家长会通知”,还明确表示不让我参加家长会,其理由据说是家长对实验班意见很大,认为语文实验将影响孩子们参加高考。她还认为实验班学生的纪律性全年级最差。

我得知消息后,找党总支书记尚得海,谈了二个多小时,恳请领导不要再折腾人了!找李水生校长,请他不要忘记86年秋季开学亲自对我的承诺,高中语文教改实验还有两年,一定要坚持到底。找分管教学的万葵一副校长,他明确告诉我,已经决定收回教导处发出的通知。  

我们语文组和年级组许多老师对教导处的做法表示愤怒,年级组长洪楚老师在全年级师生大会上,表扬我们四班的纪律是“空前的好!”,教我们班数学的黄松笙老师说:“为什么总有人要说四班的纪律差呢?”语文组支部书记陈治平老师对教导处的做法,表示“不可理解!”

高中三年的经历,恰如国正先生在1985年9月3日给我回信中所言:“征途何处无风雨”?

尽管我在校外经常获奖,而且承担了学校接待外校来听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如有人讽刺的那样,“他就是学校冰箱里的一道菜,客人来了就端出来,走了就冰起来。”但我对语文教改的热情从来没有冷却。我没有辜负国正先生“更望繁花桃李枝”的期待,更没有辜负家长和学生期待。

三年高中语文教改试教结束时,且不说全班高考升学率名列年级前茅,只说我们语文实验班学生汪深,他参加1988年在芬兰举行的化学奥赛获得金牌第一名,借用时任湖北省副省长韩宁夫一句话:“汪深的这枚金牌,不亚于许海峰奥运第一块金牌!”

我不能忘记汪深的妈妈在1985年,第一次全班家长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高中语文教改实验。她说:“我的孩子能进语文实验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小学、初中语文、特别是作文都不好,而一个高中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语文能力强,将来才能研读各种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我更不能忘记,汪深赴芬兰参加化学奥赛时,随身只带了一本庄子的《逍遥游》。在化学实验操作竞赛遇到难题时,他想起了庄子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矣哉!”遵照庄子顺应自然规律之说,审视自己的实验操作程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获得金牌第一名,载誉而归。

可见,顺其自然何等重要!人生更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帆风顺走完人生,在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偶遇波折,人之常态,只要明确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执着追求,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dwigII' 的评论 : 你说的这些老师,都是我当年在母校最要好的同事。
LudwigII 发表评论于
在我1994-2000就读华师一期间:
李水生是我们当时的校长
黄松生老师是我上高一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孙明理老师是我在高二高三到文科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的女儿跟我同年级不同班
阮经济老师教我们年级另外一个班,他的女儿也跟我是同年级不同班
洪楚老师也是教我们年级另一个班
发表评论于
Let frustration make you better , not bitter,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领导同志应该支持才对。回头看,是挫折教给我们的多、使我们收获的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